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分层背景下我国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策略
2022-04-21张晶晶王文荣
张晶晶 王文荣
摘要:2019年5月,中小银行出现信用风险事件后,同业刚兑被打破,实体经济出现信用分层的迹象与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中小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及监管收紧,激进扩张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 伴随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供给侧的改革,金融市场的变动,中小金融机构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风险。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动,金融市场出现信用分层现象,这对金融机构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对信用分层的了解,对信用分层背景下,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金融机构在信用分层下的风险处置方法。
关键词:金融风险;信用分层;金融机构;风险处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经济呈现短周期波动态势,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对资本存量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同时在过去几年宽松的信贷政策和促投资增长模式下,中国企业自身的负债快速增加,债务风险也不断累积。在经济下行与高债务压力的双重约束下,2015年以来宏观调控目标频繁调整,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大致经历了三个短周期:2008~2010年为第一个短周期,为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使得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大幅上涨,并带动经济率先在全球企稳;2010~2015年为经济的第二个短周期,为平衡前期大规模刺激政策带来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中国经济出现了通缩的苗头,到2015年,实际GDP增速已经跌破7%以下;2015年又是新的经济周期,后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等政策的出台,似乎呈现了压缩供给的趋势。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增速较慢的阶段,加之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加大了经济的不稳定,许多行业都受到严重冲击,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加大,金融市场也频频发生信用违约。
(二)研究意义
2008年金融危机后,2020年的新冠肺炎再次引起經济环境的变动。在日渐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金融机构要获得良好的发展,需要加强自身风险的抵御能力,尤其是在风险信用层级上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的抵御能力。在信用分层的金融环境下,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能力是加强金融机构发展水平较为有利的措施,对金融机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信用分层及其影响
(一)信用分层的概念
信用分层是指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融资主体因为其信用资质不一样而导致其融资能力出现了结构性分化。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和金融机构去杠杆的背景下,一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出现了较大的现金流问题,加上这些企业大都资质较差,再融资困难,导致信用风险凸显。
(二)信用分层的影响
从近年来的金融风险中,信用风险的发展趋势逐年升高,是金融风险中较为高发的一种风险。从2019年开始,由信用风险导致的金融违约事件开始增加,涉及金额也巨大,2019年10月前就有135起违约事件,涉及金额达到一千多亿。可以看出,因为信用分层而导致的一系列金融风险影响是巨大的。
三、信用分层下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析
(一)资金成本攀升
信用分层导致的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影响是巨大的,虽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加强了市场的流动性,出台了多项的扶持政策,但是也无法抑制信用风险的到来。包商银行主要的问题在于公司治理缺失,大股东资金占用、股东持股比例较为分散、股权结构复杂、易形成关联交易, 还存在股东资质不合规、股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包商银行出现严重的信用风险,最终被接管。锦州银行主要的问题在于财务问题,资产结构不合理、投资类资产占比高、蕴含了大量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由于财务问题而引起流动性风险,锦州银行最后则引入三家战略投资者,来解决其暴露的风险。 中小银行频频暴露出问题后,央行加强了流动性投放力度,由于我国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投放分割为“央行-银行”和“银行-非银”。流动性分层下的市场分割客观上使得银行间市场容易出现以DR007和R007为代表的利率分化,甚至呈现政策利率受市场利率影响而“随行就市”的特殊现象。
(二)资产压缩压力
在信用分层情况下,资质较差的中小银行负债端融资困难,为了应对流动性匹配带来的压力,常常选择压缩同业资产,抛售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对低资质资产的信用创造能力也明显削弱,资产负债表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从银行业资金来源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大型银行的同业规模处于较平稳状态,而中小银行无论是同业借款还是同业存款均呈下滑趋势。
(三)流动性风险加大
包商银行事件打破了银行的刚兑的预期,改变了中国银行业在国内是无风险的形象认知,体现出中国银行业也开始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改变了金融机构的偏好。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经济下行趋势下,资产业务压力增大,资产质量有明显的下降压力。同时优质的客户、项目、资产稀缺,加剧了竞争,使得中小银行资产端压力加大。二是金融严监管使得负债端业务难以发展,根据目前的情况,流动性在向大型银行集中的趋势显著。三是中小银行为谋求自身发展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多元化,很多创新业务和产品,突破了经营范围和地域限制,得不到有效监管,其中存在很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
(四)资本充足率恶化
在金融供给改革的过程中,信用分层的大背景下,此类高风险金融机构所暴露出来的风险问题不容忽视。银行的表外资产在严格的监管下开始逐渐回表,同时资本计提压力增大。2019年9月月末,各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大约为12.51%,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3.05%,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有个别的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甚至远远低于监管红线。中小银行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不佳,不良资产比重较大;资本补充渠道较为单一,缺乏发行优先股、上市、定增的资质等问题,这也加剧了困境。
四、信用分层下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抵御对策
(一)增强监管力度
首先,个人的信用评级中要加大历史信用的比重。无论是为了惩罚违约的人,还是奖励守约的人,信用历史都是一个真实信用的指标。加大信用历史的比重,可以使得投资者更加珍惜自己的信用,不敢违法乱纪,获得更多的贷款额度,从而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目前暴露出高风险的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可以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关于个人贷款上做出更好的决策,降低财务风险。
其次,加快建设标准化的征信体系,只有健全了征信体系,才能更好地帮助银行辨别风险。而加快建设标准化的征信体系,就必须从技术层面出发,制定和发布技术标准是唯一可行之路。建立专业技术的标准,可以使得很多数据,信息的处理和运用方面有据可循,从而变得更加规范,可靠。这大大地方便了信贷产品的销售和流通。目前暴露出高风险的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行业内部工作作风混乱。而且存在明显的关联交易,关联交易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节约业务成本: 但另一方面关联交易造成的交易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控股成员之间资产负债的转移造成风险的转移一旦出现危机更容易出现造成全盘崩溃的后果。
最后,加强对建立标准体系的工作人员的监督,如果工作人员都不能严于律己,那对他人的征信就是空谈。因此,必须成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股权要求的细则监管落到实处,利用现有的技术,对股权进行透析,确保股东信息的真实性。
(二)完善自身资产负债和风险管理
根据金融机构的视角,金融机构需要变通,优化财务管理模式,融入一定的创新因素,不断调整和转换财务管理模式,促进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金融机构审计保护门要严格审计类似于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等,实现审计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出财务风险的监督与管理职能。在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之下,金融机构审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等方面,所以审计人员要密切关注金融机构变化发展趋势,对审计工作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与改善,将审计关口向前推进。
首先,加强对证券业电子化信息披露的力度,使得证券业电子化信息披露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使用商业报告语言(XBRL)新技术,标准化我国的证券业电子化信息披露,但是从我国目前的证券业电子化信息披露的现状来看,XBRL新技术的引用还未广泛使用,XBRL新技术在金融机构平台的推广还很缺乏,所以为了加强对证券业电子化信息披露,促进其高效透明和及时性,需要推广证券业电子化信息披露在金融机构平台的使用。
其次,在金融机构平台上,当用户在网站上接受到有关的链接时,要在金融机构平台的网页上提醒用户该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是互联网平台和网络服务方需要提供给用户的服务,这是平台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发现相关的网页或者链接是存在风险的,需要强化对用户的提醒,并且加强对不良信息和危险网址的审核和监管。
最后,提高金融机构平台“网络舆情”监测技术。仅靠监管部门和监管主体对庞大和复杂的金融机构平台进行监管,是无法进行全面检测的,因为相对于互联网信息平台来说,力量比较薄弱。可以建立举报平台,让知晓实情的人士,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面的渠道,对金融机构平台的违法行为等进行举报,并且建立奖励机制和加强对举报人的个人安全。
(三)加强信用检测
能否及时发现被监管者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尤其那些严重损害平台或者金融机构利益和声誉、威胁到平台或金融机构能否持续经营下去等问题,是判断监管是否有效的另一个标准。能否及时准确地发现并找出问题,首先,要有创新的方法手段,可以使用电子技术,采用最先进的科技装备,制定最为科学的监管方法,加强对现场的核查和审计;其次,加强监管机构主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从而不被那些互联网金融精英蒙蔽,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主体和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与他们合作共同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监管。
(四)理性对待信用分层局面
伴随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金融信用风险随时可能爆发。所以在信用分层方面,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者应该要采取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加强对金融信用体系的认识,提高对金融信用体系的认知。同时在交易中,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自身建设的稳定性,提高自身建设水平,加强内部监督,这样不管市场怎样变动也能提高自身的风险应对机制。另外,应该加强金融市场的资源分配,提高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为我国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结语
在金融危机后,金融行业又发生了新的变革,在这次变革中,信用分层将是金融机构中的一大特征,面临新的局势和新的金融风险局面,不仅需要金融机构自身加强风险抵御能力,还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丁欣威.金融机构背景下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12):141-142.
[2]邓超.金融机构发展的刑法介入路径探析——以P2P网络借贷行为的规制为切入点[J].河北法学,2019(05):162-177.
[3]塔琳.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8(07):158-161.
[4]周胜军.金融機构的风险与法律监管探析[J].时代金融,2017(36):314+319.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