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工程识图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2-04-20黄易辰王海峰丰崇友章建胜

专用汽车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黄易辰 王海峰 丰崇友 章建胜

摘要:工匠精神在高职学校工程识图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融合和渗透,能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意识,开拓创新的品质,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升。选取高职院校工程识图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主要方向,针对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工程识图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措施进行系统的探究,旨在发挥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显著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工程识图;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H126收稿日期:2022-01-04

DOI: 10.19999/j.cnki.1004-0226.2022.04.023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我国未来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提出新时期在培养制造业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和培育工匠精神,积极探索工匠精神与校园育人工作、与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让他们能秉承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理念参与到社会建设实践中,为制造强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因此,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工程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重点针对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和渗透进行探究,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优势,带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创新,争取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工程识图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l 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现代汉语辞典》中工匠是指手工艺人,是专门从事手工艺劳动并具备一定技艺特长的劳动者。现代社会对工匠的定位更加广泛,还涉及到技术工人和普通的熟练工人。工匠精神也在新时代背景下被赋予立新的内涵,表现为对高超技艺和技能的追求,具有严谨细致的态度、专注负责的工作思想,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等。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改革实践加强对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能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强化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引导新时代的工匠在工业化时代背景下坚守标准和规范,不断寻求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品的创新优化,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2 高职工程识图课程中倡导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高职工程识图课程教学实践中,探索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能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循序渐进地改善高职工程識图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培养,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下面就针对渗透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分析。

2.1 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工程识图领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针对工匠精神进行挖掘和渗透,能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学生能辩证地看待个人发展和个人职业,从而形成热爱自身所学专业和所选职业知识的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学生白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加以培养。

在此过程中,通过工匠精神的有效渗透,能全面提高工程识图课程教学的综合效果,使学生在对工程识图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树立止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未来个人发展做出正确的选择,有效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

2.2 有助于引导学生做出合理就业选择

工匠精神教育能通过案例分析和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工程识图知识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和理解白己,能以端正的态度看待个人专业发展和职业建设,也能客观分析白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有效参与到就业实践中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通过工匠精神的应用,还能激活学生热爱白身专业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在综合分析个人能力和专业特长的基础上做出合理化的就业选择,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获得良好的就业发展创造条件。

2.3 有助于推进高职课程思政建设

在构建人思政格局的背景下,在对高职工程识图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改革中,促进工匠精神在课程教学方方面面的合理化渗透,能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也能对课程教学实践中涉及到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搭建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教学体系,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开展,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工程识图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效果,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系统提升[1]。

3 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工程识图课程教学的实践措施

工匠精神住高职工程识图课程教学中的渗透,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要想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全面带动高职工程识图课程教学活动的系统创新,就要重点选择合适的方向促进工匠精神的有效应用,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系统学习创造条件。

3.1 渗透工匠精神思想,营造良好课程文化环境

工匠精神在工程识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一定的文化环境作为支撑,教师结合工程识图课程教学的特点和现实需要,重点转变教育理念,从渗透工匠精神的角度入手构建“匠心”课程教学文化环境,能辅助工匠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的合理化渗透,也能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一方面,要住校园文化生活中融入工匠精神思想,重点结合工程识图课程教学的内容,对工匠精神的典型故事进行筛选和分享,让学生能在工匠精神文化氛围中参与到工程识图知识的学习实践中,对白身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坚守的思想理念和职业道德等产生深入的理解,有效增强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整体效果和水平[2]。

另一方面,重点开展工匠精神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工匠精神向学校教育领域的延伸,使学生在对工程识图课程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能受到工匠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可以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如此就能通过工匠精神的系统挖掘和渗透,在工程识图课程改革实践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教学氛围,创设工匠精神相关的教学组织情境,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搭建良好的平台,切实提升工程识图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教育指导整体水平。

3.2挖掘工匠精神内涵,构建三位一体教学体系

工匠精神在高职工程识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出来,教师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可以重点针对工匠精神的渗透进行开发,系统对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进行挖掘,从而构建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辅助学生对工程识图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施合理化的锻炼[3]。

3.2.1 教一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指导体系

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工程识图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指导学生通过工程识图实现对工匠精神的学习内化,高职院校工程识图教师可以尝试构建翻转课堂教学体系,住课堂教学前组织学生对工程识图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指导促进工匠精神的有效渗透,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翻转,使学生在学习工程识图知识的同时,也能对工程识图领域精益求精的思想、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品质形成深入的认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例如在工程识图课程中的建筑类工程识图教学中,教师结合翻转课堂的构建可以在课前組织学生对不同教学楼空间组合、结构形式、外形处理、规模大小等进行调研,然后对不同教学楼的楼体基础、楼体墙面、屋面、门窗、楼体结构、阳台、走廊等元素进行拍摄,为课程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分组向学生讲解建筑结构的不同组成部分,并导入工程识图方面的内容,与学生共同分析工程识图的要点和技巧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实事求是的理念和精益求精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工程识图工作中任何小的细节和失误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实际识图工作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精益求精的理念,严肃认真地参与到工程识图实践中,提高制图质量。

这样就能在教学指导环节促进工匠精神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工程识图教学组织空间,有效指导课程内容,培养职业素养加[5]。

3.2.2 学一搭建技艺实操学习平台

在工程识图课程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环节,特别是为了有效促进工匠精神的渗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搭建技艺实操类型的实训教学平台,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工匠精神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到技艺实操中精细化、标准化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综合分析工程识图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和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可以坚持任务驱动的导向,促进以学定教原则的渗透,对工匠精神思想进行系统的挖掘[6]。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绘制教室六面视图”方面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小组分工合作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教师平面图和立面图的测量并进行绘制,将所学课程知识与实际操作环节有机融合在一起,按照任务主题思想要求学生明确设计构思、探索绘图制作,在实操训练中引导学生将工程识图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融合在一起。不仅对学生绘图能力加以培养,还要重点锻炼学生领悟工艺、掌握技艺方面的能力,促进匠心的合理化渗透,为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对工匠精神的有效践行搭建相应的空间。

在此过程中,通过工匠精神的合理化渗透,能有效促进课程教学活动的优化创新开展,助力工匠精神思想与课程教学活动的高度融合,确保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学生积极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工程识图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成效[7]。

3.2.3 做一设置项目实践指导活动

按照工匠精神的指引,新时期高职工程识图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重点对项目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工程识图项目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能在参与项目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形成新的理解和认识,有效激活高职学生自觉践行工匠精神的意识,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质量。

例如教师在开展工程识图项目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加强与社会相关企业的联系,以学校为单位对企业简单的工程识图项目进行承包,然后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对工程识图项目进行分解,教师完成主要部分,并按照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让学生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子项目任务,通过所学知识的应用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工程识图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效果。

在此过程中,为了能最人限度地优化教学指导活动,教师可以在项目实践中探索工匠精神的合理化渗透,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的全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必须践行精益求精和品质至上的思想,能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对工程识图项目进行优化,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工程识图项目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8]。

3.3 践行工匠精神理念,组建专业社团

在对高职工程识图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践行工匠精神,能让他们在学习工程识图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工匠精神的学习和内化,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加以培养,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此在工程识图教学实践中,为了能创造良好的工匠精神践行条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尝试依托具体的教学课程对专业社团活动进行开发,通过专业社团活动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工匠精神能住社团活动中得到良好的传承,优化学生对工程识图方面课程知识的整体学习成效[9]。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工程识图学会”,在社团中学生之间针对工程识图方面的学习经验和技巧等进行讨论和探究,并且老社团成员在毕业参加工作后,仍然可以保持与学校社团的联系,将工作中对工程识图方面的理解、感悟等向社团中新社员传递,让新社员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准确定位工程识图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品质,以点带面促进工匠精神在社团文化和社团活动中的有效传承和传播。

通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对工匠精神学习和理解,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强化,切实提高高职工程识图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有效促进工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应用能取得显著发展成效。

4 结语

在高职院校工程识图教学改革实践中,把握工匠精神的核心,探索工匠精神思想的内涵,能实现工程识图课程教学的全面创新,可以构建完善的工程识图教育体系,对课程教学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

因此,新时期住高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契合制造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对工匠精神思想进行挖掘,丰富工程识圖课程教学内容,使教学实践中工匠精神能发挥德育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为学生更好地服务制造业的发展,助力制造强国的建设夯实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l]周登科工匠精神理念下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职业,2021 (20):24-25.

[2]林静敏高职“电子工程识图”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实践[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 1,23(4):19-24.

[3]王丽丽工程识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 1,4(3):22-24.

[4]赵珍,戚丹,马琳,等.将思政教育融入水利工程识图课程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风,2020 (27):21-22.

[5]魏葆琪.“课程思政”在《水利工程识图与CAD》中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3): 198-199.

[6]邓雪莲,胡祥,刘晶.“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工程识图》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37):76-80.

[7]王瑾.课程思政与《工程识图与识图》融合的策略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 (11): 166-167

[8]陈燕.“工程识图”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J].现代交际,2019(18):187+186.

[9]孙安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工程识图课程促进课程育人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9 (1):34-37

作者简介:

黄易辰,男,1990年生,初级实验员,研究方向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基金项目:嘉兴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软件技术(工业互联网)专业群建设项目“融合信息技术的上程以图课程改革与实践”(SG20210110)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