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下的“五疑伴学”教学模式探究

2022-04-21樊志姜王忠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探究

樊志姜 王忠明

[摘   要]“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下的“五疑伴学”教学模式,主要以疑为主线推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探疑、释疑、馈疑、再疑,实现知识习得和能力提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章重点介绍了“五疑伴学”教学模式及其运用,还阐释了运用这一模式后的相关反思。

[关键词]“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五疑伴学”教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6-0070-03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科学内涵的现代教育思想。“教是为了不教”,“教”是前提和手段,“不教”是目的和归宿。所谓“教”,不仅是“授人以鱼”,而且是“授人以渔”,即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传授学习方法;所谓“不教”,是在教师“授人以渔”后,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能开展探究实践并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从而达到“教”的目的。“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下的“五疑伴学”教学模式,已经在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五疑伴学”教学模式就是以疑问为主线,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了该模式及其运用,还阐述了运用这一模式后的相关反思。

一、“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下的“五疑伴学”教学模式简介

笔者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知识和学习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去教了?学生之所以要学要练,就是因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叶圣陶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把握好三个阶段,即“预习—讨论—历练”;其中,“预习”在课前完成,“讨论”在课中落实,“历练”则在课后进行。“五疑伴学”以“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为指导,用问题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五个环节。三个阶段就是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依托课前预习单、课中探究单和课后作业单,形成教学整体;五个环节就是自学质疑、互学探疑、展学释疑、查学馈疑、练学再疑,以疑(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五疑伴学”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图如图1。

二、“教是為了不教”教育思想下“五疑伴学”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的教学为例,谈谈“五疑伴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自学质疑

要落实“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课前学生的自主预习是基础。学生在课前依托预习单开展自主预习。课前预习单是备课组依据课标、学情、教材和学法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编写的。课前预习单主要由目标导读、问题导思、习题导练、疑问导提四个部分组成。目标导读,就是依据课标设计本节课的预习目标,明确自主预习的方向,通过目标导读,使学生明白要预学什么;问题导思,就是将重难点知识问题化,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要怎么预学;习题导练,就是精心选择基础性的配套习题,检测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使学生明白学得怎么样;疑问导提,就是鼓励学生在自主预习中提出疑惑、问题、想法和建议等,并记录在预习单上,养成主动质疑、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教师通过批阅预习单,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牢固处、薄弱处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能将学生的疑问分类整理,融入课中探究单的设计中,以便在课中进行解决。

本课中学生提出了如下疑问:1.什么是聚落空间形态?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指什么?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4.商业网点布局除了要考虑交通最优原则,还要考虑什么原则?5.能否通过改变交通运输方式来增加山区商业网点密度?6.张家港万达广场的布局体现了什么原则?7.为什么商业网点多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8.随着“网购”的盛行,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是否会减小?9.沪通铁路等铁路的建设给张家港市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二)互学探疑

要落实“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课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关键。“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强调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能自主探究,最终实现“不需要教师教”的目标。学生不只是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各科的学习中学会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学生在课中依托探究单开展自主学习。在课中探究单中教师通过精心组织材料、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和布置任务,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学习,课前教师组建小组,6~8人为一个小组,设置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展示员等角色并明确各角色职责。组内成员通过相互讨论初步解决问题。在学生互学探疑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重点关注各小组的探究学习是否有效有序、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是否正确等。教师在点拨时要注意不能直接把结论和答案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挖掘信息,细化思考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课中探究单设计了三个主题探究活动,一是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张家港市为例;二是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以张家港市的超市和大型商场为例;三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张家港市的高铁枢纽站为例。下面主要论述主题探究活动2。

[主题探究活动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以张家港市的超市和大型商场为例

[课堂探究1]对商业网点密度和分布位置的影响

材料1:展示在百度地图中搜索得到的“张家港的超市”分布图及“浙江莫干山的超市”分布图(图略)。

问题1:观察“张家港的超市”分布图及“浙江莫干山的超市”分布图,分析张家港的超市和浙江莫干山的超市分布差异及其原因,完成表1。

材料2:展示在百度地图中搜索得到的“张家港的商场”分布图(图略)。

问题2:在“张家港的商场”分布图中找出曼巴特购物广場、商业大厦、第一人民商场的位置,并分析它们的布局原则。

问题3:分析“张家港的商场”分布图中吾悦广场、麦德龙大卖场、香港城商贸城、万达广场、购物公园的布局特点和原则。

(三)展学释疑

展学释疑是学生展示历练、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学生要想做到有效听取别人的建议,客观评判别人的观点,用适当的话语表明自己的意见,用平心静气的态度比较自己与别人的意见,便需要重重历练。展学释疑是学生所经的一重历练,更是落实“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各小组通过生生、师生合作探究初步解决课中探究单上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派代表通过投影、口头叙述、写板书、模拟实验、演示实物、做手势等形式展示相应的学习成果以及产生的新问题。展示后各小组相互评价彼此的展示情况,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教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不仅要予以即时性和激励性的过程性评价,而且要予以点拨、追问、补充和纠正,同时对重难点问题和深层次问题进行精讲,以达到释疑的目的。展学释疑不仅是学生将思维可视化、可听化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语言表达、勇气锻炼、能力培养、人格塑造的过程。

(四)查学馈疑

查学馈疑是“五疑伴学”教学模式中内化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通过练习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的环节,也是学生解决旧疑问、生成新疑问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出依据教学重难点、考情、学情和班情,精选或改编适量具有基础性、巩固性和针对性的例题,让所有学生进行当堂限时检测。学生通过当堂检测发现问题,在测后反馈、互评互纠中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教师要做好讲解答疑工作,注重做好知识、方法和思想的提炼,让学生在深度理解、体验、感悟中内化知识及融会贯通。

(五)练学再疑

要落实“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学生的课后自主练习是保证。“多练”非常重要,学生如果不多练,就很难将理解了的东西转化为终身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多练,但又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课后练习是实现“教师不需要教”的重要途径,它是针对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课后作业。作业的设计注重三个突显。一是突显分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所设计的练习中要有基础题、中档题和提升题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是突显多样性。教师所设计的课后练习应立足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且形式多样,可以是习题、调查、阅读、实验、报告等。三是突显时代性。结合时事热点等来设计习题或探究性作业,不断锻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自主提出问题,或者主动找教师面对面解决问题,通过自我诊断、自我再疑和自我反思,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三、“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下的“五疑伴学”教学模式运用反思

(一)自学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笔者在此基础上加了六个字,“教是为了达到教师不需要教”。我觉得这样表达更为详细。是不是“达到教师不需要教”,学生就学成了呢?非也。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不再需要教师教了。“五疑伴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以课前预习单、课中探究单和课后作业单为抓手,以“五疑”为主要环节,形成学生课前自主预学到课中自主探究再到课后自主作业的循环链。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以疑为主线,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自主学习,其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彰显,问题意识和提问习惯逐步养成,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二)自悟

叶圣陶曾说,现在上课还是老样子,教师讲,学生听。好像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这是不行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教师运用“五疑伴学”教学模式不仅能促使学生自学,而且能让学生做到自悟,即自我理解、自我感悟。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和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能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有较深刻的理解,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实现自我感悟。

(三)自疑

叶圣陶认为,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他们将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随时随地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运用“五疑伴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疑,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中,实现学习能力的螺旋式提升。实施“五疑伴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自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自省

叶圣陶指出,学科教学和最终目的应是达到不教,让学生能自主探索、自主解决、自主调控。学科教学要引导学生落实自省,即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在“五疑伴学”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学生可使用提出自我疑问、生生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撰写自我学习反思和学习小结等自省方式。通过自省,学生能实现自我激励,提高学习的元认知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充实自我。

[   参   考   文   献   ]

[1]  任苏民.论“教是为了不教”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8(2):69-77.

[2]  朱永新.叶圣陶教育名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浅论“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