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治疗老年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临床观察

2022-04-22徐云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白芥子炎性伤口

杨 婷 徐云霞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重症一科,江西 南昌 330008)

压力性损伤又称“压疮”,常发生在长期卧床患者的脂肪稀薄处和骨骼突出处。老年人相对于其他年龄阶段群体而言具有肌肉萎缩、皮肤弹性小、血管硬化等特点,因此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几率比较高[1]。老年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不仅修复伤口难度高、病程长,并且还有发生感染的潜在风险,使患者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严重时甚至有致命风险。在临床治疗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中,普遍采用常规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见效慢、治疗时间长,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最新研究表明,穴位贴敷在治疗老年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中效果显著,能够将伤口愈合时间大大缩短,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本文旨在探究穴位贴敷对老年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3 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60 例患有重症且存在压力性损伤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穴位贴敷+常规治疗),每组30 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63~84 岁,平均年龄(74.37± 8.54)岁;损伤部位:5 例为足跟部,13 例为骶尾部,7 例肩胛部,5 例为髋部。试验组患者中,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62~82 岁,平均年龄(73.39±7.79)岁;损伤部位:6 例为足跟部,14 例为骶尾部,6例肩胛部,4 例为髋部。常规组患者一般资料与试验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重症且存在压力性损伤,且年龄超过60 岁;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合并对创伤修复造成影响的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和心、肾、脑血管等疾病;存在认知、沟通障碍者;对此次研究贴敷药方中的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伤部位,接着用0.5%浓度的碘伏溶液进行消毒,然后清理掉皮肤表层坏死组织和分泌物,再对创伤部位及附近皮肤进行清洗及消毒,最后用无菌纱布对患者创伤部位进行包扎处理,注意要每隔2 d 换1 次无菌纱布。试验组同样也给予常规治疗,同时采取穴位贴敷的方式进行治疗。贴敷组成:60 g 白芥子和30 g 三七。贴敷制作方法:将白芥子和三七研磨成粉末,取45 g 的凡士林进行加热,待其溶化后再将药粉加入,注意要一边缓缓加入药粉一边充分搅拌,煮至黏稠状且未焦煳即可。足跟部损伤患者,取其大敦、涌泉、太冲、太白、申脉等穴位;骶尾部损伤患者取长强穴;肩胛部损伤患者取秉风及天宗等穴位;髋部损伤患者取足三里、箕门、双侧太冲和血海穴。在穴位中心部位用适量药膏均匀涂抹约0.3 的厚度,1 次贴敷3 h,每天2 次。2 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

1.4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患者伤口完全愈合,且伤口下方组织有生长出新鲜肉芽;②显效:患者伤口部位明显愈合,且未分泌出浓状物;③有效:患者伤口部位所有愈合,但表面分泌出少许浓状物;④无效:患者伤口部位完全没有愈合,且分泌出许多浓状物[2]。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例数/ 总例数×100%。(2)治疗后,2 组患者炎性因子(I L-8、I L-6、I L-10、TNF-α)水平检测通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进行。(3)治疗后,观察所有患者的创伤愈合时间,将数据进行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得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相比于常规组70.00%(21/3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老年重症压力性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炎性因子水平 经过治疗,2 组患者的血清I L-6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患者的血清I L-10 低于试验组患者,血清I L-8、TNF-α 水平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老年重症压力性损伤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 (,ng/mL)

表2 2 组老年重症压力性损伤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 (,ng/mL)

2.3 创伤愈合时间 经过治疗,常规组患者的创伤愈合时间为(19.63± 5.34)d,明显长于试验组患者的(10.26± 3.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压力性损伤是由于剪切力联合压力引起的细胞变性及微循环异常造成的部分皮肤受损,是一种治愈难度较高的慢性损伤[3]。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没有极其有效的治疗方式,一般采取常规治疗,主要是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再清除皮肤坏死组织,最后包扎等处理方式,但大部分人对疗效不满,因此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中医认为,其根本的病机是经络受阻、气滞血瘀、肌肤失养,故应以祛腐生肌、行气活血、散瘀通络为治疗原则[4]。

穴位贴敷具有温通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采用中药制成的药物涂抹在穴位上对穴位造成刺激,通过皮肤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配方主要由白芥子和三七组成,白芥子功在散结消肿、止痛;三七具有散瘀止血、定痛消肿之功效。针对不同患者的损伤部位,采取不同穴位进行贴敷,可有效通经散瘀、行气活血、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白芥子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对病原菌和伤口周围坏死组织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减少病原菌和坏死组织含量;三七具有稀释血液黏度、降低凝血因子数量,抑制血小板黏附及聚集、提高纤溶活性等作用[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结合白芥子和三七的优势,试验组患者的创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 <0.05)。白芥子和三七共用能将病原菌呼吸通道阻断,破坏其新陈代谢过程,有效消灭真菌及细菌,此外能有效抑制炎性递质的增加,从而使创伤的炎症因子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经过治疗,2 组患者的血清I L-6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患者的血清I L-10 低于试验组患者,血清I L-8、TNF-α 水平高于试验组患者(P <0.05),验证了白芥子和三七可使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在治疗老年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中,采取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穴位贴敷能够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可将患者创伤愈合时间大幅度缩短,炎性因子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建议临床采用。

猜你喜欢

白芥子炎性伤口
三伏贴主要药物白芥子考※
从白芥子古今外治研究探寻中药“内病外治”机理的新思路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