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及其共享之研究
2022-04-20苏红英
苏红英
关键词:5G;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摘 要:文章从高校图书馆事业新的历史使命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通过研究5G全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冲击,整理了5G全媒体时代支持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的优势,进而探索了基于5G全媒体时代技术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3-0077-04
1 高校图书馆及资源平台共享现状
1.1 读者服务理念陈旧
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无处不在,互联网思维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但图书馆读者服务理念仍然陈旧,服务意识仍然淡薄。许多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依然停留在以“书”为中心上,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源服务依然是其唯一的服务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既有体制上的原因,如上级主管部门不够重视、图书馆经费投入有限等,也有图书馆自身的原因,如图书馆负责人的大局意识不强、读者服务人员思维僵化、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严重、进取心不强、欠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积极性等。
1.2 技术手段落后
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和学术资料查询。现在图书馆已成为知识选取与储存、知识碰撞和重新组合的新场所。面对如此多的海量信息,图书馆必须能够运用云计算技术对海量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和深加工,建立起图书馆大数据系统,并通过大数据系统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智慧化。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知识传播、图书借阅等也都纷纷应用互联网技术。然而,目前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程度远远赶不上互联网技术在其他行业和服务上的应用,更赶不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速度。许多图书馆在技术的运用上还停留在数字化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2 5G全媒体时代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影响
2.1 由“重藏轻用”向“重用轻藏”转变
鉴于过去文献资源数量有限,读者想要获取学习资源可能会受到图书馆资源有限的限制,只能运用已有资料或者自己收集,这就给读者查阅资料带来诸多不便。传统图书馆的核心理念在于收藏,即由外而内集聚资源。这种理念会造成人们对新媒体运用得不恰当,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当然这也并非哪家高校图书馆独有的弊端,即使是在当前,也依然是大多数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各种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读者利用信息资源的成本下降,尤其是在5G时代,读者注重的是文献资源获取的途径和方式,而不太关注该文献资源的来源,加之移动终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读者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而不受空间的限制。这些变化促使图书馆在理念上要从“重藏轻用”向“重用轻藏”转变,图书馆更要注重读者的需求,注重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2.2 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在5G时代,基于连接的泛化性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充斥网络,高校图书馆的封闭管理模式逐步被扭转,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边界开始模糊化,除了传统的纸质藏书和电子图书的封闭管理,更加重视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开发。知识的全国性乃至全球性链接,让读者能够在某图书馆享受到全球图书资源,并且在图书选择和查找上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
2.3 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管理模式转变
5G时代对馆员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图书馆不仅要对馆员进行工作纪律上的管理,更要对其知识的提高、能力的提升、专业素质的养成和技术的强化等进行管理。例如,就财物管理而言,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更多的是管书,关注的是如何防盗、防霉、防虫等。但在5G时代,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将会转变,一方面将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进入图书馆,另一方面图书馆又要面对有多元化的资源需求。因此,5G将会使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更加多元化。
3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基础
3.1 Web2.0方兴未艾
通常认为,Web2.0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制造者。Web2.0让互联网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其核心是互联网的服务让用户从受众变成参众,用户成了真正的上帝。Web2.0具有去中心化、开放、共享等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用户互动式分享、信息聚合等方面。
3.2 图书馆资源共享理念
5G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各种信息技术冲击着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面对需求多样的读者,高校图书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一个图书馆某学科的编目数据可以通过一个数据接口,向另外一个图书馆提供服务,实现编目资源的共享。又如,某一个图书馆网站拥有标签的规范化输出能力,也可通过这种方式为另外一個图书馆的用户提供规范标签提示。因此,不论是在规划、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图书馆资源都要坚持共享理念。
4 从资源共享到服务共享
4.1 资源共享是服务共享的物质基础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全国纷纷建设了各类资源共享平台,如吉林省高等教育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等,实现了联合书目、数字资源检索下载、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等服务,为服务共享的实践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制度法规方面,2005年7月50多所高校图书馆馆长在武汉联合签署发表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共享武汉宣言。
4.2 服务共享是资源共享的未来发展趋向
4.2.1 图书馆服务革新的需要。如果说图书馆1.0是文献的时代,那么图书馆2.0就是读者的时代,这与知识经济时代一样,谁拥有用户谁就拥有了全部,这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应超越文献资源的关注点,以读者的诉求为核心。因为“资源有限、服务无限;存取有限、获取无限”,各图书馆构建基于读者的服务共享体系,替代原来的基于文献的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事业取得发展的必由之路。
4.2.2 由资源共享的目标所决定。“资源共享”的发展始终是以“分享资源,提供更好服务”为其宗旨。如果说20世纪的“资源共享”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受限于图书馆之间纸本文献的互惠互借、协调采购等,21世纪的“资源共享”则是打破地域限制、超越时空约束,追求“泛在化”的资源大共享,注重用户的资源获取与利用,侧重于服务的共享。
4.2.3 SOA技术支撑。近年来,图书馆领域基于SOA的服务共享研究已方兴未艾,如:唐小新的《SOA在高校图书馆采访系统中的应用探索》,周全明、吴延凤的《基于SOA的校际资源共享研究》,刘雪艳等的《基于SOA的电子化服务共享及实施》等学术论文,集中研究区域资源共享、数字资源整合、信息服务架构模式、信息共享平台等几个层面。从通俗的概念层面上说,SOA技术最终使系统中不同的服务变得触手可及,这为图书馆向用户提供高效、快速、便捷的服务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3 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向服务型平台转型
图书馆是最早推进信息化的行业之一,随着文献资源数字化的逐步完善,图书馆界开始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探索文献服务升级和转型,这也促使了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必须由以“书”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同时,大数据、可穿戴移动设备、云计算、关联数据等新技术日益成熟并被读者接受,推动了图书馆的转型和对传统服务的颠覆,读者对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如数据分析、知识管理和流动、社交功能等,这也促使支撑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尽快开展升级改造。
5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创新平台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图书馆的应用,为高校图书馆之间或者与公共图书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资源共享的实现一要建立地区性的资源共享工作机构,负责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工作的实施与运行。二要建立地区性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各图书馆通过统一、开放式的标准接入这一平台,不仅能展现自身的信息资源,还能及时了解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5.1 终身服务
知识社会几何级数的发展速度要求人类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需要发展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贯穿人的一生。图书馆也将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信息化为读者的终身服务奠定了基础,使终身服务这个理念变得不那么空洞,特别是现在以读者为核心,图书馆必须为读者提供终身服务,这将成为图书馆服务联盟最吸引人的优势之一。
5.2 广泛的社会服务
根据国家教育部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要向社会开放,发挥地区文献中心的作用,支持地方建设。目前,已经有一些高校,如厦门大学图书馆率先这么做了,但还没有形成常态。向社会开放应该是图书馆服务联盟对以读者为核心理念的阐释,尤其是在高校图书馆,毕业的学生从性质上讲就是社会读者,如果不向社会服务,也就无法实现终身服务的承诺。终身服务和为社会服务密不可分。
6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系统的功能与实施
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系统是整个网络图书馆的中枢神经系统。在设计该平台系统的时候,图书馆要对读者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采集,了解读者的喜好,将这些信息记录到该读者的基本信息当中,并直接给该读者建立馆际借阅服务行号,将所有图书索引目录导入该账号中,通过这些整合的基础数据向读者提供各种文献共享服务。
6.1 平台系统的主要功能
6.1.1 实现身份智能化管理。图书馆要将读者纳入智能管理系统,统一规划读者,为每一位读者提供独有的服务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出示身份二维码进行身份认证,访问相关的联盟平台,实现馆际借阅自由。
6.1.2 馆际借阅自由的实现。在二维码的统一管理下,读者可以运用手中的二维码实现在国内、省内、市内、校内的互联互通,只要提供二维码就可享受通借通还、预约借阅、上门送书、图书资源共享等服务,避免了借阅难、跨地域借阅重新注册的问题,实现了读者身份网络数据的广泛流通。
6.1.3 文献传递服务。对于一些纸质文献,读者通过手中的二维码也可以在各家图书馆申请纸质文献的复印,图书馆统一复印后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百度云等方式实现纸质文献的电子传阅服务。
6.2 共享平台的实施
共享平台的实施措施包括:①建立联合专家资讯服务团队。图书馆可通过当地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联合各高校专家组建资讯服务团队,为图书馆读者提供在线咨询服务。②联合采买计划。读者在服务平台上可以通过发出请求的方式,发出需要采买书籍的请求,图书馆平台终端会收集真实有效、呼声较高的书籍进行集中采买,采买完毕会通过电子平台通知读者。③联合开展读书活动。图书馆可开展读书日、书展、书评、知识讲座等活动,增加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④馆际工作人员的流动调剂。平台可以在各馆工作人员之间开展交流,将馆内的优秀管理经验分享到不同的图书馆。
7 结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实践资源共享模式,平衡各方利益关系,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提供最全面的文献资源。
参考文献:
[1] 范并思.理論图书馆学视野中的数字图书馆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24-28.
[2] 陈亮.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博弈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6):615-618.
[3] 陈征.航空联盟的收益共享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4] 程焕文.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张鹏.云计算的主要应用及网络安全研究[J].信息通讯,2014(11):87-88.
[6] 王晓翎.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2012(4):82-84.
[7] 许天才,杨新涯,王宁,等.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多元化趋势研究:以首届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大赛为案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1):82-86.
[8] 刘开琼.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探究[J].图书馆研究,2013(2):64-67.
[9] 陈臣.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安全威胁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1):34-38.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