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

2022-04-22姜彧超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工匠精神思政教育

姜彧超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策略

一、思政理论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

高职阶段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视域思想教育,为进一步彰显思政教育有效性,教師可以尝试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理论教学中,旨在向学生传输思政理念的同时,融入职业信仰教育,职业心理教育。换言之,教师需在讲述马克思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自然融入工匠精神,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革新的职业素养,最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开设人文选修课程,比如《大国工匠》《劳动通论》等等,借此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质。为此,教师需着重在思政课堂上向学生讲述“匠心”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即工匠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进取心、恒心、耐心、细心以及虚心,能够虚心向他人请教,对专业技能精益求精,对产品精心打磨,最终能够形成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思政教师还应在各个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专业特色和就业方向来适当融入工匠精神,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道德风尚,成为行业创新发展所学的职业素养突出、专业技能高超的优秀人才。

二、思政实践训练中融入工匠精神

为实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目标,教师除去在理论教学中向学生讲述工匠精神核心概念和重要意义之外,还应将其自然融入思政实践训练中,旨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工匠精神外化为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使其成为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综合本领较强的技术人员。鉴于此,教师需进一步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旨在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探究中,使其逐渐形成大国工匠的行为习惯和职业意识,最终能够结合前辈经验和自身经历来理解大国制造和工匠精神。比如,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推行师徒制,聘请具有良好师风师德的一线专业人员进校培养学生,使得学生能够被师傅的工匠精神所感染,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此外,院校还应强化校企合作深度、拓展产教融合范围,派遣学生到企进行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其能够在实践训练中逐渐具有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形成艰苦卓绝、持之以恒的工作毅力,最终为他们后续顺利择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需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实践教学水准,最终能够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供师资支撑。

三、创设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环境

为了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绪,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在尝试融入工匠精神培训时,应提高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并借助这一途径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环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被良好的文化氛围所感染和熏陶,最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职业操守。鉴于此,高职院校需采取有效措施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后续学生接触工匠精神,开展相关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需采取各种措施来为学生创设和谐、专注、认真、执着的文化环境,可以借助走廊区域来张贴与工匠精神相关的宣传标语“壁立千仞匠心添笔,风华正茂制造卓越。”;可以借助校园广播平台来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内容宣讲,比如“传承工匠精神展现大行风采——中国工商银行‘大行工匠’评选表彰活动纪实”;或者,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视频号来定期发布与工匠精神相关的视频和文章,能够使得学生深刻理解这一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激发他们工匠精神;院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可以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培育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最终成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所学的优质人才。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满足新时代提出的人才培育要求,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探寻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合适契机与路径,旨在培养他们道德品质、政治素养的同时,能够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比如可以在思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还应积极创设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环境,最终能够优化思政课堂教学成效,完善人才培育模式,为社会国家输送技能知识扎实、职业素养突出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廖芳.网络环境下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基于思政课角度[J].知识经济,2020(12):2.

[2]张志田,史小平,朱海.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3):4.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工匠精神思政教育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