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模式探析
2022-04-20米晓红暴丽梅耿振洲
○孙 超 米晓红 暴丽梅 李 亮 耿振洲
黄颡鱼现有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精养、套养以及网箱养殖等。
天津现代天骄水产饲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开展大量实验,独立探索出一套养殖新模式,即“1131”养殖新模式:1亩地放养1万尾鱼苗(60-100尾/kg),实现出鱼1500kg(6-10头/kg),亩均利润1万元。现将该技术模式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一、养殖核心技术要点
1.池塘要求
黄颡鱼养殖池塘要求池底平整,水源要充足且水质无污染,对于淤泥过厚的老化池塘,一定要进行清淤处理。每个池塘都要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塘一般在5亩左右,水深1.5-2.0m。
2.养殖管理
(1)放苗前准备工作
进水口应设置80目筛绢进行过滤,以防野杂鱼及鱼卵进入。放苗前泼撒解毒有机酸类产品对水体解毒,放苗前三天开始肥水工作。放苗前1小时全池泼撒抗应激VC粉(500g/亩),鱼苗投放前先使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以消灭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下塘前鱼苗盆中的水温和池塘水温温差不超过3℃。
(2)增氧
增氧设备要配备齐全,确保水体机械增氧。因黄颡鱼属底栖鱼类,随着饲养进程的推进,底层易出现缺氧现象,要正确掌握增氧机开机时间,晴天中午、阴雨闷热天气以及夜间2:00-3:00开,防止因缺氧造成不必要损失。
(3)饲料投喂
试验塘养殖过程中全程使用天骄黄颡鱼膨化配合饲料。第一阶段(50g左右)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9%;第二阶段(100g大小至成鱼)投喂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5%。每天3餐。早、中、晚各一餐,每餐7成饱,剪开肠胃看料饱满度。以每餐投喂40分钟为宜。
饲料投喂需根据天气、水温以及实际摄食情况合理调整。
(4)日常管理
定期巡塘,观察黄颡鱼摄食及游动情况,每天记录养殖水体pH、氨氮、亚硝酸盐等常规养殖水体指标,密切观察养殖水体颜色变化,观察藻相变化,定期监测水体透明度,并详细记录,定期取样观察黄颡鱼体表粘液及鳃部情况。
定期(5-7天)泼洒自制的光合菌、强效EM菌、枯草芽孢杆菌搭配氨基酸肥水膏。遵循“少量勤泼”的原则,黄颡鱼体表分泌黏液预防细菌滋生,建议1月消毒一次,以减少对水体破坏。水体以“嫩、爽”最佳,水源好的区域建议定期每月2次,每次20-30cm。
(5)病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原则,确保黄颡鱼成品品质,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本文列举黄颡鱼常见的疾病以及防治方法。
①黄颡鱼“一点红”
病原为爱德华氏菌。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严重时头顶裂开、穿孔。背部轻微浮肿。病鱼解剖可发现肝脏肿大、充血;胆汁颜色变淡或变蓝;胃内无食物或有少量食物,有积水现象。该病易复发。治疗建议:内服(使用天骄保健料,保护内脏,提高免疫力),水体消毒(聚维酮碘、二氧化氯、苯扎溴胺、戊二醛等)。
②出血性浮肿
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体表粘液增多,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头部、胸鳍及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腹水增多或伴有血水;肠内无食;肝脏呈土黄色。易爆发在高温季节,发病急,进程快,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死亡。治疗建议:碘制剂、氯制剂等消毒。多用生物制剂,水质调节是关键。同时使用天骄黄颡鱼药料5天左右,加强鱼体免疫力,提高存活率。
③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为柱状屈桡杆菌。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摄食量明显减少甚至不摄食。鳃丝肿胀,粘液较多,全年均可发病。建议生石灰彻底清塘,勤采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合理投喂,保证黄颡鱼机体健康生长。
3.出鱼技术
提前停料3-5天左右。建议使用抬网或拖网拉鱼,减少擦伤损伤和降低成本。出鱼时间应避开南方集中上市,做好出鱼计划,错峰上市。
二、效益分析
经过120天的饲养,试验塘1#、2#、3#、4#塘口分别产出黄颡鱼 商 品 鱼 7350kg、7750kg、7420kg、7930kg,平均规格为145g/尾、135g/尾、137g/尾、138g/尾。具体养殖成本、黄颡鱼产量及效益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塘黄颡鱼养殖效益明细表
三、小结
各个试验塘商品鱼规格均达到了上市价格,该养殖模式具有可行性。饲料质量关乎黄颡鱼的生长、成活率、抗病能力以及商品鱼品质,在本次试验中,选用饲料为天骄黄颡鱼膨化配合饲料,不同生长阶段选用不同规格,营养配比合理,饲料配方中各有效成分可促进机体消化、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的发展,保证了黄颡鱼较高的成活率。
此外,本次试验能够有获得高产,与良好的日常养殖管理密不可分,包括科学投喂、正确使用增氧机以及利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等,在生产实践中发现,自配菌制剂效果较好,成本小,易于管理,培养方便,对黄颡鱼商品品质具有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