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活络汤熏蒸加针刺联合西药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肩关节疼痛程度、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及痉挛评分的影响*

2022-04-20闫恩利

中医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熏蒸益气中风

闫恩利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阳路院区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脑梗死为突发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是多种诱发因素引发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可能直接造成急性脑部动脉狭窄、堵塞等,出现局部脑功能障碍的症状与体征,导致患者大脑暂时或永久性损伤。该病发病、致残、复发与病死率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梗死患者约两百万人,其中多数患者因长期存在严重肢体运动障碍而丧失自理能力。随着西医学的发展与介入治疗的开展,脑梗死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致残与复发率仍较高,且发病趋势逐渐年轻化,受到临床与社会广泛关注与重视。肩-手综合征为急性脑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发生于脑梗死各个时期[1-2]。肩-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偏瘫侧肩部与手部关节相对应位置有疼痛症状,手腕与手背部出现明显肿胀,被动活动时肩、手、腕部位关节疼痛加重,不利于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临床常用的西医治疗方式为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甾体激素等药物,辅助康复训练等,疗效一般。中医学将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归属于“偏枯”“痹症”范畴,病因病机复杂。中风患者气血亏虚而血行阻碍,气虚血瘀、脉络阻滞,从而出现患侧肩肘腕等部位疼痛。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3-5]表明:中医药对肩-手综合征治疗具有较好效果,中药内服以治本,熏蒸、局部按摩等方式以治标,标本兼治。2019年3月—2021年2月,笔者采用益气活络汤熏蒸加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39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阳路院区康复科收治的78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平均(63.14±7.22)岁;病程平均(5.31±1.85)月;对照组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平均(62.14±7.14)岁;病程平均(5.26±1.76)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标准[6]和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7]。①患者发生脑梗死;②单侧肩、手部位疼痛,皮肤温度上升、皮肤潮红;③手部发生肿胀,手指屈曲活动幅度受到限制;④局部无明显外伤及感染情况,也未发生周围血管疾病。

2.2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脑梗死中医诊疗指南临床应用评价研究》标准[7]。主症为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口舌歪斜、肢体障碍。次症为头晕目眩、饮水发呛、神瞳变化、目偏不顺。舌脉象为舌质淡、苔白、弦滑。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18~65岁者;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脑梗死前有肩周炎、关节炎等疾病患者;②严重应激性疾病患者;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④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由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200612,5 mL/支)于肩前、肩贞、阿是穴等穴位进行注射,每穴注射1~2 mL,1 d 1次,每隔3 d注射1次。针刺治疗,主穴:患侧肩髃、肩髎、肩贞、曲池、臂臑、手三里、合谷、外关、后溪。配穴:风痰阻络证型,加风池、丰隆;气虚血瘀证型,加足三里、关元、血海;痰热腑实证型,加内廷、丰隆、下巨虚;阴虚风动证型,加太冲、太溪、三阴交。头针:选取功能障碍相对侧顶中线、顶旁2线、顶颞前斜线中2/5、顶颞后斜线中2/5各治疗区中1针。操作方法:选择华佗牌直径为0.30 mm、长度为40 mm的一次性不锈钢毫针[由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械)20162270970],患者取健侧卧位或仰卧位,将其患侧肩、手和头位充分暴露,仰卧时于肩胛骨下垫枕头,患肢垫于枕头上使肘关节维持伸展状态、腕关节背屈;常规消毒后根据穴位所处位置特点选择不同进针方式,针刺角度与深度严格按针刺操作要求,得气后捻转补泻,行针1 min后留针30 min,1 d 1次,每周针刺5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络汤熏蒸,药方组成:黄芪、黄精各15 g,制首乌、当归各12 g,川芎、赤芍各9 g,僵蚕、全蝎、甘草片各5 g。每剂取汁1 000 mL,按1∶3比例调兑温水,使用电脑熏蒸治疗床(由大连麦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型号MD-99C)对患侧进行熏蒸,温度设为41~43 ℃,1 d 2次。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等基础生命体征,同时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使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1~9分表示疼痛程度由轻至重。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功能评分为0~66分,分数越高代表肢体运动功能越好[9]。

采用Ashworth痉挛评分评估患者痉挛状态[10]。肌张力无增加,计0分;肌张力轻度增加,即受累位置被动屈曲过程中,持续被动运动后有最小阻力或突然卡主或释放,计1分;肌张力明显增加,即持续被动运动范围超过50%,受累部位仍易被移动,计2分;肌张力增加严重,即被动运动较为困难,受累位置被动屈曲出现僵硬且无法活动,计3分。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11]的标准。痊愈:关节水肿与疼痛症状消失,肢体运动功能不受限,手部肌肉未萎缩。好转:关节水肿与疼痛症状基本缓解,肢体活动受限较轻,手部肌肉无明显萎缩。无效:关节症状体征均未有明显改善,活动明显受限,肌肉萎缩加重。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肩关节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肩关节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对比 分,

8.3 两组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FM评分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偏瘫侧上肢FM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偏瘫侧上肢FM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FM评分对比 分,

8.4 两组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评分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Ashworth痉挛评分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Ashworth痉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评分对比 分,

8.5 两组安全性对比

经安全性检测,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9 讨 论

肩-手综合征是脑梗死后遗症中的常见并发症,可发生于卒中任何时期,其中多发于脑梗死后1~3个月。该病患者表现为同侧肩、手、腕出现疼痛性运动障碍,关节活动受到限制,皮肤温度上升、发绀等,严重者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痉挛。临床根据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进展分为3期。Ⅰ期患者表现有肩痛与手部水肿,为可以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指标;Ⅱ、Ⅲ期表现关节强直、肌肉萎缩与肢体痉挛等,较难治疗,临床尚无确切的诊疗方案与特效治疗方法。中风后由于患者上肢屈肌易发生痉挛,肩胛骨后缩下沉,肩关节内旋,导致肩关节外展上举等活动受限且有疼痛感,加重了其恐惧心理并提高了屈肌张力,使患肢陷入恶性循环。此对中风患者功能康复与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12-13]。肩-手综合征的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西医治疗肩-手综合征常用甾体激素、钙离子拮抗剂、非甾体抗炎药、镇静类药物等,并辅助局部康复训练、热敷冰疗、良肢位摆放等,治疗效果一般。

早在《针灸甲乙经》中就有关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记载:“偏枯。臂腕发痛,时屈不能伸。”《针灸大成》曰:“中风腕酸,不能屈伸,指痛不能握物。”《灵柩·经脉》中记载:“肩似拔,臑似折,颈肩臑外后廉痛。”肩-手综合征是于中风发病后,瘫痪侧上肢出现关节肿痛、伸屈不利,病因与痹证不同,主要在于中风发病与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现代中医学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证,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之本为气虚衰少、肝肾亏虚,标为痰湿瘀邪滞于肌肉关节与筋脉,脉络不通导致肢体疼痛肿胀、活动不利。病情初期,中风后患者长期卧床、肢体少动,气血亏虚,气虚无法行血,血虚不能养气,气血运行不畅而经脉阻滞,不能濡养筋骨肌肉。气血瘀滞、不通则痛,引发患者肢体疼痛,出现上肢关节疼痛肿胀;因气血津液不通而水分积聚,肢体远端出现肿胀,其中手腕背部与手指最明显[14-15]。病情发展至中期,患者气血亏虚,痰湿瘀邪痹阻经络,肢体筋脉、肌肉失去濡养,不通则痛,出现关节疼痛、肢体屈伸不利、皮肤肌肉萎缩;治疗不及时则疾病发展至后期,损伤机体气血津液,脏腑功能出现衰退,筋脉骨肉失去濡养,加上痰瘀痹阻,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传统中医药疗法有内服外用和针灸等方式,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方案也更多样化,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针灸为中医学独特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在中风及其后遗症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对于脑梗死后遗症的针刺治疗,选穴、手法种类较多,常用的方法有体针、头针、穴位注射等,取穴有传统、辨证等方式,均有确切疗效[16]。头针能疏通脑络并调理神明,其中顶中线可疏通下肢经络,具有益气升阳与平肝潜阳功效。顶斜1线能疏通下肢经络,顶旁线与顶斜2线可疏通上肢经络;顶斜线在头顶正中部位,于百会及前顶两穴间连线,顶斜1线于百会斜下,两者均为督脉,对瘫痪、头顶痛等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经,可调节阳经气血,针刺该部位能调节气血,具有补脑生髓效果。中药内服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治疗具有良好疗效,在辨证论治原则下可使用益气活血、散瘀消肿及通络化瘀等药材组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属于“中风”“痹证”范畴,病机较为复杂。中风后患者气血亏虚,气虚无法行血,血虚不能养气,气虚血瘀而阻碍气血运行,减弱其推动,经脉阻滞后无法濡养筋骨肌肉。气虚是本病的根本原因,临床表现为血瘀络阻。中风后身体出现虚证,脏器亏损,气血生成不足而引发多种症状。气虚无法推动血液运行,血流缓慢而成瘀,痹阻经络,故瘀血为气虚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瘀血阻滞气机而阻碍血运,阻塞经脉,针对此病机,可采用益气活血、通络化瘀方式进行治疗。益气活络汤为自拟方。方中黄芪与黄精共为君药。黄芪入脾、肺,主要发挥益气补虚健脾、鼓舞气机功效,使气血生化有源,气行血行,上行濡养脑窍。辅以制首乌和当归能补血活血并止痛;川芎与赤芍主入血分,重在活血化瘀、止痛通络,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散瘀等功效,养血、祛瘀同施,散中有收,消中有补,行气不伤阴闭,活血不耗血;僵蚕和全蝎为虫类药,发挥止痛消肿、通络化瘀功效。3组药材具有活血通络之效,为臣药。甘草片健脾和中,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共奏通络化瘀、益气活血等功效[17-18]。本研究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益气活络汤熏蒸联合针刺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对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19]。

现代药理学研究[20-23]显示:黄精能降低机体活性氧水平,促进衰老细胞正常代谢,在药方中能调控大脑神经元,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脂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黄芪能有效预防再灌注损伤,减轻氧自由基损伤,能改善局部血流状况。本药方取其提高脑组织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并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效。制首乌能补肝益肾,且有止痛功效,含有蒽醌类成分,可抗衰老、提高免疫力、保护脑组织及抗动脉硬化,在药方中发挥止痛镇静、调节免疫力、保护脑部等作用。当归含有香豆素等物质,具有抑制平滑肌、抗血小板聚集、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药方中取其抗炎、保护脑缺血损伤、提高免疫能力等作用。川芎对瘀血阻滞病证具有良好疗效,同时能镇痛镇静,其成分之一川芎嗪对脑梗患者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赤芍为传统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之一赤芍总苷能抑制血栓形成,还能抑制脑水肿,对癌细胞具有拮抗作用,能对抗动脉硬化。僵蚕能散结化瘀,息风止痛,抗惊厥效果较强,能预防血栓形成,具有降脂、降糖及抗癌效果。全蝎的作用来源于蝎毒,蝎毒是其主要活性成分,能抑制癌组织生长,调节机体免疫能力并降低血栓风险,与僵蚕均能够疏经通络,可用于止痛[24-26]。本研究治疗结束后两组症状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益气活络汤熏蒸和针刺两种治疗方法相互配合,以针刺为主,外用熏蒸为辅,对疗效具有协同叠加作用。疼痛评估是准确判断患者康复效果的一种方式。肩-手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为疼痛,其是制约患者康复的直接不利因素。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益气活络汤熏蒸联合针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该结果可能是益气活络汤中的药材发挥抗炎镇痛效果,增强了康复疗效。FM为评估肢体运动功能量表,广泛运用于临床,涉及范围广且真实度高。肢体运动功能受限及疼痛为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本研究中,治疗后治疗组上肢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益气活络汤熏蒸联合针刺治疗更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该结果可能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有关。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扩大、Ashworth痉挛评分下降,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优,说明益气活络汤熏蒸加针刺治疗对患者具有更好的通经活络功效,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27-28]。

综上所述,益气活络汤熏蒸加针刺联合西药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有效率,有助于病情康复。

猜你喜欢

熏蒸益气中风
苗药“活络汤”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熏艾草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益气补肾化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6例
中药熏蒸配合电磁波治疗肘关节强直120例
熏蒸疗法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