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2-04-22姚代娟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7期
关键词:布地奈德早产儿

姚代娟

摘要:重癥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为早产儿产检的呼吸系统疾病危重症,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为该病主要发病机制。近些年,该病治疗中选择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该病发生率,故文章现结合国内外关于早产儿RDS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布地奈德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7--01

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因各种原因导致其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PS)或是异常,进而导致进行性肺不张,严重时出现呼吸衰竭[1]。该病患儿刚出生时哭声正常,而到6~12小时后将逐渐呼吸困,逐渐加重且伴有呻吟,夜间存在呼吸暂停,当发生右向左分流后青紫明显,经供氧不能减轻,而缺氧严重者将出现姿势肌力张力低下,PS缺乏和结构不成熟为该病重要原因,病理上因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嗜伊红细胞增多,因此于气管上形成透明薄膜类似物,故此称之为肺透明病(HMD)[2]。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布地纳德联合PS气管内滴入治疗RDS较单纯应用PS更有利于降低该病病死率和发生率,但因相关临床研究较少,因此结果存在一定差异[3]。文章现治疗RDS应用PS与布地纳德展开综述,如下。

1RDS临床特点与危害性

早产儿RDS发病率与胎龄、出生体重成反比,胎龄越小其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则越高。相关研究表明,胎龄24~25周、26~27周、28~29周、30~31周早产儿RDS发病率依次是92%、88%、76% 、57%,体重在501~750g、1250~1500g早产儿RDS发病率分别为71%、23%[4]。早产儿RDS主要系原发性PS缺乏所致,以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后出现呼吸窘迫并进行性加重为主要临床特征,重症RDS则将出现多种并发症,例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内出血、持续肺动脉高压、脓毒症等,严重对RDS早产儿救治成活率造成影响。

2以往治疗

BPD防治一直为国内外新生儿儿界研究热点,因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同时其危险因素众多,由多因素综合所致,具有缺氧、宫内感染、长时间机械通气损伤等。目前未有特效治疗方式,并且临床结局差[5]。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存在抑制炎症反应、促使肺部PS合成作用,由此利于减轻支气管痉挛、肺水肿与肺纤维化,从而有利于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以此降低该病发生,因此作为防止BPD常规方式[6]。但有关研究表明[7],皮质激素长期和短期应用副作用多,由地塞米松等技术短期不良影响得知,存在高血糖、高血压为肠穿孔以及胃肠道出血等,长期则将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和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故此,不再将其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因缺乏PS早产儿肺泡和毛细支气管末端表明张力大,进而使肺组织处于萎缩状态,吸入激素或单纯从气管内滴入时难以达到肺泡内及肺组织毛细支气管末端,从而无法起到抑制肺内严重反应,故此临床效果不佳[8]。

3.布地奈德联合PS临床实践

现阶段,已有相关研究发布关于PS联合布地奈德研究报道,表明糖皮质激素存在较强抑制炎症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9]。经短期吸入治疗肺部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达到共识。布地奈德作为一种新型吸入型非甾体激素,存在较强的水溶性、脂溶性,能够充分与激素受体相结合,直接对靶细胞进行作用,以此增强细胞膜稳定,改善细胞渗透压及抑制炎性产物释放,进而有效促进其肺泡I型细胞合成及分泌PS,且不易引发全身不良反应[10-11]。炎性损伤为BPD发生关键环节,特点为肺泡病理改变,肺泡数目减少、毛细血管减少与基膜增厚,均对后期气体交换造成影响,从而持续至成年阶段,最终发展至慢性肺疾病(CLD)[12]。有学者[13]纳入96例28-32周早产儿应用布地奈德、PS连用气管内滴入配合NCPAP预防NRDS,其认为能较快促进PS的合成与释放,减少PS重复应用,以此改善患儿通气与换气功能,并且降低了其机械通气率和无创通气实践。平莉莉[14]纳入胎≤2周早产儿,发现PS联合布地奈德优于单纯使用PS,从而有效预防BPD,同时未见不良反应增加。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布地奈德与PS治疗,由结果得知,观察组发生中重度BP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联合治疗对减轻BPD发生程度具有显著效果,并且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未有差异(P<0.05)。由此提示,这提示布地奈德联合PS可有效预防BPD的发生。因布地奈德经PS载体作用,进入至肺泡,减少了炎症反应和减少炎症损伤,以及减少PS消耗和促进了肺部PS合成,由此降低该病发生。

4小结

PS联合布地奈德在BPD中能够降低BPD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和促进其恢复,但仍然需要大量研究进行证实。

参考文献:

[1]周栩平,周静,胡冰, 等.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近期疗效、血氧指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风险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9,25(11):27-30.

[2]邓黎静,彭华保,龚晓琴.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响[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7,32(5):361-364.

[3]Guibin Chen,Xida Wang,Rongde Lai, et al.Edaravone attenuat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ssociated early pulmonary fibrosis via amelior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3 signaling[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18,495(1):706-712.

[4]何柳,虎春元,李娟, 等.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5,26(15):2240-2242.

[5]袁艳冰,刘海燕.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11):2629-2631.

[6]强光峰,赵静,孟兰兰, 等.肺部超声动态评估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0,22(11):856-858.

[7]郝新华,贺红岩,王梦莹.高频振荡通气序贯不同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7):865-868.

[8]林梅,朱晓波,薛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不同通气方式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5):561-564.

[9]Liu, Kathleen D.,Quinn, Carson M.,Steurer, Martina A., et al.Variability in Pediatric Ideal Body Weight Calculation: Implications for Lung-Protec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trategies in 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Pediatric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Societies,2018,19(12):E643-E652.

[10]左磊,趙杰,张营营.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呼吸支持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2):2881-2883.

[11]张慧杰,温晓红,黄会芝, 等.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轻度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及对早期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2):197-201.

[12]高继生,李军,王伟,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清HMGB-1、MIF-1及BMP-7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3):4496-4499,4523.

[13]寇晨,韩冬,李兆娜,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给药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效果[J].中国医药,2019,14(1):53-57.

[14]平莉莉,张淑彦,翟淑芬.二联支气管药物滴注方案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9,42(2):154-157.

猜你喜欢

布地奈德早产儿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产儿的头号敌人:呼吸系统疾病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早产儿喂哪种奶粉好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及糖代谢影响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疗效探究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术后的应用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