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文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探讨

2022-04-22刘晓竹

福建茶叶 2022年4期
关键词:茶文化过程幼儿

刘晓竹

(甘肃省临洮县南苑幼儿园,甘肃定西 730500)

对于中国茶文化而言,其中包含了多样化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因此在学前教育教学中,中国茶文化可以将寓教于乐作为基础要点,通过调动幼儿兴趣,使幼儿主动对茶文化做出认同,并在茶文化的持续熏陶下,构建起优秀的理念和意识。由此也能看出,针对中国茶文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展开探讨分析,不论是对于提升幼儿教育成效还是促进茶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中国茶文化精神含义

1.1 儒家“中和”思想

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体系当中的精神内核为——中庸。简单来说,中庸就是通过持续学习和成长,在不断提升自我素质的同时达到最终的圣人境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使自身在面对苦难、矛盾时,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进一步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全局掌控,也要做好局部把握,形成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因此中庸也被称之为“中和”。这一理论思想倡导人们应在与自然打交道时始终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保持和谐、谦虚的态度。茶道精神也受到了中和思想的影响,重点突出儒家的“和”字。茶生长于自然之间,汲取天地净化、通过雨露的滋润构成,在经过茶劳动者的辛勤劳作之后,配合上匠人的升华最终形成了多元化的精神内涵、茶事活动以及深刻悠远的文化传承。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都醉心于品茶,在煮茶、品用的过程中,使思想和精神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并感受茶水在冲泡后焕发出的浓浓生机和唇齿香甜。在不断品茶的过程中,不断升华精神、锻炼人格。

1.2 道家“道法自然”意境

道家始祖老子曾言,“人法地、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其中描述的是自然界万物万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和处事原则,老子的意图是通过这句话警醒世人,万物都应当遵循“道法自然”这一客观规律,否则会受到相应惩罚。“道法自然”这一思想也在茶文化中有所体现:

首先是物质方面,茶叶在大自然中生产,其种植生长条件必须遵循自然客观条件,不同类型的茶叶有差异化的生长环境需求;在茶变成茶叶的制作、储藏、冲泡等环节中应当时刻遵循自然规律,例如,茶叶不可长时间放置在阳光下,应尽可能避免潮湿,同时在煮茶过程中要注意水的类型,通过这样的方式保存茶的自然清香。另外在茶事活动当中,也要注意结合茶叶的自然需求进行,避免破坏茶叶的本质。

其次,在精神方面,茶文化强调质朴归真,与天地山水相融合,追求放松、释然的“天人合一”境界。

1.3 佛教“顿悟内省”精神需求

佛教与茶之间的融合,源自于对现实的追求和需要。佛家注重顿悟内省,简单来说,顿悟是佛教除直观以外最为重要的思维方式,禅宗所主张的参禅打坐,本质上就是顿悟。通过内省自身,探索禅道以此来获得心灵和烦恼的净化,实现超脱凡俗的精神境界。其与儒教的“三省吾身”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同点。佛教僧人每日需要长时间打坐,茶在其中不仅能起到提神、解渴的效果,同样能在精神上起到净化思想,引导思维的作用,通过茶来带领僧人们进入到空灵的思维世界当中。

2 中国茶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2.1 使幼儿获得茶文化审美体验

作为推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的应用能为幼儿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审美体验,对于全面提升幼儿审美能力也有着积极的贡献。对于审美来说,其是一个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的全过程,但是对于幼儿园来讲,审美过程同样是面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的过程,简单来说,幼儿对于审美的感知也会经历从无意识——有意识——模仿表现的系统性过程。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渗透茶文化,一方面能带给幼儿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以茶诗、茶词为例,这一类作品能够引导幼儿感知到我国传统文学的多样性。由于幼儿审美能力具备一定的直观特征,因此在以茶诗、茶词为核心的渗透过程中,可以选用一些拥有简单结构的诗词搭配幼儿感兴趣的图画、音乐等进行说明。这样的方式能为幼儿带来更加具象化的美感。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可以引导幼儿掌握到差异化的精神内涵,促进幼儿从原本的重视事物的外在美,转向重视事物的内在美。这里选择以茶文化中的茶礼仪为例,由于茶礼仪本身会与中国的释、儒、道等因素有所关联,同时中国本就是礼仪之邦,因此通过茶礼仪的学习能够培养出幼儿的稳重、尊师重道等优良品质。

2.2 强化幼儿茶文化探索兴趣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从家庭教育环境进入到了集体教育环境,其认知能力势必会得到快速发展,这一阶段的幼儿会如同海绵般持续吸收外界知识。因此为强化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认知环境和内容,并采用一定策略调动起幼儿对认知环境的兴趣。这一策略应着重体现出趣味性,保障幼儿能够将自身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逐渐转化为对文化知识的求知欲。中国茶文化中,很多文化元素都拥有一定的动态性和趣味性,这一类特点也正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有所切合,因此利用好这一契合点,则能使幼儿的茶文化探索兴趣获得提升。

例如,茶艺表演,这一艺术形式主要以茶道为表演内容,其中涉及到舞蹈艺术、传统音乐艺术等许多文化元素,并具备使视觉体验与听觉体验互相融合的基础特征。在幼儿生活中,这样的艺术形式相对并不常见,这也致使幼儿十分容易对这茶艺表演以及与其与其息息相关的文化元素产生兴趣。除此之外,采茶舞、采茶歌等也包含有强化幼儿茶文化探索兴趣的特征,其能够在强化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

2.3 强化幼儿茶文化情感认同

幼儿情感是否拥有良好的成长空间具有重要地位,其将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发展带来关键影响。而在学前教育当中渗透茶文化,将对丰富幼儿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中国茶文化的茶德精神,其对于幼儿思想道德养成有着重要作用,虽然茶德的本身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不论是庄晚芳的“廉美和敬”还是茶圣陆羽的“精行俭德”等精神,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这样的精神对于幼儿道德水准的成长拥有较强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中国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同样十分明显,不论是以茶联谊还是以茶会友,对于幼儿的社交能力、团队精神等都是良好的补充。由此可见,强化茶文化情感认同,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2.4 强化幼儿茶文化传承艺术

中华传统文化是充满活力且富有特色的文化,其也是支撑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重要基石。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人民对民族传承文化的深远传承。而对于中国茶文化来说,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构成部分,同时与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文人思想、哲学文化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由此可以发现茶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发扬价值。首先,中国茶文化中包含着十分强烈的生活气息。由于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大众们普遍缺乏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因此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应注意从“娃娃”做起。从实践角度来说,在学前教育中渗透茶文化能够使幼儿明确茶文化的含义和价值,并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起幼儿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意识。但幼儿园还是要注意结合幼儿的发展能力,在茶文化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加强引导教育。学前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充分意识到强化幼儿传承意识树立的关键性,在促进幼儿观察茶文化的同时,保障幼儿对中国茶文化产生更加积极的情感,为未来中国茶文化的发扬和集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学前教育中茶文化的渗透策略

在学前教育当中渗透茶文化的前提,是要将学前教育目标与茶文化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重点以其中幼儿特点与茶文化特点的契合性作为导向,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茶文化的渗透策略做出优化,在保障教育工作持续开展的同时,全面强化茶文化对幼儿未来发展的推进作用。

3.1 内容选择

在使中国茶文化面向学前教育阶段展开渗透的过程中,应科学选择茶文化的教育内容,这同样是促进茶文化对幼儿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关键点。在展开茶文化选取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保障实践应用内容与学前教育特点相适应,只有满足这一前提,幼儿才能真正获得对茶文化教育内容的兴趣,中国茶文化才能在渗透环节中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中国茶文化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差异化兴趣爱好。在茶文化渗透工作开始前,教师应当针对园内所有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兴趣喜好等进行调查,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后续茶文化内容选择提供充分的理论根据。例如,由于幼儿大多有着好动和喜好模仿的特点,因此如果有幼儿对童话故事有积极的兴趣,则教师可选择一些与茶文化息息相关的民俗节日、故事传说等,并将这一部分内容面向这一部分幼儿进行渗透;此外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幼儿大多具备优秀的探索欲望和理解能力,因此可以引导其了解一些茶舞蹈、茶音乐等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给予这些幼儿更多自主创造机会,以此来满足幼儿的创造、求知欲望。此外,还可以结合地区性特色文化以及经典茶文化。我国总体茶文化体系中包含有不同地区的特色茶文化内容,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渗透的茶文化,不仅可以是较为经典的主流茶文化内容,同样也可是富有特色的地域性茶文化内容,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使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茶文化有更加清晰的感知,进一步提升茶文化教育工作的生命力。

3.2 渗透过程优化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注意渗透过程的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幼儿的成长而言,茶文化的渗透是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的。但这一促进价值的体现,则必须依托体验茶文化、了解茶文化为前提,因此教师应当着重注意幼儿在茶文化教育中的参与性,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保障茶文化的渗透过程具备足实效性。实践策略如下所述:

第一,教师可以注意首先使幼儿对较为感兴趣的茶文化内容进行选择,使幼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茶文化氛围塑造过程中。此外,教师在茶文化活动结束后,应鼓励幼儿说出自我体验感受,保障幼儿能够对中国茶文化始终维持较为积极的兴趣,并对其展开思考和理解。

第二,应着重注意茶文化素养的提升。在学前教育环节当中,教师将会对幼儿的成长过程起到引导作用,不论是教师的个人魅力还是综合素养,都回导致幼儿受到影响。但在学前教育中渗透中国茶文化,很多教师都缺少足够的经验及理论素养,在茶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现学现卖”的情况,这样也导致教师自身会对茶文化做出错误、狭隘的理解,致使中国茶文化始终无法表现出促进幼儿成长的作用。基于这一问题,幼儿园应当承担起组织作用,通过引导教师展开茶文化交流、学习、阅读与茶文化息息相关的文献,通过互联网展开自主学习来进一步强化茶文化个人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探究钻研能力也具备关键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方面应当立足于先进科学技术,帮助教师寻找到园内文化氛围与茶文化之间的契合因素。此外,这些学习活动的展开势必离不开教师的个人热爱,教师应自我对茶文化产生热爱,并将精神和价值相应传递给幼儿,以此来全面促进幼儿对茶文化的欣赏和认同。

第三,在学前教育阶段,应当尽可能针对茶文化课程进行开发。但教师应注意的是,幼儿的学习能力并未被全面发掘,因此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幼儿的实际学习需要,以幼儿感兴趣的茶文化知识为基础,全面丰富健全茶文化课程建设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保障幼儿可以在兴趣和热情的促进之下,积极参与到茶文化课程当中,通过这样的形式实现幼儿认知以及茶文化传承。

中国茶文化对学前教育而言,有着无法轻视的影响及作用。其不仅能强化幼儿茶文化审美体验,获得茶文化探索兴趣,同样对于提升幼儿的茶文化情感认同及传承意识也有着积极的贡献,因此学前教育应重视茶文化的价值,促进幼儿身心综合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茶文化过程幼儿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