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三大轶事

2022-04-20文思

共产党员·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国际歌中央局蔡和森

文思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在党的三大召开过程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颇有意思。

三大緣何选址广州

党的一大、二大都在上海召开,党成立后中央局所在地也一直在上海,中共三大选址广州主要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决定的。广东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也是众多近代仁人志士如洪秀全、康有为等抵御外侮、反抗黑暗势力、立志变革中国、追求民族解放而英勇战斗的一片热土。辛亥革命后,以广州地区为中心的革命运动从未停止过。孙中山屡次举行的护法运动都是以广东为基础,依靠南方各派政治势力进行的。而在广州党的早期组织创建时期,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就应广东省长陈炯明的邀请来到国民党治理下的广州,就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对陈独秀的身份和政治态度,孙中山、陈炯明都是十分清楚的,但他们对陈独秀的革命活动却没有进行任何限制。在陈独秀的直接领导下,广州党的早期组织很快成立,党的各项活动迅速展开。一时间,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广东掀起高潮,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党的一大后,广东党的组织迅速发展,党员人数由最初的9人发展到二大时的30多人,数量仅次于上海,名列全国第二。团的组织也迅速壮大,到1922年3月,团员人数达500多人。工会组织更是发展迅猛,到1922年夏,广东的工会组织达200多个,工会会员有20多万人。就连一向不被关注的农民运动,在广东也开展了活动。对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各项革命活动,孙中山和国民党不但没有进行限制,相反,在一些革命活动中,两党还密切配合,互相支持。1922年1月爆发、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就是两党合作领导取得胜利的一个光辉典范。此后,两党有了彼此间更多的理解和信任。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后,特别是经历二七惨案后,北洋军阀政府在北方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加大了社会控制力度,南方特别是广州则逐渐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高潮兴起的策源地。1923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至广州,中共三大也就定在广州召开了。

与会代表辗转赴会

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三大后,各地根据中央的通知精神,按照民主程序进行了大会代表的推荐工作。当时,中共中央下设北方、两湖、江浙和广东4个区,共推荐代表30多人。此外,从法国回国的蔡和森、向警予,从苏联回国的瞿秋白也参加了会议。刘仁静作为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代表,马林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出席会议。马林在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工会国际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部远东局所作的报告中说:“出席大会的代表来自北京、唐山、长辛店、哈尔滨、山东(济南府)、浦口、上海、杭州、汉口、长沙和平江(湖南)、广州和莫斯科(旅苏学生支部)。”这些三大代表是经过党员选举产生的,代表着全国420名党员。

为了安全和保密起见,代表们分批出发,尽量做到不乘同一趟车,不坐同一条船。北方区代表罗章龙在回忆那时的情景时说:“我是先坐火车到天津,转乘海轮去上海,再坐船到广州的。到广州后,我们立刻换上了一套半长不短的‘唐装’,一副广东人打扮。广东区委派专人负责接待。当时广东区委对外的代号是‘管东渠’。我没有固定住所,时而在谭平山家中,时而在广东区委机关,有时还住在第三国际代表马林的住所。我第一次到广州,道路很不熟悉,几乎每一次开会都有人来指引,带我们去会场。”

江浙区代表、时任江浙区委书记的徐梅坤回忆说:“我和王振一是从上海坐船走的。和我们同船前往的还有李大钊、陈潭秋、于树德、金佛庄等人。于树德和金佛庄是江浙区委下辖杭州支部的成员,他俩都作为列席代表参加。当时于树德生活困难,没有钱买船票,我给他出主意,他就把邻居一位朋友妻子的金手镯借来卖掉,买了船票。船不能从上海直达广州,途中必须在香港停留一天。到达广州后,广东党组织派人接我们。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发现毛泽东、向警予、蔡和森、张太雷、瞿秋白、陈独秀以及第三国际代表马林等同志都已经到了广州。因其他代表还没有到齐,我们休息了两天才开会。”

毛泽东进入领导层

中共三大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9人为中央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5人为候补中央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担任会计,负责中央日常工作。其余4名中执委分别派驻京、粤、鄂、湘4个地区:李大钊驻北京、谭平山驻广东、项英驻湖北、朱少连驻湖南。中央局下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门,毛泽东负责组织工作,蔡和森、罗章龙、瞿秋白负责宣传工作,向警予负责妇女工作。这样,共选出了14人组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但李汉俊和张连光未到职,这样,实际上参与第三届中央委员会领导工作的是12人。

“中央局秘书”一职,是第三届中央委员会特设的,实际上相当于后来设中央主席时的总书记,并不等同于党中央的“秘书长”,因为“中央局会计”的职责也属于秘书长工作范围。在党的三大上,毛泽东被选入中央局担任秘书,这是毛泽东首次进入党的领导核心层。后来,毛泽东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从而使党中央真正有了负责全党自身建设,特别是党务工作的专职主持者。

同前两届相比,第三届中央领导集体具有新的特点:一是新成员居多;二是第一次有产业工人成员;三是出身劳动家庭者居多,代表性广泛。总体来看,正如三大代表罗章龙所说的:“三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显示了工人革命政党阵营颇为严整,工作效能也高,为前两届中央所不及。”

第一次唱《国际歌》

中共三大闭幕当天,马林和陈独秀提议代表们唱《国际歌》,但由于会场附近居民较多,为安全起见,全体代表来到黄花岗,一是悼念辛亥革命先烈,二是在共唱《国际歌》后宣布大会闭幕。《国际歌》的中文歌词是由瞿秋白翻译的,曾发表于《新青年》上,就由瞿秋白带领大家齐唱。这是中共党代会史上第一次唱《国际歌》。此后,在闭幕式上唱《国际歌》的做法,为历届党代会和其他重要会议所沿用。

猜你喜欢

国际歌中央局蔡和森
观电视剧《觉醒年代》有感
南方局全称的历史由来
“蔡和森建党思想暨蔡和森诞辰126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隆重召开
中共中央局组织谱系考析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国际歌》汉译研究现状分析
党的一大选出的中央机关考辨
近十年来国内蔡和森研究动向
论中共三大中央局的迁往上海及其影响
蔡和森李立三最先提出处置夏、马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