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蠲痹化湿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DNA甲基转移酶和趋化因子的影响*

2022-04-20郭占非许振丹左淑飞范文强卢俊永

中医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趋化因子基转移酶类风湿

张 超,梁 舒,郭占非,许振丹,左淑飞,范文强,吴 洁,卢俊永

(1.新乡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河南 新乡 453000; 2.新乡市中心医院中医科,河南 新乡 453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类以炎性滑膜炎表现居多的慢性病变,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患病后表现为手、足部等关节不同程度的炎症,可累及其他部位器官,造成机体关节疼痛、畸变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2]。免疫抑制剂及非甾体抗炎药为目前临床治疗RA的药物,二者在缓解RA患者临床症状及控制病情进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治疗效果不佳[3-4]。研究显示,免疫抑制剂及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的毒副作用较大,且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其临床运用有限[5-6]。近年来,中医治疗RA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调节为特点,具有独特优势[7]。中医学认为,RA属“痹证”范畴,为风、寒、湿杂合侵袭机体,造成气血瘀滞、脉络痹阻所致[8];祛风散寒、通络化湿为RA治疗的主要原则。《医学心悟》记载蠲痹汤具有除湿祛风、通络止痛、活血益气的功效。RA的病因病机复杂,是感染、炎症、环境及遗传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研究显示,DNA甲基化异常是导致RA发生的主要表观遗传学机制;趋化因子主要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可在致炎细胞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表达[9]。基于此,2020年8月—2021年2月,笔者采用蠲痹化湿汤联合西药治疗RA 45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DNA甲基转移酶和趋化因子的影响,以期为RA的防治提供参考,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收治的RA患者90例,按照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14例,女31例;年龄36~74岁,平均(51.6±9.3)岁;病程1.5~8年,平均(3.3±1.3)年;关节功能分级为Ⅰ级14例,Ⅱ级24例,Ⅲ级7例。对照组45例,其中男16例,女29例;年龄35~72岁,平均(51.2±9.5)岁;病程1~8年,平均(3.2±1.5)年;关节功能分级为Ⅰ级13例,Ⅱ级23例,Ⅲ级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联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制定的RA分类标准[10]。Ⅰ级:日常活动正常,不受限。Ⅱ级:关节活动中度受限,对日常生活不影响。Ⅲ级:关节活动受限明显,可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等。Ⅳ级:丧失活动能力,卧床等。

2.2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辨证为风寒湿阻证。主症:关节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处伴有疼痛,关节肿胀,局部畏恶风寒。次症:腰膝酸软,肢冷不温,遇阴雨天症状加重。舌脉:舌苔薄白,脉沉弦。主症具备,次症符合2项,结合舌脉可确诊。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②中医辨证为风寒湿阻证者;③身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者;④关节功能为Ⅰ~Ⅲ级,X线分期为Ⅰ~Ⅲ期的RA患者;⑤近1个月内未采用过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者;⑥可接受定期随访,且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⑦取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患者;③免疫性疾病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哺乳及妊娠期妇女;⑥有严重内分泌、呼吸系统及感染性疾病者;⑦存在认知、精神障碍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由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070403A,2.5 mg/片),7.5 mg/次,1次/周,口服;美洛昔康片(由江苏飞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080803,7.5 mg/片),7.5 mg/次,1次/d,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蠲痹化湿汤,药物组成:独活15 g,羌活15 g,川芎15 g,乳香10 g,秦艽10 g,木香10 g,桑枝10 g,海风藤10 g,当归20 g,桂枝12 g,甘草6 g。加减:风气甚者,加防风10 g;寒气甚者,加附子10 g;湿气甚者,加薏苡仁15 g、防己10 g;痛在下肢者,加牛膝10 g;痛在上肢者,加荆芥6 g。1剂/d,水煎药汁至300 mL,2次/d,早晚温服。

两组均于连续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5.1 中医症状评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3]标准,对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晨僵、肢冷畏寒各项症状按无、轻、中、重、极重分别计0,1,2,3,4分,总分0~20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5.2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趋化因子水平

抽取患者早晨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高速离心分层(离心半径10 cm,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 chemokine ligand-5,CCL5)、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及γ干扰素诱生蛋白10(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10,IP-10)水平。

5.3 DNA甲基转移酶

采用RT-PCR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s),包括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采用Trizol法提取肿瘤组织总RNA,同时以1mL DEPC水进行溶解。使用反转录试剂盒将总RNA反转录为cDNA,反应条件:70 ℃,5 min,置于冰上;37 ℃,5 min,置于冰上;37 ℃,60 min,置于冰上;70 ℃,10 min,置于冰上。分析PCR结果,每例样品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DNMTs表达量。上游引物:5′-CGCGGGCTCTCCAGAACATCATCC-3′。下游引物:5′-CTCCGACGCCTGCTTCACCACCTTCTT-3′。设置PCR反应条件。

5.4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有无发生肝肾损伤,以及胃肠道反应、头晕、皮疹、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12],以疗效指数判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总分×100%。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疗效指数≥70%。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疗效指数为30%~<70%。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疗效指数<30%。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晨僵、肢冷畏寒评分和中医症状总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对比 分,

8.3 两组治疗前后MMP-3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MMP-3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MMP-3水平对比

8.4 两组治疗前后DNMTs表达量对比

治疗后,两组DNMT1、DNMT3a、DNMT3b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DNMTs表达量对比

8.5 两组治疗前后趋化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RANKL、CXCL10、CCL5、IP-10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趋化因子水平对比

8.6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对比,经χ2检验,χ2=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

表6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例

9 讨 论

RA的病因病机复杂,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可造成手、足小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甲氨蝶呤片为免疫抑制剂,为临床常用抗风湿药物,可对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减少细胞增殖,控制RA的发展,但抗炎、镇痛效果不明显[14]。美洛昔康片为非甾体抗炎药,可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活性,减少机体局部炎症反应,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RA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热、红等症状[15]。近几年的研究显示,西药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普遍存在效果不佳、毒副作用大、依赖性较强等问题。

中医学认为,RA属“痹证”范畴。其病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其一,正气不足,导致风、寒、湿等邪气杂合并乘虚侵袭机体,侵入筋骨,造成筋脉痹阻,发为痹证;其二,风、寒、湿气入体充斥于经络,造成气血瘀滞,凝结为痰,阻于经络,引发肿胀和疼痛;其三,血脉亏虚,筋骨失养,阴阳失调,湿寒内生,阻滞关节,发为僵硬和屈伸不利[16-17]。因此,风、寒、湿痹为RA的主要病因机制。《医宗必读》曰:“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行痹者,散风为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又曰:“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指出风寒痹证应以散风通络、化湿祛寒为主要治疗原则。

蠲痹化湿汤方中独活为君药,具有祛风散寒之效,善祛上部风湿,对于腰膝酸软、风寒湿痹者效果明显。独活有祛风散寒、止痛化湿之功效,善祛下部风湿;乳香活血止痛;秦艽具有祛风寒、清湿热、止痹痛的作用。三者配伍,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共为臣药。川芎益气活血,祛风止痛;桂枝、当归具有活血补血之功效;木香活血益气,与桑枝、海风藤配伍使用可止痛化湿,有利于关节之活动。以上药物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通络活血、祛风胜湿之效,与RA的病因机制切合[18-2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晨僵、肢冷畏寒评分及中医症状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表明蠲痹化湿汤可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

西医学认为,炎症反应在RA的发生及发展中起推动作用,可促进滑膜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大量释放,参与RA的发生及进展[21-22]。MMP-3为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一种,可作为早期RA的诊断标志因子,参与关节的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MM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原因为蠲痹化湿汤方中独活、羌活、桂枝等药物均具有抗炎作用,可降低炎症,进一步对MMP-3诱导的骨质及软骨破坏进行调控[23]。此外,RA患者广泛存在基因组DNA低甲基化,而其甲基化形式的维持及形成主要依赖于DNMTs的表达。有研究指出,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内的DNA长散在核元件的启动子上GC的CpG岛序列丰富,其发生低甲基化后,可造成机体部分基因表达异常,进一步造成RA炎症发生[2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DNMT1、DNMT3a、DNMT3b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蠲痹化湿汤可能通过上调RA患者低表达的DNMTs而恢复DNA甲基化水平,此结果可能与蠲痹化湿汤方中独活、羌活、川芎等药物的抗炎、改善肝脾失调等作用有关。趋化因子主要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可在致炎细胞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表达。已有研究证实,趋化因子在RA关节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参与关节炎症反应,进一步破坏关节[2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RANKL、CCL5、CXCL10、IP-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蠲痹化湿汤可抑制趋化因子表达,从而在RA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蠲痹化湿汤联合西药治疗RA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趋化因子表达,上调DNA甲基转移酶表达。

猜你喜欢

趋化因子基转移酶类风湿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治类风湿关节炎得戒烟
葡萄醇酰基转移酶编码基因遗传变异研究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表肝脏受损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基于CRISPR—Cas9定向编辑CCL17和CCL22基因的研究
咪喹莫特调节Th1、Th2细胞相关趋化因子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创面愈合和瘢痕增生的影响
石仙桃多糖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小鼠肺泡灌洗液中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CXCR2及其配体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