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背景下“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2022-04-20纪增长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强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纪增长

摘 要:目前,网络信息时代已经进入“5G”时代,各种优劣信息接踵而来,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变得模糊不清,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真正读懂弄通“女排精神”,在高校中树立榜样作用,从而践行“女排精神”,能够有效防止大学生出现“思潮倒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承担起民族复兴大任。本文阐述了新时代“女排精神”的内涵及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并提出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如抓准课堂教学、多手段使学生领会“女排精神”,开拓新载体、多方向向学生传播“女排精神”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强国;“女排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3-0107-03

基金项目:2020年度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络传播有效性研究”(JSZM2020012);2021年度福建师范大学思政工作及辅导员工作专项任务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路径研究”阶段成果(VZ-2101)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中国女排做出评价,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女排精神”[1]。这是对新时代“女排精神”最好的定义,已从体育精神转变为时代精神。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点之一,在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实效且针对的见解,既要吸引学生,又要感染学生。“女排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价值、目标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时又深受学生喜爱,一定程度上诠释“女排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备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一、新时代“女排精神”的内涵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在竞技比赛中衍生出的精神象征。经过几代中国女排队员的“升级”,“女排精神”已然成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为内涵的时代精神。

(一)爱国主义精神

无论是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如今新时代,中国女排的种种实例都能跨越时间,一次又一次点燃中国人为国争光的豪情壮志。一代代身着红色战袍的女排姑娘一次次站在国际排球竞技舞台上,仅仅只是为了站上冠军领奖台,看五星国旗升起,听中国国歌奏起。正是中国女排这种时时刻刻都为国争光的想法,任何时候不计个人得失,诠释着一代代女排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女排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互相加油鼓劲,在赛场上会团结作战。丁霞在出征2015年女排世界杯前,向队长惠若琪要了球衣,为的就是在领奖台上将因伤缺席的队友(惠若琪、徐云丽、杨方旭)球衣展示给世界。三件球衣被带上领奖台,诠释着什么是集体主义的“女排精神”。

(三)艰苦奋斗精神

中国女排队员曾在漳州女排基地的煤渣、细沙、泥土铺成的场地上进行大强度、大密度的“魔鬼训练”,正是因为她们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伤,把世人认为“不可能”,活脱脱地变为了可能。“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一直横挂在漳州女排基地训练馆中,标语一直映射着历代女排队员在此艰苦训练的场景,见证着一次次站在世界之巅后回到这里,重新奋斗的中国女排。

(四)顽强拼搏精神

正如郎平说的那样,中国女排可能不是实力最强的队,但一定是最不怕困难、最顽强、最坚韧的队伍,顽强拼搏一定是中国女排的名字[2]。40多年来,中国女排从世界冠军到无缘决赛,几十年的沉寂,几十年的默默训练,女排姑娘咬牙坚持,越战越勇,以顽强拼搏的劲头克服种种困难。自2010年来,中国女排夺得4次国际大赛冠军。这正是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精神的体现。

(五)勇于创新精神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中国女排不断被“升级”。自1975年中国女排组队开始,中国女排经历初露、中兴及重生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主教练在队员组建、球队阵型、技战术等方面均有创新。一是队员组建。陈忠和、郎平主教练曾组建全新女排,两位主教练均在国际关键大赛中大胆使用新人,使新人成为中国女排比赛过程中的秘密武器。二是球队阵型。袁伟民主教练首次提出“五一配备”阵型,创造全攻全守的中国女排;郎平在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当出现“卡轮”现象时,或调换接发球人员,或将三人接发球改为四人接发球等阵型布置。三是技战术。1980年首次在漳州全国重点女排集训比赛中使用中国首创“单脚背飞”,到1985年,国内多省女排创造出多种技术配合。多种战术的问世,使中国女排多次夺得国际女排各类大赛冠军头衔。

二、“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女排精神”被不断丰富,不仅仅是体育精神,更是祖国至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3]。

(一)有利于树立学生坚定理想、努力奋斗的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一生的精神支柱。没有或者不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目前,我国正努力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在高校衔接社会这一重要桥梁上,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理想、培养努力奋斗的信念至关重要。中国女排队员每一次出场都是代表中国,因而可以坚持做到维护国家利益、尊严、国格、人格,让自己的生命和青春放射夺目的光彩。每位女排运动员都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可见,“女排精神”内涵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能够使当代大学生懂得自身存在的意义,树立理想信念,把握人生发展的“方向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能力

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拼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90后、00后曾一度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但面对2020年“疫情”大考,他们奋勇向前、迎难而上,面对疫魔毫不畏惧,用切身行动撕下“90后、00后是垮掉的一代”的偏向标签。如此种种事迹已充分展示他们不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敢于拼搏的一代,已成为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重要的中流砥柱。“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不怕千般苦,苦练技战术,立志攀高峰”是对80年代中国女排的形容,倒地起身再倒地,翻滚救球再滚翻,她们毫无怨言,依旧咬牙忍住腰酸腿疼,就算伤病缠身,也默默承受挫折痛苦,真正向世人展示“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的英勇气魄。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中国女排在夺得五连冠前付出了诸多心血,为了胜利,创造出多种技战术。可见“女排精神”内涵中集体主义、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助于使当代大学生面对疫魔勇往直前,敢拼敢冲,能够多举措多方面抗击疫魔,同时在学业中突破惯性思维,多维度思考问题,激发大学生各方面潜力,使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抒发爱国情怀

中国女排夺得了第五个女排世界杯冠军,第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4]。正是女排队员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中国女排是个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进行训练和比赛的团队,女排精神就是团队精神,更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载体。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中,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还能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三、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女排精神”是德智体美劳的综合体现,在中国女排身上体现出道德高、智慧高、体质强、和谐美、能力优等多种优秀品质。为避免“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南辕北辙,事倍功半的情况,高校需选择正确且有针对性的路径,让“女排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使学生对“女排精神”真正达到学深学透、弄懂弄通的境界,真正将“女排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

(一)抓准课堂教学,多手段使学生领会“女排精神”

第一,丰富课本教学内容进教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引导人民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根据这一主要任务,“女排精神”是与之相符的。“女排精神”一直被運动员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始终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其精神之所以被推崇,是几代女排运动员创造出的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精神,在任何时候都能起到鼓舞国人的效果。在郎平看来,“女排精神”的内涵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团队精神,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理想信念一直支撑着每位排球人走下去。在2019年,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冠军后,郎平一句“升国旗,奏国歌”,无疑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立场。所以,高校要对“女排精神”的教育价值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深挖其存在的时代价值,将“女排精神”写入课本教材中,展现给世人,将“女排精神”的时代价值通过文字进行传承。因此,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将“女排精神”写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将中国女排的事迹、“女排精神”内涵等内容依托书籍进入课堂,同时可在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中,穿插《夺冠》电影片段,有效启发学生对“女排精神”的领会,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发挥教师课堂教学主导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是当代“女排精神”在校园发展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实践者,对学生领会“女排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教师从“女排精神”学习到精神、内涵、模式等内容,为思想政治工作教学提供引领与借鉴,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活跃度,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筑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时俱进,力争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堂之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7]。教师在理论课程中能够培育学生祖国至上的爱国情怀、“人心齐,泰山移”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学习女排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际效果,必须正确发挥其灌输与疏导的特有功能。因此,抓住广大青年学生通过书籍初步领会“女排精神”,在教师的帮助更加了解“女排精神”,在实践中践行“女排精神”。

(二)开拓新载体,多方向向学生传播“女排精神”

第一,将“女排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平台,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人格全面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息对其人格发展至关重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目前高校培养人的目标不仅应着眼于现在,更要放眼未来。一方面,建设物质环境,引进女排队员担任高校教师,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综合水平,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吸引学生眼球,发动视觉冲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其潜能,坚定其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开展“女排精神”主题系列活动,打造女排隐形课程,通过举办“我与女排同场竞技”的排球赛、“女排故事我来讲”诵读等竞赛活动,有助于增强校园文化“女排精神”氛围,提高学生学术、技能水平,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真正领悟“女排精神”,在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高度结合下塑造大学生人格。

第二,用“女排精神”占领校园传媒阵地。目前,大学生身处互联网新时代,主要通过QQ、微信等新媒体软件获取信息资源,已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将“女排精神”有效引领并占领校园传媒阵地,在校内LED、宣传栏、校内景点等物质载体上宣传“女排精神”,有利于将“女排精神”内涵与时代精神渗透到当代大学生心中,有利于在当代大学生中树立朋辈榜样,提高其学习等多方面能力。

第三,将“女排精神”融入校园体验生活。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每位女排队员都是目前大学生该追捧的“明星英雄”,她们都是大学生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正能量的鲜活教材。在高校中,可根据学校条件,将“讲好女排故事”活动落实落地,可在校园内播放《夺冠》,使学生在校内即可重温女排夺冠路上的艰辛;还可让冠军女排与当代大学生直接面对面,通过“女排英雄”形象,发挥榜样作用,使当代大学生与“女排精神”零距离接触,从而成为“女排精神”的学习者与传播者。

四、结语

目前的90后、00后正是心理与生理发展逐步完整的紧张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处于形成的至关重要时期。“女排精神”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催化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剂。新的形势、新的重任,需要培育新的人才,需要用精神聚人心、汇力量,共筑中国梦。教育是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高校必须紧跟时代,兴文化、聚力量、育新人。在体育强国背景下,把自带“光环”的“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既能开辟传承和弘扬这一精神的新渠道,又能利用其所蕴含的巨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完成育新人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金思琪.新时代弘扬“女排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研究[D].集美大学博士论文,2019.

[2]屈钰丰.“女排精神”对甘肃省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20.

[3]李维军,陈格格.女排精神的生成逻辑、核心内涵与价值成效[J].红色文化学刊,2021(2):61-69+111.

[4]孙梁,刘志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职体育教育融合路径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6):66-69.

[5]赵蓉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中北大学博士论文,2019.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EB/OL].[2021-04-10].http://www.gov.cn/zhengce/2019-10/27/ content_5445556.htm.

[7]赵春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六个要”的内在逻辑解读[J].高教学刊,2020(30):144-146+150.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体育强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社区体育: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体育强国之路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崔龙海被安排主抓“体育强国”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