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山市早教机构亲子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研究

2022-04-21李丽红

文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早教月龄婴幼儿

李丽红

(文山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我国早期教育起步较晚,但是近10多年来发展速度迅猛。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每年新生儿预计增长300~500万。[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幼有所育”的目标,将儿童早期教育提到关涉社会持久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2]所以,我国早期教育的市场规模不断地增长,质量却参差不齐。而课程是早教机构质量的核心,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早期机构的教育质量。[3]对云南省文山市亲子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早教机构借鉴该行业的成熟经验,优化完善本地区早教机构亲子课程设置。[4]同时,为相关管理部门完善法规制度, 更有效地监督管理早教机构亲子活动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我国类似城市的早期机构亲子课程的开展提供实践参考。[5]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文山市的五所早教机构,运用录音、摄影、摄像和文字的方式对亲子课程进行记录,带宝宝每周一次直接参与早教机构的亲子教学活动现场,共观摩与参与亲子活动96次,尝试从家长和婴幼儿的角度来观察和体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性等,观察时间历时两年。采用自编问卷,共发放家长问卷110份,回收105份,有效问卷101份,回收率为95.5%,有效率为91.8%;共发放教师问卷53份,回收51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96.2%,有效率为94.3%。对文山市主城区0~3岁早教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早教教师、婴幼儿家长以及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获得比较详细和深入的第一手资料。为了便于分析,将五所早教机构按大写英文字母 A 到 E进行编号,分别为 A园、B园、C园、D园、E园。

一、早教机构亲子课程设置的现状

通过对5所早教机构的实地调研,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早教机构亲子课程设置的现状如下:

(一)亲子课程来源和目标

早教机构都编写了一些成型的或未成型课程教案文本,这是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课程共有三种来源:授权使用某个品牌的成型课程(A园、D园和E园),使用合作组织的成型课程(B园和C园)和自行设计的课程(B园)。[6]研究者统计“您个人选择0~3岁课程内容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选择题时候,选择“服从机构安排”的占73.3%,选择“根据本班儿童自己的特点设计”的占22.2%,“模仿其他老师”占4.4%,无人选择“通过网络书籍等媒体资料”。由此可见,大部分的早教教师都会选择服从机构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少部分会根据本班儿童自己的特点设计与调整机构的活动方案。

早教机构的课程目标重点放在了婴幼儿发展目标上,而忽视了家长教育目标。研究者统计回收的50份有效教师问卷“您认为评价婴幼儿教育活动成功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什么?”,选择“使家长和儿童的亲子关系更加亲密”的占44.4%,选择“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的占53.3%,选择“促进家长教养水平的提高”的占2%,无人选择“促进儿童知识的获得”。由此可见,大部分的早教教师把课程目标重点放在了婴幼儿发展目标上,不要求婴幼儿获得多少知识。而对家长教育的目标则重点放在增强亲子关系的亲密度,而不是促进家长教养水平的提高。

(二)亲子课程的内容

1.亲子课程的年龄段划分

早教机构的亲子课程分班都以月龄段来划分。具体来说各机构整个课程体系的起始月龄段不同,B园最低接收5个月婴幼儿,D园则最低接收12个月的婴幼儿;而五所早教机构课程的月龄段平均间隔为6个月,E园最短是3个月,B园最长为1岁。

表1 文山市主城区5所0~3岁早教机构的亲子课程按年龄段分班

年龄差距较大的婴幼儿在一起开展亲子活动,课程的内容很难针对和适应不同年龄层次的婴幼儿,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2.亲子课程的类型及流程

早教机构都是通过某种流程来展现其课程内容,只是不同机构的课程类型、教学流程及内容不同。A园有两种类型的课程,主要流程有:1.点名问好——2.课前小律动(走线、手指游戏、律动操)——3.蒙氏操作(出示教具—教师操作演示—幼儿操作) ——4.音乐跳舞环节——5.认知环节——6.大运动环节——7.再见环节。音乐课程除没有蒙氏操作环节外,其余流程与欢乐课程相似,只是每个环节的内容各不相同。B园的亲子课程均按固定流程开展,主要流程有:1.音乐活动安抚情绪——2.社会问好、礼貌歌——3.专注时刻(出示教具—教师操作演示)——4.认知时刻/精细动作操作练习——5.亲子游戏(有大运动、劳类、音乐类、语言类)——6.结束部分——7.到大厅舞台上快乐舞蹈——8.点心时刻——9.自由活动,每个环节变换不同的内容。C园亲子课程暂时没有开设。研究者在访谈该园负责人说:“以前也曾开过,但后来亲子教师生宝宝了,所以后来就没再开设了,以后再考虑”。D园的亲子课程体系比较丰富,有亲子课程、成长课程、妙士多和奥尔夫音乐课程、运动课程、娱教大课堂混龄教学课程、环球美创课程。每种课程根据自身特色设置不同的教学流程,每个环节变换不同的内容。E园的亲子课程主要有探索课程、启蒙课程、音乐课程、科学课程和艺术课程。每种课程类型有不同的教学流程,如奥尔夫音乐活动流程:1.问好——2.身势律动——3.调性练习——4.讲故事——5.音乐欣赏——6.乐器演奏 ——7.游戏表演 ——8.再见。

总体而言,五所早教机构亲子课程有6~11个教学环节。有时会出现把诸多相近或相似课程拼凑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足。加盟的亲子课程的结构化和精细化程度较高,婴幼儿活动的自发性和生成性不足。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

课程组织是将构成课程的各种要素科学地加以安排、练习和排列的方式。其中有3所(B园、D园和E园)每次活动的教师有主课和配课教师共2人,有一所(A园)教师仅为1人。婴幼儿每班人数基本在6~12人左右,师婴比在1∶6~1∶12之间。在双休日时候一般班额人数较多一些,而在平时人数会少一些。

每位宝宝一周安排一到两课时。亲子课程主要安排在周六和周日上午进行,也有部分课程安排在周三上午或周二晚上进行。早教机构的教师会提前一天打电话或发短信形式告知家长哪个时间段要上课,若多半孩子请假达不到三人则不开课。如有事可请假向后延期,但会要求在所报课时长结束后的三个月内完成所报课程。一般情况下,家长会带孩子提前到早教机构,在亲子活动前带孩子在大厅里的运动器械区游玩。有两所早教机构会变换地点完成课程教学,如亲子活动分班在教室进行指导后,课前或课后会在大厅舞台上集体跳舞。分班在教室进行的亲子活动可允许一位家长陪同进入教室进行指导。

亲子活动大部分环节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集体活动,在幼儿操作玩具时适当给予个人的自由操作时间。三所早教机构均会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婴幼儿排队洗手、入厕后进行加餐,并在加餐前引导念餐前儿歌等。在亲子活动结束前后婴幼儿均可以在大厅里的运动器械区游玩。加餐结束后家长可自愿带孩子在大厅里的运动器械区继续游玩。

(四)亲子课程中对家长的育儿指导

早教机构亲子课程中对家长育儿的指导形式主要是在婴幼儿的教学活动现场的指导,分为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集体指导主要是指早教机构中,通过集体游戏的形式将家长和婴幼儿集中在一起,由一名教师在同一时间指导两位以上的家长,文山市四所早教机构的绝大部分教学环节是采用这种指导形式。个别指导是指由教师一对一指导,一般是在教师示范教具操作或是示范画画和手工后,让婴幼儿独立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逐个对婴幼儿和家长进行一对一指导。而当家长离开亲子游戏活动现场后的指导却很少,主要是通过QQ、微信、电话等形式进行联系。

早教机构亲子课程中对家长育儿的指导内容多为针对近段在早教机构内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一些指导建议,如天气冷如何督促孩子坚持来上课、活动开展过程中宝宝哭闹该怎么办、如何妥善保管好来园自带贵重物品、提醒和指导家长在QQ群里及时下载拍摄的关于自家孩子的照片、户外亲子活动前家长的配合事项等,很少进行专家讲座或家长沙龙,不提供上门指导服务。

早教机构亲子课程中教师在对家长的育儿指导上都存在一定的困惑。研究者总结了50位教师调查问卷中“您对指导家长教养孩子还存在什么样的困惑(多选)”这一题目,有75.6%教师选择了“不能一一解释家长提出的各种教养问题”,35.6%的教师选择了“不会评估孩子的发展水平”,33.3%教师选择了“不知道怎么和家长打交道”。在家长调查问卷中问到“家长觉得孩子通过机构的亲子课程教学效果如何”时,有46.7%的家长选择了“效果显著,家长教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51.1%的家长选择了“效果一般,家长进步不明显。”另外还有1位家长选择了“没有效果。”由此可见近一半的家长认为早教机构的亲子课对他们教养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不够明显,亲子课教师对指导家长的能力明显不足。

二、早教机构亲子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加盟品牌的亲子课程多为成型课程,教师缺乏自主权,课程也缺乏时效性

早教机构中有三所的亲子课程是加盟了某个品牌的授权课程,两所是使用合作组织的成型课程。品牌加盟商为了保持课程的统一性,设置的亲子课程的结构化和精细化程度较高,总部会对课程的组织实施进行统一培训,并严格控制课程的标准化教学,未经总部允许不得随意更改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这样加盟品牌早教机构的教师只能严格执行总部的课程文本,而无权进行灵活的创新,他们只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该课程与孩子的年龄特征不符时进行微调。婴幼儿活动的自发性和生成性不足。总部课程无法兼顾不同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婴幼儿的发展。通过对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访谈中了解到,长期重复固定的流程和内容容易产生倦怠感,限制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无成就感而言。有些亲子课程教材很长时间没有更新,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不足。[6]

(二)自编亲子课程未经过精心编排,专业性和系统性不足

早教机构中有一所早教机构是采用一次性买断课程的形式,仅是对教师进行了短短几天培训,在后期没有课程跟踪培训。一些老师会根据已有经验自行调整课程内容,或者参考市场上现有的教学活动指导用书编制教学计划,有时会出现把诸多相近或相似课程拼凑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亲子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足。尽管亲子课程是开放的,但教师并没有建立成型的亲子课程体系,也没有亲子课程研发的能力,面对婴幼儿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生成有效的教学策略。[7]

(三)亲子课程环节安排较多

早教机构的亲子课程都以一定的流程组织实施,主要有6~11个教学环节,大部分课程是在45~60分钟内完成,最长的如混龄娱教课,完成所有教学环节需要60~80分钟。教学环节过多使家长和婴幼儿还没来得及消化又被迫进入下一个环节。从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来看,教师的角色就像课程流程的“导游”,带着孩子和家长按照既定的时间、流程和内容完成每一个环节。如果时间紧,就缩短上一个环节的操作或练习时间,赶着进入下一个环节,确保按时完成“导游”任务。

(四)划分亲子课程的月龄段划分范围过大且不统一

早教机构的课程月龄段划分不是统一的:有一所托育的课程体系6个月为一个月龄段,有的机构课程的月龄段划分则是4个月和6个月不等,还有一早教机构以12个月为一个月龄段。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3岁之前的婴幼儿平均划分月龄段是不适宜的。1岁前的婴儿发展速度是最快的,2岁之后的发展速度会降低。以12个月为一个月龄段来安排早教机构的亲子课程很难兼顾不同婴幼儿的发展水平,且同一个月龄段的婴幼儿发展水平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五)对家长的育儿指导不足

早教机构亲子课程中对家长的育儿指导主要是在亲子活动现场的指导,且集体指导远远多于个别指导,集体指导时大多关注婴幼儿在亲子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对孩子有活动的要求,但对家长却缺乏指导与约束,导致家长该如何有效地把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在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不足。而离开亲子活动现场的教育延伸活动的服务很少,很少进行专家讲座和家长沙龙,没有对家长进行入户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

三、对早教机构亲子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教师需着眼于婴幼儿的年龄特征和适宜性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创新课程

针对早教机构加盟品牌的亲子课程缺乏时效性和教师缺乏自主权的问题,建议早教机构的亲子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实际,重新审视并验证总部加盟课程的科学性和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该课程与孩子的年龄特征不符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智慧,不拘泥于课程文本内容,对亲子课程进行灵活调整和创新。

针对早教机构的自编亲子课程专业性和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建议早教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做好顶层设计,努力提升园领导和教师亲子课程研发的能力,建立一套成型的亲子课程体系,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地高校资源,聘请有权威的学前教育专家一起合作研发亲子课程。[8]

(二)整合亲子课程各环节,让家长和婴幼儿成为活动主体

针对早教机构亲子课程的教学环节安排较多的问题,建议早教机构要反思课程文本的科学性和适宜性,适当整合部分环节或删减不必要的环节;各环节间的逻辑关系要加强,改变把诸多相近或相似课程拼凑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的“拼盘”现象,以保障课程的整体感和系统性;教师作为课程流程“导游”的角色应弱化,应转变角色为课程流程的“引导者”,尽可能发挥家长和婴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活动的被动执行者。

(三)参考上海市的教养文件,缩小各机构亲子课程月龄段划分的范围

对于早教机构课程的月龄段划分范围过大且不统一的问题,从国内外的参考文献中也没有发现唯一的答案。但毫无疑问3岁前平均划分月龄段的方法并不合适。建议参考上海市的《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中月龄段划分标准:1~6月以3个月为一个月龄段,共2个月龄段;而7~24个月则以6个月为一个月龄段,共3个月龄段;25~36个月为一个月龄段;这样1~36月共6个月龄段。

(四)加强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内容,建立规范的教师指导家长能力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一周短短的一或两次亲子课程中,如何有效指导家长进行科学家育儿仍然是早期机构教育的一个难点。首先,教师要重视家长教育的作用,树立以婴幼儿、家长及早教机构在和谐的关系中共同发展为目标的理念,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自由的对话。其次,丰富家长教育形式,以提升家长教育质量。教师需积极检索信息、不断学习现代网络技术,及时了解家长的真实需求,组织丰富的托育活动及延伸服务。如组织家长们一起郊游、手工、运动、农庄聚餐等非正式的娱乐、交流的亲子活动。[9]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创建属于自己班级的公共账号,教师定期发布月计划、周计划、同步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后延伸指导、推荐优质育儿平台和育儿经验等,鼓励家长们转发不同网站上了解到的托育专业知识、教育的心得和感悟,也可以针对课后育儿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或疑惑进行咨询等。最后,加强教师指导家长能力的教育评价。应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以文件形式确定一系列激励机制,可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对教师开展的家长教育进行评价与总结,及时表彰优秀的指导教师。[10]

总之,早教机构应立足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补足发展的短板,寻求发展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当地的早期教育质量的发展,努力提升婴幼儿的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早教月龄婴幼儿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早教:为了起点的相对公平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