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视觉艺术语言融入绘本创作研究
2022-04-20牛海涛
牛海涛
摘 要:楚汉艺术无疑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优秀代表,这种艺术形式继承了华夏民族原始艺术的特点,发展了夏、商、周时期巫术艺术感知,同时给艺术以流动细腻之美,首次系统地开创了浪漫、神秘、细腻的南方艺术形式。汉代人继承楚人的艺术必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是这种艺术表现方式足够引人瞩目。文章从儿童绘本创作方面入手,通过分析研究楚汉视觉艺术形式,将研究的艺术语言与绘本创作相结合,探讨中国绘本创作的另一思路。课题里的楚汉视觉艺术指楚汉时期对视觉影响较大的艺术样式,从三个方面入手(漆艺、汉画像石、绘画),从中提取艺术表现方式融合于少儿绘本创作。
关键词:绘本;楚汉;漆器;画像石;线条;形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30
0 前言
绘本起源于西方,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在亚洲,绘本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地区的绘本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至80年代后渐入佳境。而在中國大陆,绘本仅为起始阶段或称之为复兴。绘本创作完全可以是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优秀的绘画作品技艺精湛,体现出工匠独立的艺术面貌,有很高的艺术审美趣味。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大陆绘本实现复兴之路,一则需要工匠专心投入到儿童绘本的创作,二则需要绘本作品具有较清晰的艺术符号,这种艺术符号应该是传统经典的继承与发展,方能突出内地绘本的艺术特点。
1 漆艺
荆楚漆器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光辉的历程,是承接商周、随开汉晋的转折点。之所以楚人的艺术能够起到如此关键性作用,主要是因为楚人细腻、浪漫且多巧思,而且不甘于偏于一隅,才使得楚人的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湖北作为荆楚艺术的发源地,更是不遗余力地对其加以推广。目前有关楚地艺术研究的资料非常详细,同时也引起了社会更多的关注。
楚国漆器艺术造型神秘,是工匠想象力独运的创造,这种想象力的发挥,既要符合器物实用的要求,又要达到较高级的审美标准。高级的审美趣味会孕育出独特的美感。因此,楚国漆器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对比,使用象形符号及线条的穿插,使器物视觉感受既神秘又有极强的装饰性(图1)。
漆器艺术通常以动物、植物、自然景物、几何、人物为主要造型元素,画面浪漫神秘、瑰丽奇异、超乎想象,纹样造型千变万化。颜色以红黑为主,衬托出大气、典雅、富丽的艺术气氛,装饰效果强烈。①造型设计夸张,想象大胆,极富神秘特色。图案构思多以连续和对称手法,疏密有致,线条流畅自然。
从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来看,楚地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法已经被继承并发挥到理想状态,比如细腻的线条表现。线条表现被看作是中国艺术的核心部分之一,被后世归纳为“骨法用笔”;想象、提炼、夸张、变形等造型手法被近人归纳为“贵在似与不似之间”;至于用色也依然被当代漆雕等工艺造型类艺术所沿用。艺术的继承通常情况下是属于借鉴,多跟从作者主观意见,对于全部复制则属于文化保护类,是艺术家们所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因此说艺术的继承是属于“点”的继承,而非“面”的继承。楚地艺术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也可以更多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这需要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从而应用到艺术创作和生活中。
2 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或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主要体现的是汉代礼制、民风民俗、宗教信仰、汉代建筑等。②汉代人重视丧葬,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会对墓室进行装饰,逐渐产生墓室装饰为职业的手工匠人,也就形成了汉画像石艺术,汉画像石绝大多数是属于墓室壁画或棺椁雕刻,艺术创作直观的功能是装饰,除装饰之外还可以表达情感愿望。
汉画像石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颇具匠心,线条运用十分娴熟,工匠会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宛转或者豪放的线条,充分发挥线条的装饰作用,物象刻画准确、生动。由于工具和材料的特殊,绝大多数画像石不会去惟妙惟肖地刻画物象的细节。汉代的工匠能够扬长避短,抓取物象的大体特征,突出表现物象的基本特征和动作,用简洁概括的手法突出强烈夸张的动势。刻画物象主要靠动作和故事情节来表达,而不依靠细腻的刻画,赋予神态于外形之中,形神兼备,从而构成了汉代画像石艺术的古拙风貌。③以其不事细节修饰的粗犷外形和夸张姿态,造就了力量与动感,从而形成一种气势之美。在构图上,工匠们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把空间里的不同物象及各时间段发生过的事件在有限的创作材料上进行简化提炼,构成画面浪漫、神秘的艺术特点,给予观者别具一格的视觉感染力(图2)。
3 绘画
中国画和楚汉艺术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与楚汉艺术比较近的中国画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顾恺之在中国画中的影响类似于王羲之在书法中的影响。虽然汉代还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中国画,但是可以通过对顾恺之作品的分析,去寻找之间的发展脉络,以便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楚汉艺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线条细腻,设色以黑红为主,这种表现手法和楚汉漆器的表现手法如出一辙。《女史箴图》里造型简练概括,略带夸张,和汉画像石及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造型手法非常接近。西汉帛画中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同时使用想象描绘了龙、神怪以及猛兽,帛画上端描绘了伏羲和女娲两位大神的图腾,画中的龙显得最突出,线条细腻,自下而上盘旋缠绕,可以看出艺术家对线条驾驭的精熟。线条的运用在这幅帛画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造型的基础上,又完美地呈现出线条的视觉装饰美感。
两汉时期的画像石艺术虽然创作材料和工具与帛画不同,但是依然非常重视线条的使用,用刀表现线的轨迹和装饰趣味要比用笔画更加麻烦,它的长处是有一定的空间视觉感受。工匠们在形态构成的基础上,用线表现人物的服饰特点,动物的外表特征,房屋、树木的细节,以及这些物象的结构关系。线在汉画像石中除了这些作用之外,工匠们还尤其重视线条的装饰意味。
楚国的工匠们非常重视线条的装饰性作用,在荆楚艺术作品上,线条就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没有了线条的表现,仿佛作品就再也细致不起来,也失去了神秘的韵味。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脑袋,没有了头上的那些毛发,整个脑袋就显得粗糙了很多一样。楚国漆器无论是造型复杂的器物,还是造型简洁的生活用具,其表面图案都非常繁密、精细,正是这样的特点方能体现楚国匠人的巧思。楚国的匠人十分善于图案设计,即使现在的平面设计师面对这些连续图案都不知从何下手,而这些图案都是以极其巧妙的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工匠巧思设计,提炼物象的主要特征,一根弧形线条,一个小点,一个螺旋纹,便可以让观者感受到这是一只鸟,至于羽毛可以不和鸟的身体连接,完全可以根据器物的图案装饰需要重新编排位置,一切服从图案装饰的需要。与汉代的帛画、壁画、画像石上的线条不同,楚地漆器图案线条有粗细、曲直、长短的变化,但绝对不允许有线质的变化,否则就显得不够细腻,不够庄重。
楚汉这种以线为装饰手法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彩陶上的线条自然是没有楚汉时期那么精细,但对于物象的提炼手法也丝毫不逊于后者。通过漩涡曲线、圆和点的构造同样能够让观者联想到具体事物。虽然从现在对比的角度来看,原始的装饰线条显得有些粗拙,但是在那个时期应该已经是极为细腻了。在楚汉器物的装饰线条里很难找到线条衔接的地方,这在原始陶器上似乎不用那么刻意,接上就接上了,按照惯例和想法接着画,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正是这种不刻意的描绘才显得彩陶艺术的质趣自然,体现出工匠们的单纯和质朴。
从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汉代的墓室壁画,华夏民族的工匠们始终都是从事着线条艺术,丰富着线条表现语言。仰韶先民表现的是线的质朴,楚人表现的是线的巧思,汉人演绎的是线的故事。汉以后的人对线条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总结了一套线条艺术理论。线条的轻、重、缓、急、干、湿、浓、淡可以传达不一样的情感,通过毛锥和宣纸的使用可以传达一定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被长期研究发现它既柔和又刚劲,古人叫合乎自然的骨力之美,称之为“神力”。也正是由于这种对线条的标准化要求,才使中国的艺术更加合乎人之情感,用汉代蔡邕的一句话是“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4 分析
经过前面对漆器、画像石、绘画的分析研究,筆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可以具体运用到少儿绘本创作中。
4.1 简练的造型语言
无论是漆器还是画像石,其创作手法都非常凝练。尤其是漆器图案,对物象极其概括,用西方的词汇来表示就是“抽象”。漆器中的抽象更加符号化,接近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但是比彩陶更加细腻生动,题材也更加广泛。这种抽象手法充分发挥了线条的魅力,漆器中的线条多是弧线,而且非常纤细、柔和,于是又给这种抽象的符号艺术增添了三分飘逸之美。楚汉视觉艺术中对物象概括提炼的创作手法非常优秀,优秀到历经千年依然让人叹服。图案精炼到极致会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因此这种精炼的艺术语言如果能够合理应用到儿童绘本创作中来,自然也会给儿童更多的想象力。
4.2 细腻的装饰美
装饰的目的是给人视觉享受,在愉悦人视觉的同时进而引导人的精神世界。楚汉漆器的最大特点就是造型和图案的装饰美,这种装饰美浪漫、神秘而又细腻生动。面对这样的艺术作品会心旷神怡,并为这种巧思装饰叹服不已。因为这种巧思后的装饰极尽简单化,却又效果极佳,配合得天衣无缝,使人第一眼就能够感受到这种装饰有着鲜明的符号性特点。在儿童绘本创作时适当布置一些装饰符号会让人倍觉细腻、神秘,回味无穷。
4.3 合乎水墨的古拙之气
汉代画像石充分利用了工具和材料的特点,不过分雕琢,不追求严格的比例造型,反而使作品显得自然、古拙、厚重。大自然创造出的作品没有雕琢的痕迹,材质本身的美比反复雕琢的美更加耐人寻味。汉代的工匠们或许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是他们更加知道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使作品更好,刀刻斧凿,层层叠叠地去掉不需要的东西,却不显得刻意。正如水墨中的积墨技法,层层堆积,不经意间显露出用笔痕迹,积出来的墨色厚重而又层次丰富,经得住细细品味。在简单的造型里运用传统积墨法表现画像石的斧凿感,会使画面形体更加突出,使简单的物象形体既拙重又有水墨的细腻层次感。
4.4 经久不衰的线条艺术
线条造型的表现语言也必不可少。中国绘画中的线条不同于西方线条,中国绘画中的线条经过发展,形成一套自己的体系,讲究线条的形质美,这种形质之美和中国的书法互通原理,相辅相成。就好像是中国的艺术作品如果离开了线条语言就显得毫无生机一样,因此通过形质传达神采是一种标准,虽然神采难以做到,但至少形质是可以稍做考究的。
5 实验
《鱼娃娃》(图3)绘本讲述的是一个探险故事。主人公无意间变成了一条鱼,和一条大鱼一起游向小河,奔向大海。儿童在阅读时变换角度,从鱼儿的视角去观察自然,体验水的温和与凶猛,感受风的轻柔与月光的美妙,穿越到古代认识老庄的思想。一系列的情节设计目的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带领孩子去感受自然、了解人生。
创作手法首先借用了漆器的装饰特点,使画面装饰简洁生动,耐人寻味,突出强调漆器图案的装饰味道。敷色方面主要使用黄色、橘色和黑色,偶尔使用青蓝色辅助,进一步增添漆艺色彩,赋予画面东方古典美感。
人物、动物、风景借用画像石的造型特点,同时结合民间艺术审美以及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法,使画面造型既古拙又生动,也不失民间艺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节,进一步增添东方韵味。
线条的使用尽可能求其细致妍妙,增加用笔感受,突出书法特点。既然实验的目的在于挖掘传统艺术精华,水墨这种表现方式必不可少,用积墨法的方法画汉画像石的古拙,既厚重又典雅。
6 总结
楚汉视觉艺术是中国艺术的分水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艺术形式独特,符号化突出,对物象的解读具体系统,色彩运用有体系要求,对比明显,代表了当时工匠们的智慧。楚汉视觉艺术可开发使用的途径比较广,虽然本次实验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相信在以后的努力下定能趋于完美。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工匠们参与其中,共同开采这座巨矿,丰富艺术创作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①陈振裕.中国古代漆器造型纹饰[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1-3.
②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1-13.
③李发林.汉画石考释和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1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