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家园关系促进特需幼儿发展
2022-04-22巢彩琴
巢彩琴
关键词:特殊教育;幼儿;家庭教育;融合教育
特殊教育是一种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的和特殊的培养目标的教育。融合教育就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普通班级中与同龄人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那么,在幼儿园每日的保育教育活动中,如何使幼儿园融合教育高质量实施,笔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园融合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选题背景
1.特殊教育的本质要求:特殊教育是基于团队的教育活动,合作已成为当代特殊教育最基本而又必需的实践形态,家庭教育是这一团队的重要内容。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要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指导家庭提高科学育儿技术水平。
3.从教育情感期盼上来说特殊儿童家长对于特需儿童的成长是最关心、期望值最高的,教育动机最强烈。
4.家长对特需儿童的教育影响力是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如: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和细微变化的人,家长能确定和把握特需儿童每日的最佳情绪事件和事件,进而进行适当的教育干预,取得最佳的效果。
5.家庭环境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各种人力资源等,都影响着儿童的正常健康发展。如家庭周边的社区、公园、广场、博物馆等设施设备资源,邻居、朋友、父母、兄弟姐妹等人力资源。
6.家庭成员自身的观念和对融合教育的理解、认同以及行动,都在影响着特需儿童融合教育的开展。
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占一定比例的家长对特殊幼儿针对专门融合教育的期望为“无所谓”和“不希望”。
我们深入地了解、分析,主要问题及原因为:
(一)缺乏专业知识
家长因受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没有能力辅导教育特殊幼儿,对特殊幼儿的成长持有悲观失望的思想,放弃了对其的教育,任其自由成长,阻碍了特殊需要儿童的正常发展。
(二)耐心与信心不足
特殊幼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十分缓慢的过程。许多家长在教育特殊幼儿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觉使身心疲惫:付出了很大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产生了急躁情绪。例如,一个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在接受康复训练时,从说出词汇到说出一句连贯的话,可能要经过数月甚至半年或一年的时间,于是,这些一心盼望孩子康复的家长们,面对孩子语言发育迟缓这一“特殊性”,出现急躁情绪,心灰意冷,认为孩子恢复遥遥无期,失去了教育引导孩子应有的爱心和耐心。
(三)“圈养”现象严重
特殊儿童的许多特征都异于普通儿童,一些家长不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孩子的差异。他们把孩子长期封闭在家中,像小动物一样圈养起来,从不带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更不愿意带孩子走向社会,从而使这些孩子逐渐失去了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直接影响了特需儿童的康复和发展。
(四)错误的“遗传论”
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的孩子还小,孩子不会说话或行为异常等是家族遗传,不是问题行为,等长大一点就自然正常了。
三、我们的实践
(一)积极宣传理论,引导家长思想重视
我们积极向家长宣传早期干预的依据,用理论引起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
1.个体大脑发育速度
脑科学研究表明,7岁以前是大脑发育最快的一个时期。因此,我们要在幼儿早期尽量为孩子创设丰富的环境,积累早期经验,使神经元之间产生更多的连接数量,促进学习速度的提高。
2.可塑性
生物体的结构、形态还未达到成熟和稳定水平时,可以被环境或经验修饰。虽然特需幼儿刚出生时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非典型性表现,但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是可以改变的。儿童早期的可塑性最强,如果给予适当的干预,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关键期理论
关键期是指人最容易习得某种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将难以彌补。 如:语言发展关键期、数学认知关键期等。
(二)掌握沟通技巧,提高家园沟通效率
教师在和特需幼儿家长沟通时,尽量要以积极的态度,以朋友般平等的关系来面对家长,努力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坚持使用亲和的语气,温和的语言,中性词汇以及友好的口吻。
接纳家长:教师和家长交谈时首先在态度上应主动显示对家长知识的尊重和理解,另外在语言的使用时要注意易于被家长接受和了解的词语,避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认真倾听: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倾听家长的陈述,理解家长所表达的意图,并适当回话、解释、分析等。
虚心询问:在与特需儿童家长交流时要用探寻的口吻来了解家长的观点,并不断提出适宜的问题,使家长更清楚地表达想法和愿望。
鼓励支持:教师与特需儿童家长谈及障碍孩子的缺点时还应强调孩子的其他优点,设法找出孩子的优点和强项,以比较委婉和鼓励的语气来沟通。
(三)探讨具体方法,提高家庭育儿水平
1.树立信心,发挥独特的教育作用
首先,通过家访、家长会、专业书籍推荐等途径和方法,让家长通过学习,转变观念,理解特需幼儿,接纳每个儿童的特殊性,树立信心,保持耐心,持之以恒。接着引导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陪伴孩子,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制定干预方案。然后引导家长根据训练目标分解要求,小步推进,分阶段完成,进行结构化训练,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利用强化物,强化正向行为。
2.巧用“兴趣物”,循序渐进训练幼儿
如对于语言障碍的孩子家长可以借助讲故事、看动画片等形式,结合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内容,谈一些符合孩子语言特点的,孩子比较愿意谈的话题,让孩子乐于说、乐于讲。运用塑造法训练孩子发音,让他们慢慢地理解、记住这些词并学会使用这些词。我们要做有心人仔细发现,有的时候,孩子说的几个简单的词里面正包含着很多孩子想表达而未能表达出来的内容,如孩子说:“小猫?画画”,这时候家长需要及时根据孩子发音的意思,帮助孩子把相关的语言内容补充完整,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语言示范。
3.沟通交流,提升融合教育技术水平
老师利用面谈或各种信息化交流工具与家长交流、讨论育儿经验;融合教育工作组定期组织老师进行沙龙、总结、汇报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引导阶段情况。我们发现每个认真参与的家长和老师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好点子不断蹦出,笔者觉得只要认真对待,用心呵护,特殊需要孩子的教育会从我们的负担变成我们的教育资源。
4.寻找专业支持,配合康复中心的课程训练
如幼儿JZC,4岁,在两周岁时被判定为轻微自闭症,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动作障碍,沟通障碍等。入园后在老师的多次建议下,现在每天上午去专业康复中心做训练,父母在家配合康复中心的课程再重复地陪练。平时在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同时,老师也会专门关注他,单独对他进行自理能力、感统训练等。
(四)抓住教育契机,融合教育润物无声
对于肢体残疾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但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慢慢认识到、发现自己和其他人不同,有时会由于别人的异样眼光,而产生一种自卑感、孤独感,甚至会出现更糟糕的行为。因此,在面对此类型残疾儿童时培养其独立自主自信的健全人格成了重要目标,如何保护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也就成为教育引导的重要内容。如针对我园肢体残疾幼儿SWH,如何让她在今后的成长路上不受先天缺陷影响,身残志坚,展现独特的自我?
1.用心爱护幼儿,唤起自尊心
班级老师接纳她、关心她、照顾她、信任她,用爱去温暖她,用心去抚平肢体残疾带给她的心灵创伤,唤起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我们与家长约定好幼儿SWH只要有任何小小的进步,都要肯定她、鼓励她,并让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她。还给她机会做力所能及地事,為家庭、为班级集体服务,让她体会到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能干。
2.同伴互助,营造平等的环境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特需幼儿的成长尤为重要。班级老师通过合适的途径让其他幼儿了解肢体残疾的SWH,向孩子们介绍其优秀的方面和需要大家关心的事项,让孩子们彻底改变态度,如从以前用异样眼光对特殊的SWH到现在的夸奖、信任、关心、帮助她,营造了班级融合教育的良好氛围,实现了特需幼儿和普通幼儿互融、共赢的良好局面。
3.重点关注,给予适合的支持
肢体残疾学生的智力大部分是正常的,幼儿SWH在认知、感知、社交等方面都发展的较好,只是在动手操作(特别时用到残疾的右手时)如折纸、剪贴、双手拼搭时就会有困难。这时就指导她练习用左手,如左手用剪刀,右手掌扶助纸,并给她充足的时间。平时在生活中,尽量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她坚持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如穿衣服时给予更多的时间和语言的鼓励等。心理上,父母每天陪孩子讲故事,利用周末、节假带孩子外出,并通过绘本励志故事如《故障鸟》等,帮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特殊需要幼儿的家庭教育意义重大,方法多样。如何更好地家园携手,发挥家园合力,共同为特殊需要幼儿享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昝飞.融合教育:理想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春玲,江琴娣.融合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6.
[3]王辉.特殊儿童行为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