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展览中多媒体展项的应用与解析

2022-04-20曹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4期
关键词:策划多媒体应用

曹敏

摘 要:文章以平凉市博物馆新馆展陈中的多媒体应用为例,通过对平凉市博物馆基本陈列中多媒体展项的分类与案例解析,提出不同类型的多媒体展项策划中的注意事项与重点难点,以期对博物馆展览中多媒体项目的策划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多媒体;应用;策划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09

2020年,平凉市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之一的“陇宝泾华—平凉历史文化陈列”入选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重点推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项主题展览。据前期观众调查数据及社会评价,作为展览子项目的多媒体无疑是展览的一大亮点,深受观众歡迎和好评。展览打造了4D影院、甩屏游戏、全息幻影、三维动画、互动查询屏、动感灯箱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展项共计28项,在近年新设的优秀展览中颇具代表性。本文根据平凉市博物馆基本陈列中多媒体展项呈现方式、参观体验方式、信息传达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互动游戏类多媒体、阅读鉴赏类多媒体、视频动画类多媒体、情景装置类多媒体。下文就以具体案例解析这四种类型多媒体展项内容策划与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对这四类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内容特点等方面加以总结与阐述。

1 互动游戏类多媒体

从前期观众调查数据来看,平凉市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中的互动游戏展项“挥墨落彩陶”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制作甩屏互动游戏是最受欢迎的(图1)。

平凉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彩陶遗址,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遍布陇山地区及泾渭流域,马家窑文化在平凉西部更为普遍,此后还有常山下层文化与青铜时代极具地方特色的寺洼文化等,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出土了很多纹饰精美的彩陶,是观众对平凉早期人类文明认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博物馆美育的重要媒介。为使观众能够轻松愉快、生动有趣地了解众多各具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学习基础的陶器知识,展览设置彩陶甩屏互动游戏。观众可在触摸屏中查询各个文化类型彩陶器型、纹饰的特点、重点纹饰的演变过程等知识,通过触摸屏选择相应的器型和纹饰绘制自己喜爱的陶器,观众还可以进行2人间比赛互动,增加趣味性。

该游戏在设计之初就高度契合历史文化展示主题,需要突出地域文化的独特个性。因此,作为游戏载体的彩陶器型、纹饰的挑选就极为重要,基本上都是选取了平凉地域范围内出土的代表性器物,如静宁县出土的禾纹曲腹彩陶盆、旋涡纹彩陶瓶等,极具地域特色。

在此类多媒体互动游戏的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找准观众感兴趣的点—也就是要好玩,以此来调动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娱乐中进一步了解彩陶的各种背景知识,做到寓教于乐。这种观众深度参与的互动游戏,打破了博物馆灌输式的受教模式,建立起了展览和观众之间的桥梁,使展览不再是冷冰冰的,历史不再是不可触摸的。

2 阅读鉴赏类多媒体

这类多媒体所使用的硬件有触摸屏、查询屏等,内容以文字、图片为主,或辅以少量的三维动态效果,是目前博物馆最为常见和使用最为广泛的多媒体手段之一。平凉市博物馆设有多个此类展项:平凉文物古迹查询系统“物华天宝 陇上遗珍”(图2)、丝绸之路查询触摸系统、平凉名人查询系统、平凉石窟寺分布查询系统、伏羲画卦查询系统、老子八十一化查询系统、道教养生文化查询系统、平凉英雄人物查询系统。

受展厅空间局限,类似以上比较专业或者只有部分观众感兴趣的拓展性知识,我们可将其作为隐性信息处理,即利用触摸屏存储和传播这类知识信息。触摸屏能提供灵活的方式,帮助观众学习、浏览,使观众获得信息的方法更为直观简便。

此类展项一般以知识传播或文物鉴赏为目标,在内容上一定要系统、专业、准确、严谨,并做到内容翔实、语言精练。触摸屏界面设计格外重要,要注意与展示空间整体风格及视觉元素和谐统一,高雅、简洁,能烘托主题,成为空间中的小亮点。触摸屏界面切换也一定要符合观众的行为习惯,方便进入和打开下级界面,做到查询时切换自如。

另外,在此阅读鉴赏类查询项目中还可以设置一些小小的互动程序,以增加趣味性,加深观众的记忆或对主题进行升华,如可以在此类项目中设置知识问答环节等。在革命历史展厅平凉英雄人物查询系统中(图3),还增加了观众为人民英雄献上鲜花的互动环节,可以使观众通过这样一个点击操作表达对人民英雄崇高的敬意,升华整个展览的主题和意义。

3 视频动画类多媒体

平凉市博物馆展陈中设置的视频、动画类展项有西周白草坡墓葬三维动画、战国髹漆木车三维动画、丝绸之路东段影像(丝路飞霞)、博山盖神兽纹铜樽三维动画、“始见平凉”三维动画、唐朝泾州古城二维动画、大云寺视频片、崆峒山风光片、八仙故事二维动画、跑旗视频片、平凉民俗文化视频片、红军楼视频片、4D影院,共13项。此类展示手段在平凉市博物馆基本陈列中运用较为广泛,除一般的拍摄、采访视频,动画视频是一大亮点,其形式较为活泼亲切,可增强展陈的趣味性,容易吸引未成年观众的目光,成年观众在观看时也会觉得饶有意味。①

此类展项制作较为复杂,基本涵盖了素材搜集、视频文本写作、专家审核、人物访谈、现场拍摄、特效制作等工作,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例如,为了进一步升华陈列主题,打造崆峒文化名片,制作了“寻道崆峒”4D影片。该视频主要受众目标为青少年观众群体,以动画的形式制作,影片以动画人物“清风”神游崆峒山偶遇皇甫谧、张三丰、广成子,不断寻道、悟道的经历为线索,将崆峒山上的著名景点与古代治国、修身等传说故事相串联,既展示了崆峒的秀美景色,又揭示了崆峒的人文传统,落脚处更是紧扣皇帝问道广成子的千古传说(图4),对“道”做出朴素但却深入人心的回答。

此类视频制作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素材的寻找和积累,如西周白草坡墓葬三维动画制作,最初可参考的只有白草坡墓葬的发掘报告,不能为观众全景式地呈现白草坡墓葬的构造、随葬器物及其位置、摆放情况,更不能对墓主人、墓葬文化等做出深刻的阐释。鉴于此,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团队几次前往该墓葬出土文物的收藏单位—甘肃省博物馆对该墓葬的出土文物做了3D数据和图片采集,结合考古发掘报告对墓葬出土文物做了全景式的三维场景复原;对墓葬发掘人员之一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初仕宾教授做了视频采访,进一步对墓葬的发掘过程及其重要意义做了详细的解读。二是视频文本创作一定要紧扣主题,找准角度,以小见大,喜闻乐见,将“虚”的东西转换为“实”的东西,为观众展开解读。另外,在视频文本的创作过程中内容一定要保证权威、专业、准确,并将生僻的专业表述转为平实通俗的语言文字,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三是形式设计及画面创作。首先,视频中出现的画面必须要真实、准确。如《丝路要驿·陇上古城—唐代泾州古城》视频主要讲述的是唐代泾川古城的繁荣景象及其历史变迁,需要对唐代的泾州城进行二维还原。为此,在参考泾州古城考古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团队还亲赴古城遗址进行现场考察,确定河流水系坐标,并聘请遗址调查专家把关,经多次修改得以呈现(图5)。其次,视频画面一定要讲求形式美,注意色彩的搭配,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抓住观众的眼球,使观众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思考。

4 情景装置类多媒体

此类展项有平东工委窑洞音频和泾川人头盖骨、西周人头銎钩青铜戟、元代龙泉窑青釉镂空梅瓶360度全息幻影成像。平东工委窑洞音频主要是配合平东工委窑洞场景展示,烘托展览氛围,增强现实感受,这在现代博物馆中应用普遍,但要注意使用专业装置对声音范围进行控制。幻影成像是一种三维影像,利用光的衍射原理,配合人眼的视觉误差,将物体的三维图像集成在柜体实景中动态展示。②构建立体的文物模型,使观众可以从任何角度清晰地看到展品的诸多细节,增加了观赏性和趣味性,使厚重的文物变得容易接受和记忆。

此类多媒体在策划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展厅的空间环境因素,既要留出足够的展示空间,又要和周边场景等及其他展项相互协调,融为一体,体现出展陈空间的整体美感。■

注释

①王迪.博物馆展览中多媒体内容策划及写作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24.

②伍洲.浅谈新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J].客家文博,2018(2):34-38.

猜你喜欢

策划多媒体应用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