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组文策略探究
2022-04-21杜会平
杜会平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多文本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显现出其独有的优势。传统的阅读教学文章少而精,学生视野较窄,缺乏对同类文章思考的空间,多文本阅读的出现打破了单篇文本教学的局限,在多样的阅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进而提升阅读能力。那么如何组文就成为多文本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课堂中用心、用智,选对文、选好文,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将多文本阅读的教学理念呈现在课堂设计中,进行有效的阅读和能力培养。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我们对组文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文本教学;组文策略
一、可以进行本册教材内课文的重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改过去单纯以主题为主的单元编写理念,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这就是文本谈论的主要话题或者题材。对于同一主题,不同作家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表达特质,同中有异的选文就组成了教材的单元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打破单元的界限,进行课文的重新组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面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选取了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等人物,他们或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或是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或是博学睿智的科学家,或是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通过让学生感受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他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在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里面的主人公叶圣陶、斯科特和杨利伟,他们或谦逊诚恳,或献身科学,或者求真务实,同样能让人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非凡气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这三篇课文和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放到一块学习,使学生广泛地认识到历史上或者现实中的伟人风范,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并把这些宝贵的精神内化成自己学习中的动力。
二、也可以进行教材上下册文本间的重组,实现对比阅读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里面选了杜甫的《望岳》,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可以把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里面的《春望》挑选出来,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两首诗题目中都有“望”字,诗歌内容都围绕“望”字展开,都是借景抒情,通过诗人看到的眼前之景,来抒发内心之情,但同中有异。《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的诗歌,充满了激情与浪漫,轻狂与豪放。此时的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抒发了他不畏一切艰难险阻,敢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壮志。而《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老年的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身陷沦陷区的他目睹了昔日繁华的长安城一片满目荒凉、杂草丛生的景象,不禁百感交集,写下了这篇《春望》,抒发了杜甫的忧国思家之情,也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两首诗写作背景不同,抒发的感情也不同,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对杜甫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还可以进行课内外文本组合,体现1+X的阅读模式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中要求“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而如今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面窄,仅仅停留在对教材所选文本的阅读上,缺乏课外对课外阅读的延伸,这对于核心素养的提升显然是不利的。多文本阅读所提倡的“1+X”阅读模式,也就是围绕一篇课文,确定一个固定的基点,然后选取多篇文章同时阅读,进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个环节进行创新性阅读,在原有的阅读材料中,不断延伸,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那么在选择课外文本的时候,我们又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选择:
(一)以文章作者为角度选文
不同作家的作品风格不同,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教材上选文的作者为角度,在课堂上对教材所选文章进行详细讲解和鉴赏,选出与教材课文有相似性,且又符合学生阅读的篇目,以此达到让学生对该作家作品风格的深刻理解。比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节选了朱自清的《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和《荷塘月色》推荐给学生阅读,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朱自清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风格特点。又如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节选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组诗,让学生体会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惬意和悠闲,感受其高洁的人格魅力。
(二)以作品主题为角度选文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大量主题相同的文本,只是内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不同的诗歌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这样我们在组织多文本阅读教学时,可以以作品主题为角度组文,让经典与经典对话,“以文解文”,会提高学生对于诗歌主题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我们可以选择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以“送别”为主题的古诗,通过阅读,既扩大了学生的诗歌储备与积累,又加深了学生对送别诗主题的理解。
(三)以作品体裁为角度选文
文章的体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教材中某一体裁的课文为主文,详细讲解此类体裁文章的特点,同时挑选课本以外难易适度的同类体裁的文章作为副文,让学生通过课堂上所学此类体裁文章的知识独立自主的去解读课外的文章。例如在讲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时,我们可以以这两篇为主,把说明文里面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如:说明对象的提出,说明顺序的判定,常见说明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其作用,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严谨性等知识点讲授给学生,同时选择课外同类说明文供学生阅读,如:《故宫博物院》、《“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植物“预测术”》、《食品添加剂》等文章,让学生把所学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运用到对这几篇文章的解读中,这样设计,既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也让学生对此类文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四)以作品表现手法为角度选文
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等,多文本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入手,把运用相同写作手法或不同写作手法的几篇文章组合到一起,通过比较,寻找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对不同写作手法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扎实的掌握这些写作手法,达到以文促文,以文解文的效果。例如我们为了让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可以把《阿长与山海经》、《列夫托尔斯泰》、《驿路梨花》、《白杨礼赞》放到一起阅读,通过这几篇文章的阅读,相信学生一定会把欲扬先抑这种表现手法铭记于心。
總之,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组文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学会多角度,创造性的去筛选文章,不应该拘泥于一种角度,同时充分挖掘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优势,合理利用好课外阅读的资源,达到课堂内外的融会贯通,真正的实现多文本阅读教学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注:本文系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基于统编教材的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wbyd200117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