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结合手法整脊治疗颈腰综合征
2022-04-20林鹏韦如胜曹立叶玉梅俞俊成汪辉王聪凤
林鹏 韦如胜 曹立 叶玉梅 俞俊成 汪辉 王聪凤
【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小针刀结合手法整脊治疗用于颈腰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开展深入分析,判断小针刀结合手法整脊治疗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结合纳排标准后,研究人员选择2020年03月到2021年12月50例颈腰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判断其进行小针刀结合手法整脊治疗的效果。结果:50例颈腰综合征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治疗效果明显。结论:颈腰综合征患者行小针刀结合手法整脊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证有效治疗,其明显改善了患者症状,实现疼痛的缓解,有着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小针刀;整脊;颈腰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68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1--01
当出现颈腰椎间盘退变,并同时引起颈部或腰部肌神经或脊髓症狀时,称为颈腰综合征,其以颈椎病表现为主,或者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为主,或者两者兼有[1]。小针刀结合手法整脊治疗针对颈腰综合征患者,可以实现其病情的缓解,明确改善患者当前疼痛情况,提高治疗效果[2]。现列举50例颈腰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结合纳排标准后,研究人员选择2020年03月到2021年12月50例颈腰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判断其进行小针刀结合手法整脊治疗的效果。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4-78岁,平均年龄(65.23±3.69)岁。患者之间一般资料,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小针刀结合手法整脊治疗方法
小针刀治疗需要患者维持俯卧位姿势,操作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在颈部腧穴部位寻找阿是穴、风池穴等,刀口沿纵轴方向垂直皮肤进针,对肌结节及肌肉附着点需要松解,切记避免斜向进针,以免刺入椎管。在腰夹脊穴遵循天、人、地三层进针,分别进行纵向松解,肌层常可触及肌结节,一并松解。深层进针至腰椎小关节部位,必要时可采用C臂机辅助进针。
患者在小针刀治疗的基础上,行手法整脊治疗。
整脊手法治疗:患者保证身体的自然与端正,保证颈腰部位的肌肉完全放松。针对颈部,选择仰卧拔伸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其头后方,一手掌托其后脑枕部,另一手掌钩住其下颌部,然后两手同时缓缓运劲,持续牵拉颈部。针对腰部,选择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双下肢在上者髋膝关节屈曲,在下者伸直,术者一手推按住患者肩前部或肩后部,另一手抵住患者臀部或髂前上棘,将患者腰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以上操作3-7天可重复操作,视症状缓解情况,重复2-4次。
1.3评价标准
按照中医药管理局的疗效评定标准。颈椎病的诊断疗效标准为:治愈:颈肩臂部疼痛等症状消失。活动自如,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等阴性。恢复正常工作。好转:颈肩臂部疼痛等症状部分消失,伏案后加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好转。无效:颈肩臂部疼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腰椎病的诊断疗效标准为: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感觉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2.结果
分析得到,治疗效果明显。具体情况为:治愈为18(36%)例,好转有25(50%)例,无效为7(14%)例,共总有效治疗率为43(86%)例。
3.讨论
颈腰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有多种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由于脊柱多节段发病,病情复杂,故治疗难度较大。这类患者的外科治疗既有别于单纯的颈椎病,又有别于单纯的腰椎间盘病,治疗上多主张分期手术。传统中医药具有有效性、多样性、可补性、预防性、持续性5大优势,可治愈或缓解脊柱病的临床症状,可以在手术治疗失败时进行补救。小针刀是一种针灸的用具,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小针刀疗法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的松解术,是在切开性的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了针刺方法而形成的。小针刀疗法的操作特点,可以在治疗部位刺入了深部的病变组织,对其进行切割、剥离治疗,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治疗疾病缓解疼痛的目的。刘玉宁[3]观察针刀松解颈周腧穴及腰夹脊穴治疗颈腰综合征的疗效,证明了针刀松解颈周腧穴及腰夹脊穴治疗颈腰综合征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小针刀结合手法整脊治疗在临床上可以为颈腰综合征患者争取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疾病的良好干预,实现颈腰酸痛症状的明显缓解,确保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少敬,刘惠娴,曾远娴,涂芳.运动疗法结合易罐治疗颈腰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效果[J].当代医学,2020,26(16):107-109.
[2]刘蓉.颈椎和腰椎手术对颈腰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10):4775-4779.
[3]刘玉宁,李春霖,朱秀娴,刘方铭.针刀松解颈周腧穴及腰夹脊穴治疗颈腰综合征3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0):95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