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2022-04-20黄妙
黄妙
摘要: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对于人的重要性。进餐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幼儿能否在幼儿园内顺利地用餐,也是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而用餐过程也不仅仅是完成基本的果腹行为,更重要的是在用餐期间培养文明的举止礼仪。现代教育学者认为,幼儿能否在饭桌上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其日后的文明习惯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此,教师应该在用餐过程积极做出干预,通过创设自主进餐游戏,激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用餐,在用餐中学习文明礼仪,于活动中享受文明用餐的快乐,以此在无形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促进其德行品质的良好发展。文章为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规则礼仪;进餐习惯
规则意识是人们生存的首要前提,只有遵守一定的规则、懂规矩才能让个人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正如古人所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中便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规则意识的形成,是由潜移默化的长期教育造就的,有现代教育学者认为,行为习惯应当从幼儿抓起,从简单的餐桌礼仪做起。教师可秉承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创设适合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自主进餐游戏,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学会集体生活,体验活动乐趣,学习餐桌礼仪,在和谐的氛围中养成文明有礼的用餐举止,于潜移默化中形成规则意识。
一、善用游戏教学培养幼儿进餐习惯
良好进餐习惯看似简单,但真要做到实则不容易。年龄越小入园越晚的幼儿,其对家长的依赖感就越强,在进入幼儿园后越容易出现无所适从和分离焦虑,这些幼儿平素在家大多被家中长辈和父母过度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而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做,这让他们觉得极为不适,很难独立顺利用餐。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充分的耐心和细心,给予幼儿更多的陪伴和帮助,让幼儿循序渐进地适应新环境,摆脱对家长的依赖性,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用餐。
例如,在幼儿可以独立用餐后,教师应遵循“扶放结合”的原则,利用幼儿的天性特征,如喜欢看动画、玩游戏等,在用餐前播放《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当幼儿们看到瘦小的水手在吃了菠菜后變得体格健壮、力大无穷后,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生活,自己也想变成身强力壮的大力水手。教师可利用这一共情心理,组织大力水手游戏问答活动,如“大力水手是吃了什么变得力大无穷的?”“菠菜为什么会让水手变得力大无穷?”等等,促使幼儿在动画片和游戏活动的潜移默化影响下,逐渐养成爱吃蔬菜、吃饭不挑食的用餐习惯。对于游戏活动表现较好的幼儿,教师应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并鼓励其他没有拿到奖励的幼儿向其学习,以此形成良性诱导循环。
二、巧用细节教学培养幼儿进餐习惯
对于中班和大班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稍微再提升一下对良好进餐习惯的要求,帮助幼儿将良好进餐习惯意识逐步转换为真正的用餐礼仪,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升游戏活动的细节质量,深度追求课程游戏化的核心内容,引导幼儿积极投入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内容充分锻炼良好进餐习惯能力,强化用餐细节思考,调整个人用餐行为,养成规范的用餐礼仪。
教师可以创设报菜名的良好进餐习惯游戏活动,教师应观察幼儿的用餐特点,可在用餐时随机邀请某个幼儿,向周围的小伙伴介绍本次用餐的菜品,推荐自己喜欢某一道菜品,并说出理由,让幼儿们通过报菜名游戏增强饮食欲望,优化良好进餐习惯行为。在创设自助餐厅游戏过程中,教师可向幼儿询问意见,与他们共同制定游戏规则。然后在班级中选择几个表达和逻辑能力较好的幼儿,担任自助餐厅的厨师长,与教师们共同商议和设计菜单,教师需在商议和设计过程中,适时引导幼儿们展开思考与讨论,如“都喜欢吃鸡腿怎么办?”“不吃青菜怎么办?”“汤汁容易撒到身上怎么办?”“怎么分饭?”等等。在讨论和商议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占据主导地位,应充分放手,让幼儿们自己去思索、去考虑、去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和思考梳理问题内容,并提出细致的解决办法,从而把用餐活动做得更好。
三、加强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进餐习惯
在实际工作中,多存在这类情况:许多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用餐习惯很好,但一回到家里就打回原形了一样,不肯好好吃饭,跟家长各种撒娇耍赖,吃饭时东张西望的,或是吃到一半玩玩具或看电视去了,之后回到幼儿园后,用餐时自然又出现诸多问题。这就是家长一直疑惑的“孩子怎么没有长进呢?”,实际上这一点恰恰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家长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幼儿园应与家长团结互助,做好紧密沟通和协作,这样才能让幼儿养成真正的规则意识和用餐礼仪。良好的行为模式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特别是对幼儿来说更是如此,绝大多数幼儿的性格都较为顽皮好动,如果家长在家中不能坚持幼儿园所维持的行为习惯,无需一两天,幼儿肯定会出现“打回原形”的情况。就拿某些幼儿来说吧,本来已经很好地适应了集体生活,能够独立用餐,遵守用餐礼仪,可是回到家中,父母过分宠溺,想吃什么就一个劲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不吃,生怕幼儿受了委屈,结果等这些幼儿再次回到幼儿园的时候,原本形成的用餐礼仪都忘到了九霄云外去,再次开始出现挑食、任性等毛病。对于这类幼儿,我们采取亲子互动游戏,将父母的身份翻转,由孩子扮演父母,由父母扮演孩子,“孩子”在互动用餐游戏中,故意不肯好好吃饭,展现挑食、任性等毛病,这时候“家长”就各种“教训”频出:“哎呀,宝宝你怎么可以这样,先吃自己碗里的,再夹盘子里的!”“吃饭的时候要专心,不要东张西望的!”由此可见,这些教师讲过的用餐规则其实幼儿都记得,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一段时间就反弹的情况呢?这些问题无疑是家庭方面未能遵循与推行幼儿园的用餐礼仪,这才引起幼儿的老毛病反复发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良好进餐习惯游戏的实施和推进,幼儿的行为变化普遍较大,他们能够逐渐建立起良好的行为礼仪,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乐于表达自我和展现自我,具备较好的自我服务能力。我们相信,从餐桌教育出发,通过建立基础的规则意识,养成正确的用餐礼仪,能够对幼儿的人际交往和健康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值得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
参考文献:
[1]宁雅慧.细微处,决定幼儿习惯发展——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养成的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6):149.
[2]李凌,陈伟.自己盛饭自己吃——幼儿“自主进餐”实践活动浅析[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1,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