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立足读写一体化的充分学习模型
——基于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的充分学习教学主张
2022-04-21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 董 波
“平衡”与“充分”,是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两个关键词,反映到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上,长期以来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高度关注教育发展的“平衡性”,但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还处于相对不充分的状态,“充分性”的建设尚需努力。中小学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充分发展状况,具体如下:(1)小学语文学习表面化,学生陷于浅层的知识学习中,缺乏深入的感知、理解、研究、表达;(2)小学语文写作过程被动、教学方式僵化、缺乏真情实感和独立思考;(3)小学语文阅读自主性不强、理解不透彻、思维参与度不足;(4)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两张皮,读写教学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充分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衡量着教育内涵的水平。笔者提出“充分学习”的教学主张,基于“充分学习”理念与“四个充分”学习模型对读写系列教学进行深化建设,以生为本开展探究式、理解性的主动学习,同时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培养目标,围绕核心知识整合课程内容,借助学科核心问题及其子问题整合教学过程,关注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融入“情、知、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建指向语文读写结合互促的“充分感知、充分理解、充分研究、充分表达”的深度学习模式。
那么,如何建构立足读写一体化的充分学习模型呢?我们应当针对小学语文学习长期存在的写作与阅读不充分的学习状态,从“阅读机制、开放习作、开发课型、整合模型”四个层面,设计多元特色的教学模式,拓宽习作与阅读空间,激发学生对写作和阅读的热情,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读写能力充分发展。
一、建立“拓展阅读”协进机制
针对各学段学生认知特点,构建富有童趣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和对应书目,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进行研究,总结不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法和相应的阅读书目,建立拓展阅读五大协进机制。
(1)读书供给机制:家有书籍、班有图书角、校有图书阅览室。
(2)读书保证机制:每日一报,每周一节,每月一书,每天一篇,保证阅读的质和量。
(3)读书促进机制: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故事会、诗文朗诵会、美文鉴赏会。
(4)读书激励机制:每学期组织一次“阅读方法我知道”的手抄报、阅读读书卡、阅读知识擂台、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古诗文朗诵比赛等活动,定期开展“班际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交流”“整本书阅读指导课课例展示”“不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实践与研究的教学论文”“案例分析”等评比活动。
(5)阅读积累机制:每人一本读书笔记、每周一查、每月一评、每学期一展;加强整本书阅读意义的广泛宣传,争取家长的认同和支持,积极为学生订购课外阅读物。
建立五大协进机制的意义在于:读书供给机制,随时随地满足学生阅读需求;读书保证机制,定期定量组织学生阅读,提升阅读的质和量;读书促进机制,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与鉴赏活动,推动学生主动阅读,相互促进;读书激励机制,设置奖赏鼓励学生通过评比提升自我;阅读积累机制,多形式全方位强化学生阅读积累。
通过实施拓展阅读协进机制,确保阅读实践扎实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中开展高质量的充分阅读,并通过读书笔记、读书卡、读书知识擂台赛等评价检测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教给学生终身阅读的技能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达成充分研究,真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实施“开放习作”专项教学
“开放习作”,可以解放学生写作束缚,让学生养成自由创作的心态,为学生树立自由表达、乐意表达、敢写真事的信心。营造轻松有趣的习作情境,使学生在作文中充分表达个人独特的真实情感,使描写更具有真实性,能培养学生开放写作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思维。
实施“开放习作”专题项目教学,需要重新定格写作教学的目标、内容、途径和理念,开发开放式的写作训练,以个性化、积累式习作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充分思考,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体验自由命题、自由写作、自由展示,启发学生写作思想,充分表达真情实感。开放式习作的教学策略如下:
(1)以课外阅读为依托,拓展学生的智力背景。
(2)以日记教学为载体,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夯实学生的习作基础。
(4)以开放习作内容实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以生活体验习作为核心,升华学生的个性情感。
由此,实现把写作权还给学生,为拓展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了广阔的习作空间,学生的习作思维得以充分放飞,内心感悟得以充分深化,尽情发散表达,形成开放写作的创新意识,自然带动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开发“1+N+1”读写一体化的新课型
为了实现教学中的读写融通,促进学生充分学习、充分发展,笔者带领团队教师研究开发了“1+N+1”读写一体化的新课型,并形成了语文学科“1+N+1”教学范式。
“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范式,以“‘1:学习一篇课文’+‘N:拓展几份辅助教材’+‘1:完成一项创生任务’”结构化教学组织方式,重构学科教学“资源—任务—时间”供给方式,建立连贯、完整、充分的学科素养培育路径。学科素养培育的目标与内容、实施与评价体系,体系与指向素养的课堂教学的课型开发,实现“聚焦读写,融通教学,价值提升”教学改革,打破读写之间的割裂状态,有效促进学生充分理解,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整体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1+N+1”读写一体化的新课型,从教材出发,主动将“学科育人目标”定位在“学科素养”培育上,并将“在习作任务的完成中合理应用学科知识、妥当表达学科能力与价值观的综合品质”作为学科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点,在此基础上展开“学知识—研材料—写创作”的充分学习。通过比较性学习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丰富体验过程,指向问题解决,形成“知识习得—多元体验—素养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素养培育路径,以此整体构建“1+N+1”教学范式。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形成读写一体化全历程学习过程,阅读教学指向表达与写法,习作教学基于阅读展开,体现层次性,增强关联性,开发新课型,落实语文学科素养培育。
开发“1+N+1”读写一体化的新课型,要在“N”的内涵上深入研究,促进日常教研推动下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结合当前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以重点从三个角度深入研究:
(1)研究大单元教学。细致地梳理课型的育人价值、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展开逻辑、教学方法、典型案例课例以及评价标准,对教材按照不同文体、不同主题、不同方法、不同价值观进行分类,形成序列化的构建,从而实施重组教材的大单元教学改革。
(2)发掘教材育人价值。研究统编版教材,结合教材及学生发展实际,从文章体裁、作家作品、年段目标、年级专题、大单元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拓宽研究领域,依据教学具体内容,研究相对应的内容、方法、手段等,不断开发、充实、丰富语文“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内涵和育人价值。
(3)开展年级专题研究。各年级备课组开展专题研究,例如:一年级备课组研究专题为“绘本的言语魅力”,二年级备课组研究专题为“故事相伴成长” ,三年级备课组研究专题为“童话插上梦想的翅膀”,四年级备课组研究专题为“发现生活中的美”,五年级备课组研究专题为“鲜活的人物”,六年级备课组研究专题为“读写童年,真情无限”。研究内容包括:专题理论研究,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专家点评、领衔教研过程(教研叙事、感言心得),教学论文(研究成果)等。
多年立足日常教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广泛实践,证明了小学语文“1+N+1”读写一体化的创新课型契合了当前语文教学的新常态,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融通、单篇阅读与多篇串读的融通以及读与写的融通,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全面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质量,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四、整合学习方式,建构“充分学习”模型
基于上述指向充分学习的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我们创新性地提出“充分学习”教学理念,关注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品质和高阶认知能力,开展探究式、理解性、沉浸式的主动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行为的发生,落实学科素养培育,促成充分学习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整合拓展阅读、开放习作、读写一体化等学习方式,依据“情、知、意、行”四项基本要素划分四个维度,从认知理解、情感兴趣、坚意研习、实践表达四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完整性发展,构建指向读写结合互促的“充分感知、充分理解、充分研究、充分表达”的完整性、多样化的“充分学习”模型。
建构“充分学习”模型,有助于使“充分学习”教学理念落于实践,使教学有所生成,最终帮助学生抵达“充分学习”之境,实现学科素养培育。以创新、综合、高质的教学质量,打破阅读和习作之间的封闭状态,带动学生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思维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升,有效解决学生读写双重难题,破解小学语文学科读写不充分的发展策略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