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笔记探析
2022-04-21仲永生
仲永生
[摘 要]在高中阶段,做好课堂笔记是教师对学生学习上的要求。学生要记好并用好课堂笔记,需要思考记哪些内容、记在哪里、如何处理听讲与记录的关系、如何用笔记来学习等问题。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多,且知识时空跨度大、体系庞杂,因此,做好课堂笔记十分重要。文章选取几个重要的方面,初步探索高中历史课堂笔记的记录和使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笔记;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6-0046-03
记课堂笔记是一门学问,功在平时,非一蹴而就,既需要教师科学指导,又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过细致的分析与总结,认为要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培养,二是学生的普遍性习惯养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如何科学记录和合理使用高中历史课堂笔记。
一、课堂笔记,当记则记
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历史课堂笔记与其他学科的课堂笔记有所不同。例如,“题海战术”并不适用于历史学科,贵在精选精练,因此笔记上抄的题一般不多。历史学科知识的系统且庞杂,相同时间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多,因此做好历史课堂笔记对知识内容的整理要求较高。历史课堂笔记与其他学科课堂笔记也有一些共性特点,如:知识点齐全,有逻辑性,类似教师的板书或课件;记录对重点、难点、易考点、易错点的研究与分析;记录解答典型题目的思路和心得;等等。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做好课堂笔记都是有益的,所以高中生应该做好课堂笔记。部分高中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强,不一定如教师预想的那样能及时进入听课与做笔记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在高一第一学期初就对学生提要求、立规矩。即使是高三时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再次明确要求,避免学生产生笔记可记可不记或有时记有时不记的想法。
二、规范行为,提升品质
笔记属于非正式的文本,有一定的个人风格,但也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方便回看,清晰明了、不混乱,成体系等。基于此,学生做笔记必须有专用的笔记本。课本、教辅资料和试卷上随堂记录的内容,偶有所感的思维火花,要适时整理到笔记本上。
对不同内容,如课本、试卷等的记录、加工方式应有区别:(1)针对课本的课堂笔记。课本是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最多的资料。在学习新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在课本上做的笔记应当全面、整洁,一般要按照教师的板书和课件来做笔记。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全面化、系統化,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学习感悟。(2)针对教辅资料、试卷的课堂笔记。学生在教师讲解题目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总结出的灵感,可以先记在教辅资料和试卷上,然后再整理到笔记上。
三、笔记重要,贵在使用
(一)读书时用,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学好历史学科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点,“读”是基本功。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学习非常紧张,而教材上的信息量大,因此不可能一直放慢速度读,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如果捧着课本漫无目的地泛读,效率会很低;相反,根据笔记有目的地精读则效率会高很多,需要背诵的就是笔记上的纲要性内容以及教师提醒注意的部分。此时,使用不同质量的笔记产生的学习效果差距很大,而好的笔记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复习时用,可反复回看重要知识点和错题
有些学生在考试尤其是大考前,抱着课本、教辅资料和试卷想复习,却无从下手。笔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复习前只要抓住两点即可。第一,回看重要的知识点。第二,回看错题。
高考前,有的学生轻松自如,有的学生却愁容满面,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无数的知识点,当然会让学生感受到较大的压力。学生应怎样化解呢?可以把书读“薄”。
学生如果把课本、教辅资料和试卷的内容整合到笔记中,明显会精简很多。如果学生对笔记再次进行整理,对于已经掌握的内容、陈旧的内容就可以少复习一次。学生应强化知识间的联系,在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整合,让笔记越来越精练。这样的笔记在别人手上作用不一定很大,却是自己的无价之宝。
(三)整理时用,促进巩固和提升
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感觉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但是考试的分数却不尽如人意。相反,有的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比较轻松,课上只是跟着教师的节奏,课后也没有花多大工夫,考试成绩却能一直名列前茅。这类学生无论是进行阅读、背诵,还是进行其他形式的学习,都能事半功倍。
要学好历史学科,对知识点的整理是很重要的。历史学科的知识呈碎片化分布,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掌握,学生要识记已经不易,要深入理解就更困难,要分析、运用则是难上加难。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慢慢积累,才能逐渐掌握历史学科学习方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知识点,这是宏观层面。学生从比较具体的角度自己整理知识点,这是微观层面。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点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内化、吸收过程,很多概念或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
四、形成系统,继承创新
笔记是复习的抓手,学生在高三时最好能用上高质量的笔记进行复习。要全面、系统地做好笔记,需要花心思。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应当严谨地做课堂笔记。学生高三时可能会换历史教师,因此高三时做课堂笔记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原有的笔记上补充,二是重新做。如果重新做笔记,高一、高二笔记的精华部分应该加进来。
学习固然辛苦,做笔记也需要辛勤的付出,但还是有技巧可用的,最直接的就是借鉴学长的笔记。但是借鉴也应有要求:笔记最好是完整的,如果学长的历史学科成绩较好,那么笔记的质量就比较有保证。另外,学生也可以购买“状元笔记”系列丛书等笔记类书籍, 购买时要弄清楚是真的笔记整理还是其他出版物改头换面来的。好的笔记令人赏心悦目,且内涵丰富、价值巨大,但别人的笔记不能全都照搬,重点是要进行对比学习,取长补短。
五、师生合作,规避低效
(一)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
许多教师上课习惯使用多媒体,课件素材丰富,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教学任务重,部分教师不得不加快授课速度,很有可能导致学生来不及做笔记。教师如果播放大量的幻燈片,可能会让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记什么。为此,教师在制作PPT时就应当注意纲举目张,在课堂上关注和指导学生记笔记。
(二)学生要找到正确记笔记的方法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肯下苦功夫学习,但方法不对,在做课堂笔记时不加选择地胡记乱记,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关键是教师要仔细观察、耐心指导。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记录随意且潦草,甚至还有漏记的现象。
(三)教师授课时要兼顾不同类型的学生
学生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强,部分学生需要教师反复指导;部分学生反应快,部分学生容易走神;部分学生书写快速,部分学生慢慢吞吞……太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去关注和解决。因此,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环节中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要留有让学生做笔记的时间,让基础差的学生也能跟上节奏。
(四)学生要协调处理笔记与各种学习活动的关系
一节完整的课,需要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考、演示、交流、反馈等诸多输入与输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如果学生太过专注于记笔记,无疑会占用其余的学习活动时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当考虑到各环节的比重与合理安排,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内容的量要适中,不能喧宾夺主。
(五)学生要善于抓住重点,分清主次
经过任课教师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做笔记的方法,但有的学生会放大做笔记的重要性,从而在做笔记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笔者在检查学生笔记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笔记令人赏心悦目,内容全面,他们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和不同的符号来圈画、标记,甚至配上个性化的思维导图等。由于性格的原因,做这类笔记的学生以女生居多,做这类笔记都需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有时得不偿失。
(六)学生要正确看待课堂笔记,合理使用各种学习资料
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主动性欠缺。若任课教师一再强调笔记的重要性和规范学生做笔记的行为,会给学生“只要做好笔记就万事大吉”的心理暗示。有的学生拥有几乎可以代替课本和教辅资料的笔记,但也有可能因此而忽视对其他教学资料的运用。长此以往,学习的方向有可能跑偏。事实上,高中特别是高三的学生手头一般都会有不少学习材料,自己做的笔记只是其中一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选用学习资料,包括课堂笔记。
(七)教师要根据学情灵活设计教案
从现状看,部分学生能做好笔记,但缺乏合理使用的意识,也没有加工整理的习惯。要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就要细心一点、耐心一点,明确提出要求进行纠偏。
现在很多学校都使用学案。教师在准备学案时,在内容的条理、逻辑、呈现方式等方面要尽量向笔记靠拢,这样学生在完成学案后自然会做好全面的笔记,从而提高做笔记和学习的效率。
六、学生笔记情况分析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笔者对学生课堂笔记的保留和使用比较重视。笔者通过行为调查的方式对高三年级四个班约180名学生做笔记的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分析表1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男生、女生都倾向于边听边记,教师只要适当注意语速、知识呈现的密集度等方面即可。(2)男生、女生基本都使用课堂笔记,所以做课堂笔记是符合学生需求的。(3)在使用效果上,使用课堂笔记不一定比使用其他资料好,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提高课堂笔记质量。(4)对于要不要记和如何使用笔记,多数学生的态度取决于教师的安排,所以教师更要把好关。
做好课堂笔记需要学生付出劳动。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不觉得这是负担,在使用的时候不感到它是鸡肋,而且要将做笔记和用笔记内化为习惯。行为心理学“21天效应”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经过21天的强化就有可能成为习惯,所以教师在学期初对学生进行1个月左右的强制规范就有可能帮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从习惯养成的角度来看,教师在学生入学之初对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作一些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总而言之,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悟:无论是在学生还是在成年人群体中,都有人做事条理清晰、不慌不忙,也有人做事丢三落四、慌慌张张。前者做事有准备,总能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正确的辅助工具;后者做事则经常手足无措。从结果来看,显然也是前者成功的多。这反映了个人的综合素养。记历史课堂笔记就是训练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从素养形成的角度看,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历史课堂笔记是十分有必要的。
[ 参 考 文 献 ]
[1] 余明华,张茂芹.高中历史课运用发现教学法初探 [J].历史教学,2003(3):65-67.
[2] 肖琳,李亚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 [J].丝路视野,2017(26):41.
[3] 杨耀东.心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杨偲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