抽象艺术在陶艺创作中的研究
——以作品“回到静态的地面”为例*
2022-04-22李政宇
李政宇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1 抽象艺术的概述
20世纪初,荷兰“风格派”(即“纯粹抽象”)作为一种艺术运动,并不拘囿于绘画,那时的建筑艺术、装饰艺术、雕塑艺术以及印刷业都深深被其吸引并且发生了影响后世的巨大变化。在“风格派”中包括彼埃蒙德里安等艺术家们相继活跃在不同的主题领域和各类艺术形式,接受了抽象艺术在许多思想方面的教育,同时也深受当地思想艺术的熏陶,逐步作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探索。而陶瓷作为一种艺术媒介,与纯粹抽象艺术无边界。因此,陶艺界迎来抽象艺术在其界内的发展,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加入了陶艺作品创作(见图1),从而开启了抽象艺术运用的先河,对现代陶艺也造成了独特且深远的影响。
图1 毕加索作品《梦》
陶艺创作是土与火的诗歌。传统拉坯是力与泥的角力,通过寻找中心点发现美的平衡,一拉一伸塑造泥的形体,在初步定型之后逐渐转向精雕细琢,最后再阴干修整。无论拉坯、镶器、镂刻、翻模……都是凭借创作者对于脑海中作品的纯粹想象来进行的完美呈现。在艺术形式方面更加显著,杨志的青瓷作品《牛》(见图2)。将传统十二生肖的形象符号化,进行了抽象处理,糅合了泥与釉,使得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农帮敏的陶艺作品《被灼伤的灵魂》(见图3),运用了泥板成形以堆叠的方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所思所想,所以,艺术家可以通过陶艺材料创作出能够表达感情、创意、综合方式带来的艺术表现。
图2 《牛》
图3 《被灼伤的灵魂》
2 陶艺创作的概述
2.1 构思来源
20世纪20~30年代,是几何抽象艺术在历史上发展的时期。1931年法国成立“抽象创作”的艺术团体,逐渐形成且适应了与具象完全对立的几何造型艺术发展,并在1936 年把几何造型表现的艺术命名为“具体艺术”。在陶艺界以美国的彼得·沃克思首先发起的抽象主义。其风格经历了崛起与兴盛,陶瓷艺术开始了真正对于传统的“反叛”。这使笔者受到极大震撼,显示出了抽象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魄力,抽象艺术竟然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成千上万的艺术朝圣者,于是笔者开始查阅了很多资料来了解几何造型艺术。
正如蒙德里安所说:“事物的表象带给我们喜悦,但事物的内在带给我们生命。两者合二为一,才是创造。”他认为“大自然有一种秩序美和韵律美。树是直的、海是横的,直角是一切平衡的基石。”他还认为“直角可以静观事物内在的安宁,代表了安详、和谐、节奏。”创作了许多抽象作品(见图4、图5),这些让笔者对于几何有了重新的认知,如果直角代表安宁,那么曲线代表什么? 构成圆的线代表什么? 它们是否代表了一种律动? 又如果是近似于直线的曲线代表什么? 是否暗示了安宁和律动可以以一种和谐的姿态存在?
图4 抽象作品1
图5 抽象作品2
笔者根据这些疑问开始构思。如果将直线、曲线和圆弧以不同形体表现,这些形体上隆起的线条互相嵌合,比如鱼缸包含着鱼,鱼在缸里自由游泳,而在鱼体内又包含着另一个鱼缸,由此,鱼又带着鱼缸摇曳,反反复复。这些形体也亦如此,代表安宁的直线与代表律动的曲线相结合,这两者的特性所带来的效果根据他们的特性递增而造成的冲击力愈强。而这其中的变化也很多,曲线根据特性又可以分为大弧度、中弧度、小弧度等。直线也可以分为无限直线、短直线之类,点也是直线的一种,只不过它只是直线的起点。因此,根据这些分类可以衍生出无数的几何组合。但是如何组合它们才能达到和谐?
蒙德里安有一论述很有意思,他说“真正的实在的造型表现,要通过平衡里面的力学来达到。新的造型艺术表明:人类的生活,虽然经常屈服于时间和不协调之下,但仍然建立于平衡之上。”什么叫做“平衡”?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相互抵消,使物体成相对的静止状态。笔者认为直线是砝码对等的天平,在天平两端上添加曲线圆弧之流使得它们之间的“力”互相抵消,在平衡的状态下尽情诠释它们的特性,可以说这就构成了造型。而这些元素的组合和互相糅杂,一定程度上也是自然界物象的符号趋向统领这些抽象符号重新与艺术进行关联,具有了自己最独特鲜明的风格。抽象符号包括点、线、面三个元素,甚至简化自然界、宇宙内可以被表现的物象得到的抽象符号,艺术家通过这些经过主观处理的符号化形象来创作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陶艺家王胜利的艺术作品(见图6、图7),利用抽象化的残荷形象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点线面表达通过对陶艺材料的纯熟运用来体现。
图6 《方盘2》
图7 《荷叶大盘》
2.2 《回到静态的地面》的创作意图
回到是一种持续的动作,稳定的直线+曲线圆弧代表了”平衡”,地面表示都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处于水平线的天平。笔者想表达的就是”在水平线上持续着的平衡状态”。
设想《回到静态的地面》(见图8)带来有线条、有秩序感、色彩和谐的以及形式平衡的艺术视觉效果。本组作品共有7个,可以搭配出主次,再多会显得杂乱,其中包含长方体、圆球、扇形、不规则多边形和曲边造型。笔者采用的是压坯、裁坯、模具成形等工艺技法。本作品采用长方形、圆形和扇形等作为基本要素,其中的主体采用了榫卯结构,将两个大长方体嵌合起来,形成视觉焦点,而其他的单体则以它为中心环绕,并突出主体。这些形体有高有矮、错落有致、互相穿插,保持了平衡;作品以黑为主色,紫、白、蓝为辅色。扇形部分破了代表安宁平静的直线长方形,与其他曲线形成律动的呼应,单个的圆则在直线构成的整体之中增添了动势,在视觉高度上也做了区别。整体大调为黑色,以黑色比喻庄重、稳重。其中的榫子做成了浅色的系列,暗示流动,与黑色形成对比,互相作用。
图8 “回到静态的地面”整体效果图
陶艺作品《回到静态的地面》整体效果图如图8所示。图中两个长方体契合在一起代表了主体,多直线造型也确定了作品的基调是平衡.其中的白色半球颜色及形体上都形成冲突,黑色极致突出白色,白半球的360°曲线也打破了直线的一头独大。而紫色的半圆形又在形体及颜色上给予整体缓和的趋势,半圆形的曲线不像白半球激烈,它的冷调颜色和黑色又形成呼应。底下蓝色的半扇形在颜色方面更突出了白色,使得视觉中心抬高。
陶艺创作中的秩序之美中也包括几何抽象艺术的表现,通过提取各类元素利用视觉上的美感规律来组合或创作出富有秩序之美的抽象艺术作品。
3 作品《回到静态的地面》的制作过程
作品《回到静态的地面》的制作过程:第一步先压坯,这一步由请的师傅来做。中白压坯,倒高粱床在水分蒸发时均匀收缩,锉刨坯刀,拉板刀纹,之后起坯、裁坯、撒氧化铝,这一步是为了利于蒸发,使得坯体在收缩时可以依靠氧化铝滑动。
翻坯两块板对翻,刨坯、晾干等水分蒸发。其中必须要注意坯体较厚必须延长水分蒸发时间,水分蒸发时间过急,坯体重量大导致裂开。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作为旁观者观察了做坯的过程,做坯不仅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还要有很多技巧。在压坯的具体过程中,晾干时先用两层布罩住坯体,延长水分蒸发的时间,然后慢慢一层一层掀布,大约一周左右可以掀开布,在阴凉处阴上5 天左右,待坯体干了70%~80%时可以晾晒。坯体干燥程度到了可以移动的时候,看坯体底下木板是否潮湿有水分。待坯完全干透再进行下一步加工。
在等待的过程中继续完成其他器型的制作。拉几个半球形的坯体,坯体较小、难度较低,底部做成榫卯结构中的榫子,利用这个圆以点破面,破开整体的大方形。这也是整个作品中重要的一环。圆球形在长方体内如同一条鱼旋转不停,笔者的作品只是其中的一个剪影。而榫卯结构又很好地契合了它们,不得不说榫卯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而在拉坯之后可以再利用之前裁坯余下的边角料制作半圆形。这些半圆形从视觉上看中和了圆球和长方体直线的冲突。
在大坯体上镶嵌小东西,以木建筑榫卯结构最为合适,这样可以接近完美重合,但需要大量时间做榫头和镂榫口,精细度要求很高,为确保榫头平整,以较粗的砂纸固定在玻璃上,把坯体在上平行打磨,这样可以保证榫头的平整度,最后进行拼接。磨好榫后放入同样挖好磨平整的卯。整体已经全部安排好榫头和卯孔,磨光,放入是否合适,再进行调整。榫头底部不平,在棚板上放不稳只能打磨,分开烧以降低失败率。最后进窑烧制,因坯体整体偏薄,故竖着烧不稳定,但坯体整体都是黑色,平躺着烧和棚板接触的一面会沾氧化铝影响美观,综合烧成效果和稳定度在主坯体下面托一层辅坯会提高稳定性和美观程度。实物展示效果如图9所示。
图9 实物展示效果
4 结语
在创作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实践与调整,才能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我们应该学会运用各种陶艺材料综合材料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学会恰当地运用抽象符号和具象的元素组合出有秩序之美、韵律之美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