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开展策略
2022-04-22孙惠春
孙惠春
摘要:小学班主任是学生成长道路中重要的引路人。在低年级阶段,班主任教师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可以为学生学习文化课学习提供助力,为学生的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适合他们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让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快速地适应校园生活。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积极评价
引言:小学生群体心理不成熟,有从众心理,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内容与形式上,要多思考,多探索。小学班主任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多手段多策略地引导、规范小学生言行举止,从而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一、积极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比较敏感,面对问题时容易产生极端、退缩、放弃等不良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注重教育语言的运用,用合理的语言引导学生的行为。积极的评价语言可以发挥教师的期望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关心,帮助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尖锐的评价会打击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滋生学生自卑的情绪,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选择适当的教育语言进行评价是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做到合理评价、及时评价、积极评价。在日常班级生活中,教师发现了某位同学进步时,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在其能力基础上再委婉地提出新要求。比如面对成绩进步的同学教师可以说:“某同学,这次小测验有进步,值得大家学习。如果可以把座位也保持得干净一点那就更好了,能不能做到啊?”在这段评价中教师既对学生的进步行为进行了强化,又委婉地对该生提出了合理的期许,避免了单纯说教时可能产生的逆反心理与自卑情绪,发挥了教师评价的作用,为该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努力的方向。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语言更是一门艺术的语言。
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语言的优美与凝练,还可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范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求真,贵在情感真实。在管理班级时,年轻的班主任容易受“结果论”的影响,过于在意班级管理效果,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忘记了教育的初心!在处理问题学生时,班主任过于放大学生的错误,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只有真心才能换来真心。因此,班主任不要一味地指责批评学生,要有同理心,才能在处理问题时,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善良与温暖。班内有一名女生名叫虹虹,虹虹出身于单亲家庭,任性,倔强,对于老师、母亲的管教有一种习惯性的抵触心理。也不接受任课老师的批评,总是强词夺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对于虹虹,教师认为要改变她,唯有让她先接受你,才能让你的管理产生效果。教师先对虹虹进行分析,发现她身上还是有优点。比如,热爱劳动,喜欢画画等。与虹虹母亲沟通后,教师发现虹虹这样的性格源于母亲的宠溺。为了帮助虹虹,教师决定走向虹虹的内心,让她感受到自己的关爱。比如,及时表扬。有意识让虹虹负责某一项劳动任务,事后用极美的语言肯定虹虹。用温和的语调与之交往。当虹虹与同桌发生矛盾的时候,将她请到办公室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并不是用一种指责和批评的态度与虹虹对话,而是用一种亲切温和的语气,跟她谈心。虹虹对抗性弱了许多。虹虹对教师有了明显的亲近感。在这个过程中,虹虹听进去了许多道理,并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述案例,班主任以情为先,让对方接纳自己,打开学生心灵大门,让学生相信教师,接受管理,从而改正错误,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学生成长。
二、互补协同,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状况的发展已经开始趋于稳定,利用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同伴之间性格、能力上的互相补偿、互相促进,优化学生身边的学习环境,促进个体优化发展,实现班级成员的共同进步,为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提供助力。要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管理方式方法上,则以班主任为中心!班主任脑筋要活,方法要多,不要拘于形式!班主任既有霹雳手段,也有菩萨心肠。既有严厉批评,也有温和说教。可亲自上阵,也可让人代劳。只要有利于班级管理,都可大胆尝试。曾经尝试过一种临时班主任管理模式。当时,我接受了一个五年级班级,由于是中途管理,对学生情况并不了解,于是先进行摸底调查。发现该班级有一个完整的班级管理体系,特别是班干部很给力。于是,创设了临时班主任管理模式,进行竞争管理。比赛分成A/B两组,每组由一名班干部充当临时班主任。每一组负责一周。再由学生进行点评。最终,由学生代表+班主任打分,选择最佳临时班主任。初期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点燃,同时给我一个观察学生的角度。可是到了中后期,两套人马产生了矛盾。班级有分裂的迹象,于是我进行了班级投票,组选新的班干部,将两套人马中的优秀者融合成一套管理班子。其中,一些成绩中等,但有组织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极大地鼓舞了班上中下成绩的学生,班级初步形成你追我赶、不甘人后的良好氛围。上述案例,班主任要根据对象、阶段性目标,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更有针对性、有效性,才会出现班风正、学风浓,一副蒸蒸日上的局面。当然,同伴间的相互影响也可能是消极影响,教师要时刻观察班级成员的动向,利用多种教育手段,避免同伴间不良影响的产生,促进个体发展的不断完善。
三、以身作则,影响学生习惯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们新时代教师做学生表率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传统师德就强调教师的楷模作用和道德威信,强调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人。他认为,无论从政还是为师,都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行为不端正,就不能匡正别人;又说“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要为师为长者做出榜样和表率来,别人自然会跟着学。孔子在教育中非常注重垂范学生,以其崇高的人格力量博得了学生的敬重,成为学生道德与行为上的楷模。向师性指的是学生具有的尊重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教导,希望得到教师重视、关怀、鼓励的一种自然倾向。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向师性最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向师性,以自身的行为习惯、处事态度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许多时候教师也不清楚自身的哪种特质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在日常班级教育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行为,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日常班级活动中,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比如教师在进入班级时要注重自身的着装、卫生、姿态,教师良好的形象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会让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行為,配上适当的言语教育,很容易帮助学生养成整齐着装的习惯。老师走进教室时,发现地上有一张纸屑时,立刻弯腰伸手捡起纸屑。我想同学们看见了,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只要看到地上有纸屑,及时捡起来的好习惯。如此才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的日常行为有可以模仿的对象,促进良好习惯形成。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开始大规模熟悉规则、认识世界的时期。教师在班级生活中严格地要求自身行为,可以为学生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引导班级的风气发展,建立良好的班风,为班集体的持续和谐发展打下基础。
结论:总之,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这一时期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会对其以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需要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为学生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康宇峰.小学语文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方式探寻[J].儿童绘本,2020(11):91-92.
[2]刘建霞.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结合研讨[J].学周刊,2020(09):169-170.
[3]杨佳玉.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智力,2020(08):111-113.09CF64C2-C98A-419A-90E1-A7FB40A4C6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