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上桃源

2022-04-20王充闾

共产党员·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动乱沈周桃源

王充闾

桃源图

沈周

啼饥儿女正连村,况有催租吏打门。

一夜老夫眠不得,起来寻纸画桃源。

作为美好理想的现实化,作为自由平等的社会、安宁富庶的家园的一种虚拟的典型,“桃花源”的意象一經面世,便成了千千万万人憧憬、向往、追逐的所在,更是历代诗人、画手驰骋才思、寄托心志的一个原型母题。画家沈周也不甘人后,不仅绘制了《桃源图》的画面,同时,还在上面题写了一首十分别致的七绝。

说它“别致”,是鉴于本诗的构想比较奇特,可以“逆向切入”四字概之。名曰《桃源图》,诗中却没有一个字提及那里的仙乡胜境,触目可及的竟然全是现实中的污浊、动乱、苦难。首句说,年饥岁馑,兵荒马乱,啼饥号寒、孤苦无告的人很多很多,简直是哀鸿遍野,村村相连。次句加深一层,说光有饥荒还不算,随之而来的是催租逼债的人一阵阵地敲门索要,更是雪上加霜,难以应对。第三句说,这样一来,弄得我整整一夜睡不成觉。言下之意是,我之所以夜不成寐,固然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喧嚣吵闹,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愁苦盈怀,以及对于饥寒交迫的贫苦民众的忧虑与同情。第四句为全诗题旨所在,诗境陡然一转,由灾难深重的现实生活,转入图画中的虚幻世界——眼前别有洞天,令人眼睛刷地一亮。由于现实环境动乱、恶浊,又缺少回天驭日之力加以改变,那么,这位画家诗人只好寄希望于世外仙乡了。这样,《桃源图》便诞生了。

不要说这种纸上桃源,即便是历史上由哲学家或天才诗人精心设计出来的“乌托邦”、理想国,又有哪个真正能够走出天国、植根大地呢?这是一个永远令人向往、也永远有待实现的梦幻。应该说,它的价值,不在于能否付诸实现,而在于它作为现实的对立物,具有一种对于残酷现实的批判意义。

《桃源图》也堪称精妙:意在言外,运思奇巧,耐人寻味。实际上,就画家与诗人的艺术个性、创作追求来说,他们都是志在创新,强调突破成规,独辟蹊径。诗文书画兼通,在中国古代属常见现象,整个士子阶层,也包括专精绘事的画家,无一人不懂诗文,无一日不说诗文,无一画不入诗文,形成了画必题诗、诗画一体的特有现象。

猜你喜欢

动乱沈周桃源
明 沈周 仿子久富春山居图卷
明 沈周 京江送别图卷
对牛弹琴
金钱、机器与动乱:从历史看疫后繁荣 精读
沈周油画作品
“乱七八糟”源于两场动乱
身在桃源 乐在天然
Reasons why gorillas are endangered
水调歌头·游桃源谷
搬迁十年访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