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对肿瘤病房临终癌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情绪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2-04-21孟瑜张连池
孟瑜 张连池
摘要:目的:分析安宁疗护用于肿瘤病房临终癌症病人的价值。方法: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肿瘤病房接诊临终癌症病人6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安宁疗护,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DS评分等指标。结果:从SDS和SAS这两项评分上看,干预后: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从sf-36评分上看,干预后:试验组(82.61±3.65)分,和对照组(71.49±4.36)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肿瘤病房临终癌症病人用安宁疗护,情绪功能改善更加明显,生活质量提升更为迅速。
关键词:临终癌症;影响;安宁疗护;情绪功能
目前,癌症在我国临床上十分常见,可损害病人身体健康,降低生存质量。特别是对于临终癌症病人来说,其内心非常的痛苦,对家人也非常的不舍,使得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为此,护士有必要做好临终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工作。本文着重分析安宁疗护用于肿瘤病房临终癌症病人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肿瘤病房接诊临终癌症病人6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女性12人,男性18人,年纪在51-81岁之间,平均(65.23±5.97)岁。对照组女性13人,男性17人,年纪在50-81岁之间,平均(64.94±5.48)岁。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常规护理:用药指导、病情监测与注意事项告知等。试验组配合安宁疗护:(1)主动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心理诉求,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鼓励病人,支持病人,保护好病人隐私。为病人播放喜欢的乐曲或电视节目,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运动,促使其身体放松。教会病人如何稳定心态,包括倾诉与冥想等。(2)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光线柔和,空气清新,地面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无噪音。调整室温至22-25℃,相对湿度至45-60%。用紫外线循环消毒病房,同时根本病人的意愿合理布置病房。(3)了解病人的疼痛情况,指导病人采取交谈、深呼吸或看电视等方法减轻疼痛感,若有必要,也可对病人施以药物止痛治疗。对于长期卧床者,需按时协助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4)定期为病人更换整洁的病服与床被单等,保持病人床单位的整洁。协助病人穿衣或洗澡,要求病人做好隐私部位的清洁工作。嘱病人按时作息,不熬夜。(5)根据病人的饮食喜好与身体状况等,制作个体化的健康食谱。要求病人饮食清淡,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与高纤维的食物,禁食甜腻、辛辣与生冷的食物。嘱病人少量多餐,多食用新鲜果蔬。(6)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要求家属多陪伴病人,多照顾病人,多关心病人,让病人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
1.3 评价指标
1.3.1 用SDS和SAS这两个量表评估2组干预前/后心態:每个量表都包含20个条目,总分是80。低于50分,心态较好;高于50分,心态较差,得分越高,心态就越差。
1.3.2 选择sf-36这个量表评估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涉及生理功能、活力及情感职能等维度,总分是100。得分和生活质量两者间的关系: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20.0,t对计量资料()检验,χ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情绪功能分析
从SDS和SAS这两项评分上看,干预前: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得分更低(P<0.05)。如表1。
2.2 生活质量分析
从sf-36这项评分上看,干预前: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得分更高(P<0.05)。如表2。
3 讨论
临终癌症病人的精神与心理负担都非常重,容易出现忧郁、害怕、焦虑、紧张、不舍与绝望等心情,使得其生活质量大受影响。安宁疗护的目的在于帮助病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支持体系,让病人能够在一个身心都较为舒适的状态下迎接死亡,从而有助于改善其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对于此项研究,分析SDS和SAS评分,干预后:试验组得分更低(P<0.05);分析sf-36评分,干预后:试验组得分更高(P<0.05)。
综上,肿瘤病房临终癌症病人用安宁疗护,生活质量改善更加明显,负性情绪缓解更为迅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树丽,刘向月. 安宁疗护对肿瘤病房临终癌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情绪功能的影响[J]. 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0):28-29.
[2] 卢晓燕. 安宁疗护对肿瘤病房临终癌症患者情绪功能的影响[J]. 自我保健,2021(23):54-55.
[3] 欧小红,马娜,刘瑛,等. 安宁疗护对肿瘤病房临终癌症病人护理效果分析[J]. 全科护理,2018,16(35):4408-4410.
[4] 张慧荣,姜宏宁,安海燕,等. 芳香疗法在安宁疗护中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临终期生命质量的影响[J]. 北京医学,2021,43(4):34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