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新型协调设计
2022-04-21张梅香周玲霞
窦 寅,张梅香,周玲霞
(扬州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0 引言
量子计算机的问世,使得传统加密体系受到严重威胁,人们将目光聚集到新兴的量子加密领域。作为量子通信两大重要分支之一,量子密钥分发(QKD)为未来的加密通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量子密钥分发按照相干态信息的类型可以分为2大类: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VQKD)和离散变量量子密钥分发(DVQKD)。由于初始技术发展受限,研究DVQKD,单光子的检测更为容易,但制备成本较高。零差和外差检测技术[1]的诞生,使得连续的光束作为相干态信息被引入系统,CVQKD拥有更好的发展潜力[2]。
传统的CVQKD中,需要利用多维协调[3]来提高性能。在后处理部分[4],接收端为了恢复接收到的码字信息,需要发送端提供必要的辅助参数。然而,这些参数的传输为信息泄露留下了隐患。本文分析了后处理的数据协调流程,利用虚拟信道模型分析,成功证明了辅助译码参数|y|的传输是非必要的,并给出了新的传输方案。
1 相干态CVQKD协议
相干态的CVQKD系统是由BB84协议[5-6]演变而来,是基于准备和测量的相干态QKD协议。此外,基于纠缠态的QKD协议[7]为通信双方Alice和Bob提供绝对安全的通信,且可以抵御来自窃听者Eve的攻击。在相干态的CVQKD系统中,按照协议内容可以分为3个部分[8]:量子传输、信息协调和隐私放大。
量子传输阶段,Alice和Bob利用量子信道进行相干态信息传递,由Alice首先发送一连串的光束,作为初始的量子信息|qk+ipk。Bob利用检测技术随机地检测来自Alice的qk和pk,得到{y1,y2,…,ys},并与Alice沟通,Alice通过y筛选出合适的qk和pk,选定双方的相干态信息,完成相干态协议。在量子信息传输过程中,当存在窃听者Eve时,Bob通过参数估计,从接收信息中检测到异常,从而放弃本次通信,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
信息协调阶段,初始时采用正向协调技术[9],即Alice作为发送端,Bob作为接收端的收发模式,但一直存在着-3 dB的技术限制。随后提出了反向协调技术[10],成功克服了-3 dB的技术限制[11],即Bob作为信息协调的发送端,Alice作为接收端。在后处理阶段,常用的技术包括多维协调、球面映射和信道编译码。其中,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2点[12]:① 多维协调选用的维数,最高为8;② 采用的信道编译码的纠错能力。可以看出,对于整个CVQKD系统,后处理阶段存在着重要的地位。本文研究主要围绕后处理阶段展开。
隐私放大[13]阶段,在完成密钥协调后,为了扩大通信双方的密钥量,进一步增强安全性。采用哈希函数进行全域散列,使得双方的密钥更长,安全性更高。
2 后处理的数据协调过程
2.1 传统的数据协调方案
图1 基于反向协调的多维协调CVQKD系统框图
(1)
系统使用反向协调方案。首先由Bob随机生成一串序列u|u1,u2,…,uk|作为初始的信息序列。对u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码字c,在本文的CVQKD系统中,使用极化码[14]作为信道编码。对编码后的码字c进行球面映射,得到映射后的码字c′,计算过程如下:
(2)
随后,Bob通过已有的信息进行旋转变换,即将映射后的码字c′与相干态信息y′进行加密处理,计算过程如下:
(3)
式中,αi(y′,c′)=(Aiy′,c′),Ai是d维正交矩阵的族[15]。
(4)
传统的分析模型[16]中,信道噪声可以用ε表示,由式(4)可以看出:
(5)
ε~N(0,σ′2),
(6)
(7)
在极化码译码阶段,需要计算出接收码字对应的对数似然比(LLR):
(8)
可以看出,为了计算LLR值,Alice需要Bob提供M(y′,c′),辅助译码参数d,|y|,以及极化码码字长度N,信息长度K,极化码冻结位的位置信息Ac。参数|y|在每一次循环中均不相同,需要Bob反复计算,消耗了大量的计算资源,也影响着通信双方的工作效率。
2.2 虚拟信道模型的数据协调方案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协调方案,并从理论上证明了Bob提供的辅助译码参数中,参数|y|的传递是非必要的。
文献[17]从传统的数据协调框架出发,尝试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建立虚拟信道模型,以Bob的c′为输入,Alice的v为输出,直接分析虚拟信道的噪声参数。虚拟信道模型的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图2的虚拟信道可以理解为,输入c′输出v的一次传输的关系,模型概念如图3所示。
图2 所建立的虚拟信道在CVQKD系统中的位置
图3 c′为输入,v为输出的虚拟信道模型
按照图3的示意,模型的输入和输出的差值是虚拟信道的噪声:
(9)
用ε′和ε来区分虚拟信道分析和传统信道分析模型中的噪声参数:
(10)
(11)
将式(10)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
(12)
依据式(12),得到:
(13)
通过式(13)发现,信道噪声参数与多维协调的维度d存在着很大关系,这也符合系统性能随着多维协调维度d的增加得到改善的结论。
将式(6)与式(13)联立,可以看出t分布于正态分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换关系。再参考文献[19],通过研究学生-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以及概率密度函数,给出了二者的转换公式。
自由度为n的学生-t分布t(n)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14)
自由度为n的学生-t分布的分布函数为:
(15)
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16)
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17)
文献[19]通过对式(14)~(17)进行研究分析,略去o(n-8),得出t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18)
当学生-t分布的自由度n趋近于+∞,f(t,n)等价于标准正态分布φ(t)。图4给出了不同自由度的学生-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自由度的增加,学生-t分布逐渐与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趋于一致。
图4 标准正态分布和学生-t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
将文献[19]中的结论与本文的多维协调维数相结合,可以近似出不同维数d时的正态分布噪声参数。计算结果如下:
(19)
将式(19)的结论带入式(13),可以得到:
(20)
取出式(20)的方差并与式(7)联立,可以近似估算出辅助译码参数|y|。不同维数d的辅助译码参数|y|估算结果如下:
(21)
可以得出结论,Bob分享的辅助译码参数中,|y|的传输是非必要的,Alice可以通过多维协调的维数d估算出|y|的值。
将传统方案与本文方法的存储器开销对比发现,在传统方案中,每次循环,为重新计算|y|,需要进行N次乘法以及N-1次加法。本文提出的估算方案,只需要在最初依据维数进行一次估算,之后的循环过程中,可以直接调用存储器里的估算数值,其运算存储器的开销可以忽略不计。
3 性能分析
通过前面的介绍发现,信息处理阶段,辅助译码参数|y|的传输是非必要的。为了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进行了多次的仿真实验。
仿真实验对比了不同码长、不同码率下的传统模型和本文模型的性能,并给出了分析。本文分别仿真了码长为28和210的实验结果,并对比了相同码长下,码率为1/2和1/4的性能。系统中的信道编码的译码算法均使用串行抵消(SC)译码算法[14]。
文献[12]成功证明了多维协调的维数d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即维数d越大,系统性能越好。所以本文的仿真实验以维数8作为基础参数进行。
实验1:反向协调的CVQKD系统,多维协调维数d=8,极化码的码率R=1/2,码长N分别为256,1 024的仿真性能对比。
图5对比了3种协调方案下,码长N=256,码率R=1/2的仿真性能。图6对比了码长N=1 024,码率R=1/2的仿真性能。
(a)码长256、码率1/2,误码率比较
(a)码长1 024、码率1/2,误码率比较
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码率为1/2时,即使默认|y|=1,CVQKD系统依然能保持较为良好的译码性能。而本文提出的数据协调方案,在不传输参数|y|的基础上,进一步估算出|y|的值,成功减少了性能损耗,与传统数据协调方案的性能更为接近。
本文更换了极化码的码率进行了实验2。与实验1相比,实验2降低了信道编码的码率,为系统带来了更好的性能增益,也更为贴合实际的CVQKD系统需求。
实验2:反向协调的CVQKD系统,多维协调维数d=8,极化码的码率R=1/4,码长N分别为256,1 024的仿真性能对比。
图7对比了3种协调方案,码长N=256,码率R=1/4时的仿真性能。图8中对比了码长N=1 024,码率R=1/4时的仿真性能。
(a)码长1 024、码率1/4,误码率比较
由图7和图8可以看出,随着码率的下降,无论是传输|y|的传统数据协调方案还是估算|y|的数据协调方案的性能都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说明信道编码为CVQKD系统带来的增益依然适用于本文提出的协调方案。
通过上述的性能仿真可以看出,忽略|y|的协调方案在性能上与传统协调方案存在差距,本文通过估算|y|的数值,成功减少了这个性能差距。信息协调阶段,辅助译码参数|y|的传输是非必要的,可以利用数学推理,拟合出参数|y|的近似值,成功减少了辅助译码参数,使得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并且降低了缺少|y|对系统性能造成的影响。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CVQKQ的后处理计算流程,通过建立虚拟信道的数学模型,构建虚拟信道噪声参数,得知了虚拟信道噪声服从自由度为d的学生-t分布。并对比了传统后处理计算数学信道噪声模型,联立2次模型的结果,成功将参数|y|拟合为常量。由于多维协调的影响,使用不同维数进行协调时,虚拟信道的噪声参数有所不同,所拟合的参数存在差异。本文仿真了八维协调的CVQKD系统性能,并与传统的数据协调方案进行对比,仿真表明,传输信道中辅助译码参数|y|是非必要的。通过2组仿真实验,说明信道编码的性能增益依然适用于本文提出的方案。接下来考虑设计适用于本方案的信道译码方案以进一步提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