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超声技术评估椎管内镇痛分娩与会阴侧切分娩后尿失禁发生率的对比研究
2022-04-20吴杏仪老兆航区薛宜黎静李惠甄欧阳慧兰谢纯平
吴杏仪,老兆航,区薛宜,黎静,李惠甄,欧阳慧兰,谢纯平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 超声医学科,广东 佛山 528300)
自然分娩符合自然生理规律,但分娩过程中可产生剧烈疼痛,部分产妇受疼痛因素干扰,延缓产程进展,增加分娩痛苦。会阴侧切是临床常用产科手段,通过人为扩大阴道口帮助胎儿快速娩出,但会对产妇造成一定损伤,其作用存在较大争议[1]。椎管内镇痛分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无痛分娩方式之一,可明显缓解产妇疼痛,缩短产程时间且不影响围产儿健康[2],现阶段临床关于椎管内镇痛分娩对产妇盆底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探讨盆底超声技术评估椎管内镇痛分娩与会阴侧切分娩后尿失禁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方案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审2019(010)号]。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于我院复查的经阴道分娩后6~8周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单胎、足月妊娠;头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剖宫产指征;难产、器械助产;骨盆异常。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椎管内镇痛分娩组与会阴侧切分娩组各50例。椎管内镇痛分娩组年龄21~39岁,平均(27.82±3.15)岁;孕周37~41周,平均 (39.25±0.64)周;BMI 21~28 kg/m2,平均(24.58±0.84)kg/m2。会阴侧切分娩组年龄21~38岁,平均 (27.68±3.09)岁;孕周37~40周,平均(39.36±0.69)周;BMI 22~28 kg/m2,平均 (24.61±0.81)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产妇均接受盆底超声检查,选择美国GE公司Voiuson E8或E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三维容积探头,探头频率4~8 MHz,嘱咐产妇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残余尿量<50 m L),常规扫描检查子宫及附件、膀胱,排除盆腔病变。产妇取截石位,经会阴行盆底超声检查,在正中矢状面切面仔细观察尿道、阴道、直肠及盆底相关结构情况,静息状态下着重观察尿道及膀胱位置,测量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逼尿肌厚度,指导产妇做Valsalva动作,采集该状态下四维容积成像,记录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检测3次取均值。
1.3评价指标①记录两组的尿失禁发生情况。②对比发生尿失禁产妇与未发生尿失禁产妇的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尿道旋转角(静息状态与最大Valsalva动作时尿道倾斜角之差)、膀胱颈移动度(静息状态与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下缘距离之差)。③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盆底超声参数对尿失禁的预测价值,记录曲线下面积(AUC)。AUC≤0.50为无预测价值,0.50<AUC≤0.70为预测价值较低,0.70<AUC≤0.9为预测价值中等,AUC>0.9为预测价值较高。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失禁发生率椎管内镇痛分娩组尿失禁发生率为12.00%(6/50),低于会阴侧切分娩组的28.0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
2.2 盆底超声参数发生尿失禁产妇的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大于未发生尿失禁产妇(P<0.05)。见表1。
表1 产妇盆底超声参数比较(±s)
表1 产妇盆底超声参数比较(±s)
?
2.3 盆底超声参数对产妇尿失禁的预测价值 将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作为自变量,将尿失禁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绘制ROC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对尿失禁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8),当各指标取最佳阈值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见表2。
表2 盆底超声参数对产妇尿失禁的预测价值
图1 盆底超声参数对产妇尿失禁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尿失禁是产后常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压突然升高时尿液自主溢出,严重影响产妇生活质量[3]。分娩疼痛主要指子宫收缩、盆底扩张或子宫周围组织器官牵拉而产生的疼痛,可给产妇带来巨大痛苦。近年来,人们对分娩方式及其疼痛缓解程度提出更高要求,分娩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母婴安全还需尽可能减轻产妇疼痛。
研究[4]指出,分娩是女性发生尿失禁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损伤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会阴侧切是阴道分娩产妇常用助产方式,主要在自然分娩的第二产程时切开会阴组织,扩大阴道口,减少产道阻力,可促进胎儿快速娩出,减少分娩痛苦,但该术式属于创伤性医疗操作,可损伤会阴浅横肌与深横肌、部分肛提肌、球海绵体等盆底结构,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椎管内镇痛分娩是一种新兴的无痛分娩技术,在确保母婴安全情况下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椎管内镇痛分娩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会阴侧切分娩组,提示椎管内镇痛分娩可有效降低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分析原因为,椎管内镇痛分娩可减轻盆底肌肉痉挛,缩短产程时间,从而减少盆底结构受力强度及时间,降低盆底组织损伤及产后尿失禁发生率[5]。既往临床常采用盆底肌力分度、盆底脏器脱垂POP-Q评分等评估产妇盆底功能,具有快捷、价格低廉等优势,但对检查医生的临床经验依赖性较高,且患者临床表现也会对评估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内容主观性较大,故临床应用价值不高。本研究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对尿失禁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8)。究其原因在于,盆底超声检查可定量评估产妇盆腔脏器脱垂程度,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检查过程中能清晰显示脏器位置,便于动态观察各脏器变化,进而准确判断尿失禁情况。
综上所述,与会阴侧切分娩相比,椎管内镇痛分娩后尿失禁发生率更低,盆底超声技术可有效评估尿失禁的发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