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国文化治理的启示
2022-04-20李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想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应当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以及话语权。当前我国除了在党的领导下打好“三大攻坚战”,还应当做好文化治理工作,不断推动文化治理的现代化发展。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我国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全面树立民众的文化自信,从而让广大民众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治理举措具有重要的启示。
1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基本内涵
在葛兰西思想之中,文化领导权是重要组成部分,葛兰西认为要想让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要在道德以及精神层面获得较高的认同感,并不是过度依靠暴力政治方式。应当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载体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紧密地联系,通过阵地战占领文化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这样才能够顺利获得文化领导权。
文化领导权最早是葛兰西于1926年在《南方笔记》中所提出,他认为文化领导权能够获取人民群众的接受与认可,要想實现政权的稳定,必须要不断吸收新鲜无产阶级血液,并在文化层面作出有效的领导[1] 。就其本质而言,文化领导权主要指的是统治阶级通过文化与意识形态方式来对被统治阶级行使相应的国家权力,归根结底是一种典型的统治手段,虽然在内容、形态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其与政治统治却有着相同的目的,即巩固统治。文化领导权的核心在于摒弃暴力革命手段,而是将视角置于意识形态领域,通过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某一种道德,帮助其树立反对资产阶级这一正确革命意识,进而与社会道德标准相契合。葛兰西的这一观点主要针对对象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在他看来组建一支具备较高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对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来开展相应的意识形态宣传与推广工作,实现对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这样才能够在革命中掀起一股精神与文化上层建筑革命大潮,最终形成反对资产阶级的文化意识形态和构建无产阶级的话语体系[2] 。
2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国文化治理的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政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注重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3] 为党提升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党在意识形态的文化领导权,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保证文化发展能够呈现出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态势,就必须要有稳定的经济基础以及安全的社会环境支撑,反之正确且合理的文化意识形态则会给经济建设注入鲜活的动力。就其本质而言,文化治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推动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一方面完成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另一方面则应当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解决就业问题,增强民众素质,从而让我国有着更强的综合国力。由此可见,文化治理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其中文化治理的社会效益主要指的是在壮大文化产业以及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时,利用文化基础设施生产、文化产品消费、文化平台搭建以及文化传播等一系列方式来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的发展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潜移默化地推动人类社会稳定进步。而文化治理的经济效益则指的是各类文化产业增加值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提升所作出的贡献,主要依赖于文化消费,相对而言较为直接,且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够产生良好的成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治理的主要目标便是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必须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政策制度,实现对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文化治理虽然能够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但其核心在于人的治理,利用一系列文化平台、文化作品以及文化方式来实现对人的说服、教育与感染,给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4]。
3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启示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理念与当时我国的封建主义思想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也让当时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天朝上国”这一理念的错误,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想对西方先进科技及文化理念进行学习,以此来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部分知识分子认为国外先进文化理念优于我国传统文化,导致我国民众对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我国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未能站在客观的视角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了解与分析,在他们看来西方文化远远好于我国传统文化,也就是所谓的“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同时我国数量众多的文化工作者,并未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来创作出相契合的文化作品,导致民众精神生活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长此以往势必会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自信。而通过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应用,能够明确我国未来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1)应当始终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不断加强文化治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导向,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优秀文化进行有机地融合,始终遵循“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一根本原则[5],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吸收不同文化中的精华,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相应的基础。较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在新冠疫情中,通过中医药的使用,有效缓解了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扩散。在我国国内疫情相对平稳的背景之下,便派出了数量众多的医疗队伍支援全球范围内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或地区。这样的方式让世界认识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彰显了我国的大国风范。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中医药知识仅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沧海一粟,我国还有这数量众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华,可以说是古人的智慧积淀,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是真理和智慧的代表,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无穷智慧,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下,中国各个民族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相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此次疫情海外各界人士向中国捐助,在中国稳定后也向世界各国伸出友谊之手,中国为人类命运体构建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2)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必须要大力弘扬。近年来我们能够看到央视制作了很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比如《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吸引了无数受众观看,其中也蕴含了相当丰富的传统文化,生动传神的表演也让广大受众更为深入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价值,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读,让越来越多的受众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对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一定的改进,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包容性极强,在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在持续借鉴吸取外来的先进文化,各个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中华文化变得更加丰富。然而,在肯定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加关注其中可能存在的腐败堕落的文化,要尤其警惕敌对势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所以要求我们应当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准确判断和鉴别外来文化,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多元的文化世界才能够更加精彩,人类社会才具备更加强大的发展活力。而青年属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重要后备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因此必须要强调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重视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争当新时期的四有新青年,为国家的建设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4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启示
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缺乏文化支撑,国家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唯有具备深厚文化的民族才可以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才可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会议将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并列,这是新时代下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发展的根本要求[6] 。可以说文化自信属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的内涵延伸,也是道路、理论以及制度自信的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导,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党的实践主题以及现实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先进文化的内容和外部反映形式。
首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不断创新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缺少经济基础必然会阻碍和影响优秀文化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依靠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作为支持,而创新属于发展的源动力,科技属于第一生产力,促进先进文化发展应当始终以创新作为动力,贯彻执行创新发展基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属于先进文化的浓缩,突出表现在创新内容的多样化和创新参与者的广泛化,可以说是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提出不单单要推进科技方面的创新,同时还应当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思维创新、组织创新以及人才建设创新等,这样才能够真正增强社会生产力,有助于加快社会变革发展。同时,应当不断挖掘和利用现代科技人才、社会精英人才、道德劳动模范等的价值与作用,在这一基础上更加强调普通大众创新能量的培养和提升,为他们带来更多自由的创新平台和创新机会,给予更加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开展好创新成果的保护工作。如此一来才可以真正建立一支更加专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
其次,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宣传,促进文化产业持续稳健发展,不断提升文化自信。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国家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文化产业也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加。比如当前在全球很多国家都设置了孔子学院,通过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能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此同时,当前有很多外国人开始对汉字学习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产生了兴趣,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发展的客观反映,而文化产业属于文化外显的一种特殊形态。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好市场作用来调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真正处理好两个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将社会效益摆在首要位置时把控好舆论导向,积极宣传正能量,不单单要确保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应当始终坚定文化自信。现阶段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应当持续推进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运用带动了文化产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借助AR能够帮助更多人在家中即可阅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去参观各地著名博物馆。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产业的充分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其发展与推广,过去一直以来文化产业集中在城市,而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后,乡村文化开始繁荣,不仅带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同时也提升了乡民的文化自信,吸引了更多驻村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属于国家的立国之本,文化自信属于人民群众核心精神品质之一[7] 。我国历经了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屹立的。在千百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28年革命奋斗过程中形成了无数革命故事与革命文化,需要我们在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5 结语
综上所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基于当时意大利的实际情况应运而生,创新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关键思想是要通过“阵地战”“运动战”方式,培养有机知识分子,以削弱或蚕食阶级文化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进而实现无产阶级掌握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文化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我国在进行文化治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治理既要保证对全社会成员在意识形态上的引导,又要保证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领导权,实现文化朝着既定方向发展。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我国文化治理的启示一方面在于提高我国对文化影响力、文化安全等问题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治理之路,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引用
[1] 刘怀光,酒海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中的制度性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10):87-91.
[2] 曹雷雨,姜丽,张跣,译.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260-261.
[3] 中宣部理论局.指导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献[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23.
[4] 石燕凯.浅谈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作家天地,2021(18):91-93.
[5] 李瑞艳,张瑾.安德森“整体性领导权”思想解析——对葛兰西领导权概念的再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12):14-17+57.
[6] 黄贵贤,杨美连.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启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42(05):6-9.
[7] 乔美丽,贾艳.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现实启示[J].文化产业,2021(05):50-51.
作者简介:李翔(1981—),女,甘肃兰州人,博士,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