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者评价的在线课程质量评估研究
——以《中日茶道文化》课程为例

2022-04-22

福建茶叶 2022年4期
关键词:回归系数茶道学习者

王 君

(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动“互联网+”,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面对“互联网+”迅速发展对传统课堂教育带来的挑战,高校积极应对,引进和开发了一大批线上教学资源。为了实现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的“同质等效”,从学习者视角对网络课堂教学实施满意度评估,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在线教学监督与考核的途径之一。而且,通过就高校学生对在线教学评估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实验探究,对提高学校线上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应用型人才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近几年围绕在线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分为学习者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学习者自身能力的影响。张蓓等认为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习自主性、对课程的忠诚度等因素对大学外语教学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王妍莉认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熊怡静围绕学习意愿、行为动机、身心健康等因素对中职学生线上课程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赵婴认为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语言知识建构能力,能够有效提升线上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外部因素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左其生等认为教师在语言表达、教学互动、教学技能和学科素养四个维度的综合教学能力是影响在线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张瑞玲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管理水平、奖惩手段是影响学生整体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刘建银等认为在线教学缺乏充足的教学硬件条件保障,会严重影响在线教学效果。不难看出,对在线教学满意度研究集中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师资培养等领域,缺乏普遍性和多维性的实证分析。本研究以“尔雅”通识课程《中日茶道文化》为例,从学习者视角入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和硬件支持三方面对在线学习者的评价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能够深入掌握在线教育的基本规律,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1 课题设计

1.1 《中日茶道文化》课程概述

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以茶为载体,以能体现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为宗旨,包括有关茶的礼仪、风俗、茶艺、文学艺术、辞曲歌赋等。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道发源于中国,是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中日茶道文化》是“尔雅”网络课程,围绕中日茶文化的异同,从茶的起源、茶的工序、茶之书、道与禅、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的讲解,引领学生沿着中国茶道的历史轨迹,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该课程自引进以来,平均每学期选课人数超千人,较好补充和丰富了校内优质教学资源。

1.2 构建模型

模型以《中日茶道文化》课程为基础,从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和硬件支持三个方面展开综合研究。其中,执教素质、教学态度和教学技能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学生期望、自我感知和自我效能影响了学生的自学质量,而课程资源和网络环境则决定了线上教学的硬件支持情况。以上八个维度的相互作用共同反映了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由此,可以建立在线学习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

图1 在线学习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

1.3 研究假设

将《中日茶道文化》在线课程中的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自学质量、硬件支持情况等影响因素作为观测变量,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1:执教素养,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评价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H2:教学态度,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评价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H3:教学技能,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评价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H4:学生期望,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评价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H5:自我感知,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评价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H6:自我效能,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评价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H7:课程资源,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评价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H8:网络环境,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评价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

1.4 指标选取

本调研采用问卷的形式获取样本信息。首先,从测量题上借鉴现有资料,设定在线课程满意度影响指数;然后,与课程负责人及相关教师开展访谈,按照专家建议加以调整修改,建立初步问卷;再次,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小范围的前测,并保留信度与效度载荷因子超过0.50的选项,最后形成学习满意度与影响因子的量表。量表由“基本信息”和“满意度调查”两个部分组成。内容分为:教师执教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技能、学生期望、自主认知、自我效能、教学资源和网络环境等八个层次,共二十七个观察变量,具体见表1。问卷设计使用了李克特五级评分法,对观测数据的赋值以从低至高排序。

1.5 数据收集

以浙江省属本科高校有《中日茶道文化》课程学习经历的学生为主要研究样本。利用“问卷星”系统发放问卷,并实地访问了四所同类院校,当场发放纸质答卷112份,两次合计回收答卷487份,对回收答卷进行数据核实和汇总后最终保留的有效答卷为399份,有效率为81.93%。根据基本信息来看,31.83%被调查者为男性,68.17%为女性;本科生356人,占比89.22%,专科生43人,占比10.78%。各观测变量平均数和标准差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变量平均值及标准差

2 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模型验证

包括计量模型验证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计量模型验证主要检查测试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以及量表中变量题目的一致性及潜变量间的差异。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主要检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显著性及其路径系数是否受到模型假设的支持。

2.1.1 计量模型验证。通过SPSS22.0软件对量表进行了可信性与效度的分析。通过克隆巴赫系数(Crongbach's Alpha)、组合信度(CR)、以及平均提取方差值(AVE)三个指标进行判断。通常认为,Crongbach's Alpha值高于0.7,CR值高于0.7,且AVE值高于0.5时,测量变量问卷题项间的一致性就能够接受。在线学习满意度量表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各因子克隆巴赫系数和组合信度均高于0.7,且平均提取方差值均高于0.5,表明测量题项内部一致性较好,信度也能够接受。所以,本文的研究数据比较可靠,也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2.1.2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利用AMOS软件,对已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开展绝对拟合指标、相应可比拟合指标和精简拟合指标评估测试。用CMIN/DF、RMR、RMSEA作为绝对模型值拟合指标;NFI、RFI、IFI、TLI、CFI等作为相应可比模型拟合指标;PGFI、PNFI、PCFI作为精简模型拟合指标。如表2所示,通过对照这些指标体系的综合评判标准可看出,除RFI之外,其余模型的拟合评价指标值均表现平稳,基本达到了理想水准。RFI对拟合结果的最高评价标准是0.90以上,该模式RFI结果0.893,超过了0.80临界标准,在可参考范围内。由此可知,该结构方程模式的总体拟合率较好,标准化路径系数也如图2所显示。

图2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图

表2 模型拟合指标评估

2.2 模型结果分析

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检验性结果解析,如表3所示,所有路径的C.R.均高于7.000,其显著性概率P值<0.001,表明模型中的所有潜变量对在线学习满意度均有正面影响,即所有假设均获得了有效证明。其中,课程资源(0.985)、网络环境(0.957)、自我感知(0.953)是影响学习者在线学习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学生期望(0.935)和自我效能(0.915),再次是教师的教学技能(0.836)和教学态度(0.795),影响水平最低的则是执教素养(0.645)。

表3 模型回归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知:教师“执教素养”和在线教学评价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标准回归系数为0.645,证明了假设H1。教师具备丰富的茶文化专业知识,了解茶道礼仪等基本技术规范,对学员线上学习满意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线上学习的内容多数是教师提前录制好的视频资源,教师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不及线下明显,因此没有成为影响线上学习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教学态度”和在线学习评价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标准回归系数为0.795,从而证明了假设H2。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情,充分备课对线上学习满意度影响较大。但通过比对标准载荷系数可知,相比于合理调控教学进度等因素而言,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和及时给与学生反馈情况等因素,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教学技能”和在线课程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标准回归系数为0.836,证明了假设H3。其中,Q7、Q8、Q9的标准载荷系数分别为0.866、0.914和0.926,说明教师借助茶具实物演示讲解茶道文化,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很大,但诸多技能发挥作用的关键仍在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期望”和在线学习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标准回归系数是0.935,证明了假设H4。其中,Q10、Q11的标准载荷系数分别为0.843和0.735,表明了学习者主观上对中国茶文化抱有浓厚兴趣,同时也乐于接受线上课程的形式,对于提高线上课程满意度具有很明显的效果;“自我感知”和在线学习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标准回归系数是0.953,证明了假设H5。学生对课程及在线学习形式接受度越高,自信心越强,越能够主动参与在线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自我效能”和在线学习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标准回归系数是0.915,证明了假设H6。通过比对Q16、Q17、Q18标准载荷系数可知,学生如果对茶道文化有一定的储备知识,能够悉心体会茶道养心、静心、修身的养生之益,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的意义;“课程资源”和在线课程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标准回归系数是0.985,证明了假设H7。其中,Q19、Q20、Q21的标准载荷系数依次为0.953、0.938和0.831,说明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以及高质量的线上交流,对于提升学习者线上课程满意度至关重要。如茶叶的分类、选购、储藏、茶器选配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资源的多模态呈现,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视觉疲劳,增加学生在线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网络环境”和网络学习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标准回归系数是0.957,证明了假设H8。观测变量Q22、Q23、Q24的标准载荷系数依次为0.875、0.869、0.906。说明良好的网络硬件和平台课程的技术支持有助于营造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成就感和归属感,对于提高在线学习满意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 结论

第一,相比于教师执教素养与教学态度,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对在线课程满意度影响尤为明显。说明教师除需要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较高的学术能力之外,更要注重线上授课技巧的训练。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完善在线课程设计,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熟练操作各种教学软件,将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到在线课堂中,开展多样的在线学习活动,这是提高学生在线学习预期的重要途径;第二,相对于学生期望和自我效能,学生的自我感知对在线学习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在线学习的相对“独立性”和“隔离性”,学习者习惯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如果不能积极地融入在线学习方式,便很难从中获得“存在感”,进而对在线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发挥教师的引导、监督和启发作用,通过提前宣讲、培训让学习者清楚该课程要学什么,对专业发展前景有何帮助,让学习者看到在线学习有趣的一面,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只有学习者形成较为稳定的内部品质,才能有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第三,课程资源和网络环境对在线学习满意度影响都很显著。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物理环境,能够有效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师和课程平台需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发更能够吸引这些“数字移民”的教学内容、媒体内容和信息资源。给学习者更大的自由和权限,让他们能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提升学习者的自我价值感;最后,在线学习更需要重视情感建设。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不仅是来自于虚拟的网络教室,更多是来自于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及时有效地给与学习者反馈与评价,指导学习者之间开展有益的竞争与协作,诱发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因素,对上述潜变量作用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催化功能。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茶道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寻迹万里茶道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