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精神慰藉的研究
2022-04-21宋熙政
宋熙政
摘要: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拥有失能老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如何提高失能老人群体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及社区养老功能尚不完备,机构照顾逐渐成为失能老人安度晚年的重要选择。而在纵观中国当前的机构养老普遍现状,多数养老机构都是单一化的着重于物质层面,缺乏精神层面的关怀对于许多半失能老人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护理方面已经得到了较为全面的照顾,生理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容易被大众所忽视,从而较难获得足够的支持与慰籍。
关键词:失能老人;精神慰藉;社会工作
一、研究背景
据统计,目前我国失能已超过4000万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20%,其中完全失能的老人约有1000万左右,约占5%。随着老龄人口规模的增加以及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人们的失能率也会随着时间日益增加,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数量的不断增长,失能、半失能也将成为许多老人不可避免的一个状态。由于自身生理残疾的原因,加上,家庭关系,经济等导致的生活压力,以及社会忽略与歧视等带来的心理压力,他们长期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更加渴望得到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关注,需要得到来自社会更多的人文关怀,得到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
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以及养老机构的兴起,目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进入养老机构生活,虽然这其中有的是主动选择的,但是也不乏因经济条件或身体原因被迫选择接受机构养老。当前的养老机构大多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服务项目,例如日常起居照顾、日间托付、文化娱乐和医疗康复等,但是养老机构在老人的精神照料方面往往难以照护周全。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而言,老人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身体机能的弱化和远离亲人的思念等因素而产生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会给老年人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极大压力和痛苦,进而影响生理健康。这很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二、研究意义
早期的研究多是对半失能老人的身体状况生理需求,长期护理保险方面与国家医养结合相关政策展开,但老年人的健康不仅包含生理上的,还包括心理健康。我们必须认识到,失能带给老年人的还有心理上的打击,因为失能意味着老人不得不接受他人的照顾以及相应地改变惯常的生活模式,伴随而来的是老人很可能产生的无用感和自卑感。尤其对于养老机构中行动受限的失能老人而言,与家人亲友的日渐疏离乃至与世隔离的孤独感更加剧了老人的负面情绪。他们渴望情况有所转变,却多是在一日复一日的等待和期盼中变得失望以至麻木,因此急需有针对性的精神慰藉服务才可能满足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而如何针对不同的需求,开展不同的精神慰藉服务,便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
三、失能老人精神需求的影响因素:
1.居家认同感的缺乏
“居家感”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情感需求,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具有强烈的“居家感”需求,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本位”情节是分不开的。因此居住于集体宿舍式,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这些老人的生活时时刻刻都要受社会规范的制约,没有精神上休息放松的场所。机构养老的时间、空间限制,事实上也是对于老年人原有社会关系的割裂,对老人的“居家感”造成了巨大的削弱。
2.精神文化生活单一
当今社会,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也呈日益多样化的趋势,而这一趋势在老年群体中却没有得到显现。老年人不爱外出活动,更多的则是坐在椅子上发呆或者看电视。老年人的休闲方式缺乏多样性,同时个性化较强,社会性较弱。同时多以被动休闲为主,活动主要为“被动传授型”活动,如看电视,读报纸。而“主动创造型”如养花养草、书法、绘画等则很少,从而产生失落感、孤独感。
3.专业心理疏导的缺失
養老机构提供的服务更多地集中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老年人个体独特的心理需要,几乎没有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支持与帮助。目前,在众多养老机构中很少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而机构心理咨询师的接触则少之又少。在缺乏精神慰藉的情况下,老年人难以适应养老机构的生活,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心理沟通不良,而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养老机构的长远发展。
4.健康条件的限制
由于身体机能老化以及疾病缠身等因素产生的失能,给老人带来了许多不良的转变,除了身体健康的缺失,失能带给老年人的还有心理上的打击,因为失能意味着老人不得不接受他人的照顾以及相应地改变惯常的生活模式,伴随而来的是老人很可能产生的无用感和自卑感。尤其对于养老机构中行动受限的失能老人而言,与家人亲友的日渐疏离乃至与世隔离的孤独感更加剧了老人的负面情绪。他们渴望情况有所转变,却多是在一日复一日的等待和期盼中变得失望以至麻木。
四、社会工作介入的措施
1.微观层面:开展支持性小组
支持小组是小组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一般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成员组成,通过组员彼此之间提供信息交流、情感鼓励等支持,最终达到帮助小组成员应付现有的或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的目的。一方面,小组活动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从而舒缓老人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小组活动通过互动,可以使小组成员获得学习的机会,通过经验分享,增进彼此的了解,感受到组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从而增加解决困难的能力。
2.宏观层面:恢复老人的社会支持
动员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家属和亲人给予老人多一份关怀,老人最重要的精神慰藉力量就是家人,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的形式,让入住机构的老人与亲人面对面交流解决问题,通过沟通使家人能够定期来看望老人。也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把有共同需要的老人聚集在一起,并邀请他们的家人参加小组活动,增强互动,共同解决问题。
还要联合护理人员给予老人更专业的照护,护理人员是照护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也是与老人接触最频繁的,社会工作要加强与护理人员的联系。一方面反映老人需求,对其进行培训,提高照护质量。另一方面要注意对护理人员情绪的疏导,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工作效率。
形成稳定的志愿者队伍给予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更规范的服务,社会工作者要协助机构制定志愿者管理制度,明确有关登记、服务管理和评估奖励等方面的内容。吸引有养老方面专业知识背景的志愿者投身到老年志愿服务中来,同时,协助机构与这样的志愿者形成稳定的联系,借助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共同解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