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童话的精神本源

2022-04-21李燕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3期

摘要:童话是与童年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文体,它独特的精神气质既来自个体儿童的纯真想象,也来自人类童年的灵性与智慧,蕴含着美好的浪漫诗意和深邃的哲学意味。汤汤的长篇童话《绿珍珠》,以自由丰沛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故事、充满情感冲突的人物,共同支撑起了对人类与自然这一永恒哲学命题的思考,表达了人类寻求与自然和解、回归精神家园的渴望。这部作品是汤汤乃至中国长篇童话创作的一次重要突破,其深沉的思想内涵与意义生成也展现了童话在当代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绿珍珠》;长篇童话;艺术突破;美学意义

自踏上童话创作之路,汤汤始终坚守童话初心与本色,凭借浪漫美好又不失现实底蕴的童话作品成为当代童话作家的独特风景。刘绪源曾高度评价汤汤对于中国原创童话的重大意义,认为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领域的文学走向"①;孙建江把汤汤视为"新一代童话作家中带有指标性的人物"②。方卫平也指出,汤汤的"书写风貌和个人的艺术追求具有鮮明的个人特点,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艺术特质"③。不难看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界对汤汤的童话创作是高度肯定并寄予厚望的。

汤汤的早期童话代表作多是短篇,如《到你心里躲一躲》《别去五厘米之外》等,而后她转向中篇创作,完成了《水妖喀喀莎》等优秀之作。近来,汤汤发起了对长篇童话的艺术探索。她在短篇童话《念念不忘》(最初刊发于《儿童文学》2017年第2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延展,用时三年打磨出长篇童话《绿珍珠》。这部构思精巧、人物饱满的长篇童话深刻诠释了童话的永恒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为中国原创童话的内涵提升和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一、《绿珍珠》对长篇童话的艺术突破

汤汤曾创作过《睡尘湖》等长篇童话,但在叙事人称、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及细节的饱满程度等方面都不够成熟。在《绿珍珠》中,汤汤实现了一次可贵的自我突破和全面超越。《绿珍珠》讲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人类为建立城市肆意破坏自然,遭到森林精灵绿嘀哩一族的报复;人类捕捉绿嘀哩进行科研,绿嘀哩反过来抓捕了研究者,但终究不忍加以伤害;最后,人类自我忏悔并祝福森林,与绿嘀哩恢复友好相处,世界重归和谐。

正如陈伯吹所说:“如果把童话看作一种精神的‘物质构造’,那么童话也有一个‘核’,这个‘核’就是幻想。”①如何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来塑造童话形象,构建一个超越现实束缚的幻想世界,是检验童话作家艺术功力的一个重要维度。汤汤擅长通过充满童趣的幻想为超人体的生命“赋形”,并通过对幻想世界细节的逼真呈现,达到童话时空的陌生化、具象化。《绿珍珠》的前两章详尽描写了绿嘀哩们的年龄、外貌、肤色、诞生方式、生活环境及工作状态等,在读者面前逐渐展现了一个陌生、新奇而又栩栩如生的精灵世界:绿嘀哩是一群出生在超过五百年的树上、生活在古老树林里的森林精灵,他们的手和脚乃至流淌的血液都是绿色的,他们的工作是守护森林,他们吟唱的歌谣、劳动的手指舞、月夜的游戏都是那样神奇诗意、浪漫美好。

从叙事结构上看,《绿珍珠》不同于常见的主人公或漫游或历险的糖葫芦式的短篇集结,而是使用严谨精巧的童话结构实现了情节的曲折动人。全书紧紧围绕人类与绿嘀哩族的冲撞、对峙与和解,在大开大合之中充满反转,写得诗意空灵而又惊心动魄。具体来说,前八章构成了一个整饬的"起承转合"。"起"(第1—2章):人类为建立城市肆意破坏自然,绿嘀哩念念(原名蓬蓬)失去妹妹,她寻找人类实施报复。"承"(第3—4章):因缺少人类的祝福,森林并没有如愿复原。"转"(第5—6章):人类女孩木木利用念念的负疚心理,帮助青年科学家童安抓捕念念,对绿嘀哩族进行科研。"合"(第7—8章):绿嘀哩一族抓捕并审问童安,木木和爷爷及时赶到,双方冰释前嫌,爷爷表达了内心的忏悔和对森林的祝福。最后的第9章呈现完美的结局:绿嘀哩与人类恢复平等友好的相处,绿珍珠的泉水再次涌出,世界再现一片生机。

叙事人称的改变是《绿珍珠》艺术突破的又一鲜明表现。汤汤将短篇童话中的第三人称改为以一个216岁的绿嘀哩精灵——念念的视角娓娓道来整个故事,最大限度地展现出第一人称的亲历性和现场感。童话开篇时,绿嘀哩族已在这个世界生活多年,她们仿佛来自浩渺无垠的宇宙洪荒,这极大地延展了童话的时空感,实现了童话从幻想世界向现实世界的渗透。念念的回忆和自述是贯穿故事发展的叙事线索,她目睹和见证了人类对自然的无情侵占,亲自策划了对人类的报复和惩罚,而后又因愧疚而身陷囹圄。她亲身经历的一切,让绿嘀哩族的命运遭际与人类的肆意扩展、盲目科研等行为产生了密切的因果互动。为了规避第一人称在叙事上的局限,汤汤还巧妙地通过绿婆婆的转述、补叙,处理"我"无法听到和看到的情节发展节点,从而让整个叙事自然而流畅。

充满个性、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是童话思想内涵的最佳载体。在传统童话中,很多以超自然面貌出现的童话形象通常比人类更"完美",并携带宝物、魔法、咒语等超人的力量,成为某种自然力量或人类愿望的象征符号。到了现代,很多童话作家仍注重编织离奇荒诞的情节而忽略童话形象的塑造,或为追求抒发个人诗情和感悟,把童话人物的形象创作成极致的美或极致的丑,由此造成童话人物形象"一出场就不再变化,且"大多是扁平和微凸的,①。汤汤则有意打破这样的童话人物设置,无论是鬼怪还是精灵,汤汤笔下的童话主人公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一样,常常处于爱与恨、信任与欺骗、背叛与宽恕、等待与落空、希望与失望等复杂的情感纠葛中,内心充满矛盾和自我挣扎。在《绿珍珠》的开端,主人公念念和姐姐们一起无忧无虑地生活,欣喜地等待妹妹啾啾的出生。当人类的侵害导致啾啾不幸死去后,对森林的热爱、对妹妹的心疼,点燃了念念心中的愤怒。她迅速展开行动,从女孩木木那里骗取友谊以实施自己的报复计划。但在完成对人类的报复后,念念得到的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背叛友谊的愧疚。在被童安抓获成为科研对象后,念念陷人绝望、无助,最后木木和爷爷赶来救出了她。汤汤注重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腻描写和复杂的情感冲突,让念念的善良淳朴、倔强守候、焦躁受伤以及她的犹豫和决绝、后悔和痛苦,都得以充分展现,从而使这一童话人物形象变得极为立体、丰满。汤汤还有意避开雷同,精心描写了其他几位姐姐、绿婆婆和小野等绿嘀哩一族成员各自不同的外形、性格和情感。这些血肉丰满的集体形象,引领读者迅速进入一个与人类世界平行的"第二世界"。

在汤汤精益求精的打磨之下,《绿珍珠》在很多细节上都呈现出不着痕迹的自然和娴熟。比如,童话人物的命名。汤汤童话中的人物取名值得玩味,如绿醉、红醉、洗尘仙子等,看似精巧但不够大气;土豆、青豆、黄花和白菜等人物取名又过于随意、寡淡,这些都暗含着汤汤的审美和精神寄托。相比之下,《绿珍珠》中"绿嘀哩,的命名与其从树脂球里诞生的神奇方式极为契合,形象又充满童趣。再如,童谣的加人。通过反复吟唱童谣来勾连故事的手法在汤汤的童话中多次使用,《别去五厘米之外》中的小妖们唱着"五厘米之外啪一下毗一下,一团青烟起……,愉快玩耍,《流萤谷》里的幸福密码是"羽毛轻轻落草间,这句歌词,《睡尘湖》里两个石人为女儿深情地唱起童谣"栀子花,杜鹃花……,等,这些都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在《绿珍珠》中,绿嘀哩族在旷野里多次吟唱的"绿嘀哩之歌",有着古老童谣的单纯空灵,绵邈不绝,有助于构建一个自由诗意的童话世界。

总体看来,《绿珍珠》主题深刻、结构严谨、人物饱满、想象丰沛、情感浓烈,字里行间都浸透了汤汤童话特有的轻灵奇幻、温暖隽永的气质,也充分呈现了童话吸收小说手法、实现文体融合的艺术魅力。

二、《绿珍珠》用幻想构建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

在《绿珍珠》中,汤汤通过对宏阔的幻想世界、尖锐的矛盾冲突、不断反转的情节推进、鲜活饱满的人物及其细腻幽深的内心书写,极大地拓展了童话的艺术空间。而这精妙感人的故事和人物最终都指向深刻的哲学命题——如何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把握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同走向?汤汤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索和艺术表现为《绿珍珠》注入了深沉的意味。

朱自强认为:"儿童与成人相比,更接近大自然。他们把自己融人大自然中,动物是他们的兄弟姐妹,树木是另一种形态的兄弟姐妹。"①当自然的母题被成人文学渐渐淡忘时,"描写身心交瘁的现代人回归大自然怀抱的作品在20世纪的儿童文学中大量出现"②并成为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之一。从安徒生的童话《树精》开始,反思现代文明对自然的排斥远离,传递尊重自然、珍爱自然的审美意识,成为现代童话一个重要的精神指向。这也是汤汤的童话反復书写的主题之一。在《凌浔的鱼》中,小女孩落水后变成一条鱼,她听从神秘声音的召唤回到家族发源地去守候水源,只有水源不干涸,生命的记忆才会长存。在《六十楼的土土土》中,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患上"城市病",他们的瞳孔里开出烟灰色的小花,变得萎靡不振;土地之神"土土土"把这些病人变成蚯蚓,让他们重新感受土壤的气息,但不幸的是,就连他自己也越来越衰弱。在《水妖喀喀莎》中,水妖们在噗噜噜湖干涸后被迫迁徙并逐渐失去等待的信念,只有喀喀莎不顾寂寞和痛苦,执着守护着曾经美好的家园……在这些充满象征意蕴的童话中,水源、土壤和干涸的湖,无疑都是古老自然的象征,而主人公的困境也隐喻着人类日益远离自然所导致的疲惫、迷失与异化等生存境遇,表达了汤汤对回归自然、守望精神家园的呼唤。

《绿珍珠》更加拓展了汤汤对这一自然主题的深刻思考。在书中,汤汤以张扬丰沛的想象力,将尊重和珍爱自然的生命意识及其思考完美融人全书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及其细节中,构建出一个诗意丰盈而又激情澎湃的幻想世界。在《绿珍珠》中,人与自然彼此依赖、彼此伤害的互动关系,被巧妙演化为绿嘀哩念念与人类女孩木木的友谊以及彼此的背叛与伤害。作家精心设置了两次情节反转:第一次是人类对森林的盲目砍伐使念念失去了妹妹啾啾,于是念念故意接触木木,骗取她的信任与友谊,利用这份信任毁灭了人类的城市;第二次是木木利用念念的内疚诱骗念念被抓,让念念成为人类科研的对象。在汤汤笔下,念念与木木为了各自族群的利益彼此背叛、相互报复的情节设置及其内心的道德两难,象征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而又不可调和的两难境地。

《绿珍珠》同样深刻地传递出土地伦理和生态意识。在童话中,汤汤以幻想的形式告诉读者,人类粗暴地对待其他生命,其实是在间接毁灭自身,这正是一个作家心灵深处的忧虑和隐痛。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饱受经济困顿、精神压抑的人们应该会从《绿珍珠》中读出更多的慨叹。人类在苦苦寻找解除疫情的方法的同时,也应该正视自身发展的现代困境,进行道德、人性等层面的反省,对自然保持足够的敬畏。这对人类来说,或许是更为终极意义的救赎途径。

更意味深长的是,《绿珍珠》选择以绿嘀哩念念的视角展开叙事。在念念的眼中,世界最初是圆满自得、宁静美好的,而人类的征服和盲目扩张给森林带来了巨大伤害。因此,念念及其族人的破坏、报复等情绪与行为都带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正义性。这种第一人称叙事的解读显然不是从人类利益的角度出发的,而是隐含了作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和反叛。而在汤汤的很多童话中,人类是美好的、人间是值得的,无论是妖怪还是鬼魂,其最终的情感归属和认同依然是人间。如《红藤绿藤》《天子是条鱼》等童话中的主人公最后都选择留在人间;《阿泥》中的阿泥身为泥塑却一心想要拥有人的灵魂;《木疙瘩山的岩》中那个叫"岩,的鬼渴望得到人类的友情,即使因遭受人类的伤害最终消散也无怨无悔。当人类与作为自然化身的精灵产生矛盾时,后者常常展现出退守的姿态。如《到你心里躲一躲》中善良单纯的路路最终选择去往遥远的地方,《再见,树耳》中的男孩树耳一家带领树族搬到一个人类再也看不到他们的地方。但在《绿珍珠》中,念念具有强大的行动能力,她不再一味地搬家逃避,而是对人类展开了反攻与报复。书中用整整一章详细描写了念念故意设计让木木加人"月光之树,的游戏,造成青冈树的树根疯长、整个城市瞬间变成废墟,这一场面如同一幕惊心动魄、气势非凡的奇幻大片,显示了人类在不可知的自然力量面前是多么不堪一击。《绿珍珠》就是这样含而不露地告诉读者,自然有其强大法则和不可侵犯的尊严,它的威力和秘密都值得人类敬畏。

心理学研究表明,"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①。《绿珍珠》脱离了对自然与人类的简单对应,也超越了简单的价值评判和情感选择,表达出对当下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索,并用童话的方式尝试在自然的宽恕和人类的忏悔中找到一条救赎之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出了美好的期待。在童话中,"绿珍珠,是一个深刻而特别的象征,它不仅是一汪可以荡涤灰尘的泉水,更是森林的生命源泉,它因人类人侵而干枯,又因人与自然和解而重新喷发。《树林重生了》这一章无疑是整部童话的高潮:念念与木木彼此原谅,爷爷和木木、童安的祝福响彻森林,念念绿色的血与木木红色的血融合、坠落,从而引发绿珍珠绝地而出,肆意流淌的泉水让干枯的森林再度恢复生机与活力。这一情节形象地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解的动人一幕,让读者心旌摇荡、热血沸腾,在此,汤汤以童话的幻想完成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三、《绿珍珠》的童话精神与美学意义

童话的读者以儿童为主体,其艺术手法也充分尊重和张扬儿童的天马行空、恣意任为的幻想及其思维特点。但是童话从来都不是超验的,而是以其独特的叙事形成对历史、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度透视。《绿珍珠》以自由丰沛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及其情感冲击,满足了儿童读者的审美趣味。但《绿珍珠》深沉的思想内涵与意义生成则来自汤汤的创作追求和价值取向,表达了她寻求与自然和解、回归精神家园的渴望,这也彰显了童话在当代的精神价值。

童话,是与童年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文体,它经久不衰的秘密就在于其独特的美学气质。关于童话的讨论,都天然地与"儿童,紧密关联。这里的"儿童",近指个体意义的儿童,远指人类的"儿童,时期,既具有儿童特有的纯真和灵性,也联系着先民的智慧。构成童话美学本质的正是这种来自人类童年和现实童年的精神气质,它蕴含着无尽的美好诗意和深邃、博大的哲学思考。英国著名作家托尔金认为,童话中"包括对于人类本初愿望的满足。这些愿望之中,其一是去探索时间和空间的深度;其二是与别种生命体存在的沟通交流。一个故事只有是在完成着对这些愿望的满足——不管它有没有使用魔法或者类似手段——相应地它也就越能靠近童话的真正味道,具备童话的真正质素,①。托尔金的这段话表明,童话最重要的精神指向就是寄寓着人们自我认知的深度、探寻生命终极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事实上,在科技的"神灵,取代了上帝后,在人类面临着因技术、物化和消费引发的种种焦灼感时,童话再次显示了其巨大的文化功能,以其深沉执着的价值关怀、飘逸诗意的美学气质,成为当代人的精神和心灵家园。在马克斯·韦伯所说的"祛魅时代",优秀的童话仍然会关涉人类普遍的基本经验和共同渴望,试图保留一份对世界、对生活最朴素的惊喜和诗意。

在我国,现代童话的发展因承载了过于沉重的现实启蒙和道德训诫,长期困守在"鸟言兽语,的简单拟人和情节编织中。20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热闹派,"抒情派,等艺术探索后,童话作家的审美自觉与童话的文体自觉都日渐清晰。21世纪以来,我国童话在故事、思想和美学风格等方面逐渐呈现出一种从容而沉稳的多元发展态势。然而,在不断寻求童话的观念自由、技法丰富的同时,如何通过幻想来传达对现实贴切而深刻的关怀,如何把童話引向人类现代生活与生存体验的深处,依然值得深思。

有学者指出:"汤汤童话对现实的关怀,是在童年问题和成人生存两个层面上双向展开的。"②的确,汤汤的童话创作起点很高,她不仅以童话关注儿童的成长及其心灵、情感,还努力用童话诠释自己对现实、生活及人性的思考和理解,力求贴近童话的美学精神。汤汤深感物欲造成的人性贪婪、人情冷漠、社会诚信丧失及信任危机等现实问题,她把善恶对立、爱恨交织、嫉妒与渴望、背叛与坚守等精神层面的思考带人童话,并赋予自己的独特理解和美学表达。

细细品味可以发现,《绿珍珠》是汤汤童话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及其反复咏叹的亲情与别离、友谊与背叛、承诺与坚守等主题的美学集成。从人物上看,念念、绿嘀哩族与《再见,树耳》中的树耳、树家族都是生活在森林中的树精灵;念念对妹妹啾啾温馨感人的守护也让人联想起《来自鬼庄园的九九》中车七七与车九九生死相依的姐妹情深。念念与木木之间有友情、背叛,也有彼此谅解,这一类似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曾出现在《木疙瘩山的岩》中那个叫"岩,的善良的鬼与自私的男孩"我,之间,也曾出现在《美人树》里的土豆与树小青之间;而童话《再见,树耳》中,树耳奶奶与忏悔一生的树耳爷爷之间也呈现出同样的情感关系。从矛盾设置和情节展开上看,《绿珍珠》中念念对绿森林和妹妹生命的固执坚守,延续了《水妖喀喀莎》中喀喀莎对噗噜噜湖重生的执着信念;绿珍珠的泉水再次涌现,与噗噜噜湖的重生一样,都隐喻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和解。而绿婆婆用绿珍珠的泉水清除木木等人的记忆,这种魔法与《来自鬼庄园的九九》中车九九给家人喝下药丸果酒、让他们永远忘记自己的结尾也极为相似。但在《绿珍珠》中,这些似曾相识的人物关系与幻想性细节被汤汤放置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中加以深化,产生了更加深邃的内涵。汤汤想要着力表现的人类和自然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创造和毁灭、信任和欺骗、伤害和救赎等诸多两难,都自然消融在童话感人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个性之中,展现了童话特有的"撞击,心灵的思想和情感的审美力量,从而让这一长篇童话变得气韵贯通、深沉大气,轻盈而又厚重。

著名童话作家洪汛涛说:"一篇童话作品如果不能很好地反映真实的生活,恐怕不能算为童话。"①在汤汤心中,现实永远是童话精神和幻想手法的根系所在。因此,她的童话总是从对日常现象的独特感悟和深入思考出发,这让她的童话绝不虚妄,而是具有根深叶茂的审美力量。但她的童话很少试图解决现实问题,也没有半分教育和训诫的企图。她只是把自己敏锐感知到的社会、生活、情感及其思考全部卷人童话之中,让虚构的童话世界与现实之间互为渗透。如在《木疙瘩山的岩》《妖精的丰厚酬谢》等童话中,她将童话人物置于"利己,与"利他,的抉择中,反思世俗社会对真善、美的无情遗弃,批判人性中的自私、怯懦、算计等弱点。正是这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增加了汤汤童话的情感深度与思想厚度。

汤汤的童话创作体现了作家把握世界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这种思维方式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深刻性。在最初的"鬼童话,系列中,汤汤将民族传统和文学资源与儿童心理密切结合,进行创新、转化,突出童话的民族色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她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转而思考如何在童话里"说一些抽象的问题,比如死亡,比如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比如活着是为什么,比如救赎……,②。随着创作的深入,汤汤越发深刻地体会到,"童话不是轻的而是重的,它是举重若轻的,它是真实的,真实地抵达生命和世界的内核,③。因此,她越发注重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捕捉、生活问题的思考,引发对某些核心价值问题的深层思考,进而上升到对人类生命体验的审美关照。她的童话总能以天马行空的幻想率性的童年趣味和纯粹的儿童智慧,包裹对当下现实的隐喻,蕴藏对人性的深沉思考,氤氲出丰富的哲学意味和难以言说的忧伤,呈现出靠近童话精神的美学自觉。

对一个作家来说,童年的经历常常会成为其精神的出发点,决定其美学取向和文学趣味。从"鬼童话"系列到"童年奇幻故事集"《小野兽学堂》等童话,我们都可以看到汤汤的童话王国与其家乡武义的息息相关,对乡村童年的记忆、对自然的亲近为她提供了最柔软、最神圣的情感底色。她流连山野,不舍乡村,在司空见惯的现实世界里捕捉肉眼看不到的风景,她的好奇、敏感与沉思中渗透着对日常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这让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显得熟悉而陌生、亲切又遥远,她的童话也总能以超越现实的幻想和深刻的现实意蕴,展现出一种开阔高远的精神境界。《绿珍珠》如一颗珍珠,晶莹而清透;又如一汪清泉,涤荡着现代人的心灵尘埃。如果把《绿珍珠》放置在人类文明的背景下,不难看出,汤汤对人类与自然的心灵感应的审美表现,对生命之间的友爱和尊重、关怀等价值观的倡导,代表的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需求。由此也再次证明,童话的永恒魅力不仅仅在于故事的编织、幻想的狂欢,还表现为对人类整体的关怀,对某些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的愿望的诉求,这也恰恰体现出一种回归童话精神本源的美学方向。

(李燕,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