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确保和助推山西高质量发展

2022-04-22徐芳

三晋基层治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民生山西

徐芳

山西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全省上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续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指明了路径。全会提出的“十个要”,内在地体现出通过夯实民生、能源、环境和安全基础,确保和助推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一、夯实民生基础

民生既是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致力于追求的目标,又是确保其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基础。“十三五”时期,山西通过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举措淘汰煤炭过剩产能1.57亿吨,关停煤电机组425.6万千瓦;通过补乡村扶贫这一短板,使本省58个贫困县和799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行列,329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通过加大各方面民生投入力度,使得人人持证上岗和法定人群参保工作成效显著,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本地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至8965元、4424元。虽然民生建设成效显著,但在自然灾害管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为确保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采取的民生治理举措包括:一是针对2021年突发洪灾及其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的不足,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应急管理的现代化工作。应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修复被洪涝毁损的河道堤防和水库工程设施,全面做好桑干河等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二是不断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继续做好“六保”“六稳”工作,要以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为着力点,不断完善返贫动态监测及帮扶机制,关注易地搬迁农户的后续扶持工作,支持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采取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特”“优”发展战略来推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三是通过采取各项倾斜性政策工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和补齐短板,继续实施技能富民的发展战略,加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继续采取有助于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倾斜性政策,全面系统与扎实做好促进就业、居民增收、教育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事业。

二、夯实能源基础

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无论是本地产业发展,还是维持当地人民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都离不开能源支撑。“十三五”时期,山西通过实施“三去一降一补”的发展策略促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高达68%,关停煤电机组和压减焦化等落后过剩产能,促使能源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通过推进国企国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使电力体制改革领跑全国;通过勠力合作,基本完成“三供一业”的分离移交任务和厂办大集体的改革工作;通过扎实推进能源综合试点改革,促使其风光发电装机规模进入全国前列。虽然山西在能源体制改革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及绿色发展方面还需更进一步。进一步采取夯实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基础的具体举措包括:一是多措并举,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工作。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为导向,做好低碳发展、多元利用、综合储运的统筹协调处理工作,做好矿井产能的接续管理工作,做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灵活性与供热“三改联动”改造工作,通过建设一批特高压及外送通道重点电网工程,不断提升对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二是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助推绿色能源治理工作。做好山西碳达峰实施方案的科学编制及实施工作,加快推动抽水蓄能和汇集站的项目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地推进各地天然气和地热能等发电项目建设工程,不断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等新型生产能源。

三、夯實环境基础

“十三五”时期,山西通过制定与实施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营商环境举措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全面推广“三化三制”改革和打造综试区的发展举措,促使开发区总数由26个增至88个,工业增加值占比高达35%;通过采取规模化、产业化、密集型经济发展策略,促使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化政府的建设,动态调整政府权责清单,促使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以显著提升;通过创建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促使三晋母亲河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一派绿色景象。但山西依旧面临着由资源型省份向集约型省份转变的巨大挑战。为了进一步推动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采取的营商环境举措主要包括:一是进一步加快山西经济社会转型的步伐。在维护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内在结构,通过加快高端、智能和环境友好的产业步伐,推动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加大高科技前沿领域的研发与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据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基建项目建设,助力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采取数字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等方面的治理举措,促使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二是借助山西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美的人居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统筹兼顾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和文物保护工作,通过向国内外推销文旅名片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印象,通过重点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地及其品牌向世界各国人民推广山西名片。三是全面关注美丽山西的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应在巩固污染防治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其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化治理工作,全面落实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在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生产流通、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不断推动绿色治理的全面转型。

四、夯实安全基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十三五”时期,通过切实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构建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山西扫黑除恶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山西通过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开展“三零”单位创建工作,促使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在五年内骤降至70.9%。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山西采取了一系列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举措,掌握了疫情防控主动权,促使当地经济与社会生活秩序得以恢复发展。为推动山西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理应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安全发展举措:一是继续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筑牢疫情防控的心理防线、重点场所防线、科研攻关防线和医疗防控救治防线,不断完善疫情防控的分析研判、数据共享、信息公开、分级响应、自主防范、协同联动和智慧治理机制,全面加强事前预防预警、事中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理工作。二是以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为导向,树立总体安全管理观念。深入贯彻国家总体安全管理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管理政策制度,压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进一步巩固扫黑除恶的成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和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做好企业安全生产排查与专项整治工作,对公司企业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采取“一票否决”管理机制,做好安全管理政策跟踪和评估的工作,建立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健全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安全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有助于处理社会矛盾的综合治理机制。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报刊社副教授)本专题责编:晓晨0D3DE16C-9FBA-455F-96AC-5F981696DC40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民生山西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民生寄语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