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明式家具特征的新中式家具设计研究
2022-04-19颜朝辉YanZhaohui
■颜朝辉 Yan Zhaohui
(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福建莆田 351100)
明代是我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高峰时期,在此阶段产生了举世瞩目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不仅具有良好的实用性、美观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特征,这些都值得新中式家具参考与借鉴。虽然在实践领域有许多新中式家具的作品都在传承明式家具的设计特征,如U+、半木、璞素、多少、梵几等品牌家具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在探索明式家具到新中式家具转译的道路上不断前进[1],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明式家具到新中式家具的当代转译还存在很多可深入的空间,因此在理论层面探索将明式家具的设计特征融入新中式家具的途径与方式,对丰富新中式家具的表现形式、促进中式家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新中式家具的内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 明式家具的特征及与新中式家具的关联
1.1 明式家具的特征概述
王世襄先生在其著作《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提出了明式家具的“十六品”以及“八病”,这也说明了不是所有的明式家具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本研究所指的明式家具主要指材美工良、造型优美、审美水平较高的家具[2]。通过对明式家具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王世襄先生对明式家具提出的“十六品”,大致总结出明式家具的特征:(1)丰富的美学特征。明式家具的主要设计者为当时的文人,由于文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情趣,他们将其思想与审美情趣融入到家具之中,为明式家具注入了丰富的美学内涵。明式家具中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等均是文人的美学思想在家具上的体现[3]。后续明式家具的研究者、鉴赏者以及评论者从不同角度对明式家具进行解读,不断丰富了明式家具的美学意蕴。(2)简洁素雅的风格特征。明式家具整体造型对称、方正简洁,构件相对较少,装饰较为素雅,整体呈现出质朴的装饰特征,这也是明式家具的主要风格特征。(3)精致多样的细节特征。主要体现在精巧细密的结构设计、丰富细致的装饰形式、精良的工艺水平等。这些特征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明式家具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1.2 明式家具与新中式家具的关联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远古至今,每一时代的文化均是在继承前代文化基础上的新发展。家具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同样也是在继承中进行发展。从传统家具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朝代的家具既有前朝家具的影子,也有新形式与新特征产生。自从高型家具传入中原之后,高型家具不断演进与完善,直至宋代发展出了完备的高型家具体系。到了明代,这一时期的家具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与拓展,产生了举世瞩目的明式家具[4]。南京林业大学的邵晓峰教授指出:宋代家具是明式家具之源[5]。以椅子为例,从西魏的佛之坐椅到明代的扶手椅,以及到当代的扶手椅,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特征上,每一时期的椅子均与以前朝代的椅子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图1)。故从此角度来看,新中式家具作为当代的家具形式,其也应是在继承前代家具基础上的再发展。有学者指出:无论从家具资料的可获得程度,还是国内外的接受程度,抑或是与现代设计思想的契合度来看,明式家具均应成为新中式家具的源泉[6]。北京林业大学的林作新教授指出:新中式家具是对文化迷失的深度反思,同时他还提出了从明式家具到新中式家具的转换途径。由此看来,新中式家具应在明式家具基础上进行再发展,它既不是完全的复古家具,也不是完全脱离传统的当代艺术,而是基于传统家具基础上的新家具形式,是传统家具在当代的新生。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明式家具应是新中式家具设计之源。因此,明式家具的美学特征、风格特征、细节特征等均可成为新中式家具创新设计的基础。
■图1 不同时代的椅子
■图2 明黄花梨矮靠背南官帽椅
■图3 椅子细节
■图4 桌角设计
2 明式家具设计特征下的新中式家具设计原则
2.1 简洁化原则
在形式上,新中式家具应体现简洁性。新中式家具的创作需以现代人的需求为依据[7],脱离了现代人的生活实际以及具体的需求,其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从现代人的需求来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压力较大,他们在家具的选择上越来越趋向于简洁化的家具。而简洁化的家具构件和装饰相对较少,留有较多的空白空间,使用者在使用与欣赏家具的过程中,心灵才有腾挪的空间,利于舒缓心情与压力。从现代设计的流行趋势来看,现代设计普遍追求简洁之风,简洁化已经成为当今设计的主流风尚。同时简洁化的设计还可以节省材料,减少工件的加工数量,减少能源消耗,利于可持续发展,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从传统家具的角度来看,明式家具具有简洁化的特征,其在世界家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当代优秀的中式家具作品均可从明式家具中找到关联因子。而在明式家具之前的宋代家具更是将简洁之风发挥到了极致,其简洁素雅的宋式美学特征更是让世人惊叹不已。这两个朝代的家具均是以简洁之风呈现于世人面前,令世人瞩目。以此看来,新中式家具作为新时代的家具形式,理应简洁化。
2.2 精细化原则
精细化是提升家具品质的重要方式之一[8]。明式家具具有独特的精细化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尺寸的精准设计。首先,明式家具构件的尺寸和整体尺寸均经过精心设计,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材料。究其原因,主要是硬木资源相对匮乏,材料难得,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计算以及反复修改后才开始下料制作。以明黄花梨矮靠背南官帽椅为例(图2),从视觉上看,其主要框架构件的尺度要大于装饰结构构件的尺度,但其尺寸大小配合恰到好处,既不偏厚重,也不偏秀气,正所谓多一分则嫌闷,少一分则嫌空。从功用上看,其尺度设计使得材料在力学性能上也完全能满足使用的要求。其次,其整体尺寸也经过了精心设计,如明式椅的座高设计,大部分明式座椅的座高普遍在50公分以上,使脚离地,便于端坐,但同时在离地10公分左右处加入踏脚枨,便于搁脚,这两种尺寸设计既考虑了礼制文化的要求,也考虑了人体尺寸的需要,在礼制文化与功能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二是精工细作,表现为精良的制作技术,细节处精美完善,如各类榫卯结构尤其是复杂的榫卯能精确配合,并严丝合缝,其精密程度甚至不亚于现代机器加工的水平。同时明式家具中的各类装饰纹样与图案也制作得非常精美,其细腻程度体现了明式家具高超的工艺水准。在明式家具精益求精的理念下,作为新时代的家具形式,新中式家具应体现出更高的精细化水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种先进技术不断涌现,新中式家具的制造可不断吸收现代科技的成果,不断提升新中式家具的制作工艺,体现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新中式家具的精细化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对尺寸进行精准设计,这不仅关系到视觉上的美感,还关系到材料的节省与否。当今材料科学发展迅猛,人们对木材以及其他各类材料的性能有了更深的研究,因而也可以精准设计构件的尺寸,使其可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前提下也能节省材料。二是表面与细节处理的精致化,如表面质感的处理,结构的精密接合等。当今有各种各样的先进制造与工艺技术,如3D打印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层压技术等,这些先进技术为新中式家具的精细化提供了可行性。如图3所示的椅子腿与座面边框部分的处理,该椅的椅腿到座面边框部分设计了精致的弧度进行过渡,并且逐渐变薄,同时在边框边缘形成一条相对尖锐的边缘线,强化了其过渡处的表现形式。同时边框与椅腿的结合处精密无缝,材质表面不做过多处理,让木材纹理与质感自然呈现,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准,展示出了较高的精致感。
■图5 现代圈椅
■图6 如意圈椅
■图7 苏州椅
■图8 椅子
■图9 凳子
■图10 设计效果图
2.3 以小见大原则
新中式家具在形式上求简,故其构件与装饰则相对较少,那么如何在简洁的形式上进行创新设计则成了一个问题。中国艺术与美学中有以小见大和见微知著的思想,通过对细节的深入设计来达到大创意的效果。我国古代有许多由小及大的论述,如荀子提出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苏轼的“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倪云林的“身世萧萧一语轻,白螺杯里酌沧瀛”等。同样,在明式家具中亦有许多以小见大的设计,如明式圈椅中椅圈上的楔钉榫结构,设计者巧妙地通过一个小楔子将一根曲线构件进行了有效的固定与连接,楔子虽小,却起到了大效果。
在简洁的形式前提下,设计师不可能将所有或大量的创新融入一件或几件新中式家具之中,亦或很难进行突破性或革命性的创造,但新中式家具的创意可从小处着手,如通过结构的创新设计,构件的精妙组合等来达到大的效果。细小的设计在量上虽小,但从小中见大,强调的是细小设计的程度[9],而非量度。新中式家具的细小设计不是整体的创新或创造,而是在局部或细小的地方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是一种精巧的创造,亦或是整个作品中最精华的设计。通过细小的创意,能体现出设计者的匠意哲思,达到观照全局的效果。这种细小的创新就是一个引子,通过小的创新来带动更多的创新,引导后续设计者进行更多的创造,使人的思维得到开拓,灵感得以显现,更多的创意得以涌现,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如图4所示为不同桌子的桌面与桌腿结合处的结构设计,虽然只是桌角处的小结构设计,结构形式也不复杂,但却是整个作品中重要的设计形式,也是整个作品中最具创意的部分。这些细节设计虽小,却是巧思,是富于创意性的设计。
3 明式家具设计特征下的新中式家具创新途径
3.1 传承经典再创造
明式家具作为我国传统家具中的经典之作,它是在宋代家具基础上的新发展,而明式家具作为新中式家具之源,新中式家具同样也需在传承明式家具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10]。明式家具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经典的构件、结构及特征,如椅圈、各种搭脑、各类枨子、各种精密巧妙的榫卯结构以及丰富的装饰等,这些均可以成为新中式家具的继承元素。但新中式家具对明式经典家具的传承不是完全照搬其元素或造型形式,而是要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有新生,在继承古代优秀设计的同时有新变,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故新中式家具在传承明式家具特征的同时需对其进行再创造,创造出新的内涵与新的特征。对明式家具的传承再创造可从对传承元素的色彩、材料、表面加工工艺的变化设计来进行,也可对明式家具构件的造型特征再设计来进行,亦可综合运用两种方式来进行创造。如图5所示的现代圈椅,其整体造型来源于传统的明式圈椅,但相对于传统圈椅而言,该圈椅无论在构件造型特征方面还是在色彩、材质、表面处理工艺方面均产生了变化。如椅圈在搭背处及扶手处均有改变,搭背处变扁变高,扶手处扁平化处理,便于搁手,从搭背处的扁高到扶手处的扁平转变又形成了新的过渡特征,丰富了视觉感。椅子整体色彩亦有变化,椅子整体饰以黑色,与座面(除边框外)的黄色材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又如U+家具公司设计的红色如意圈椅(图6),相比传统的明式圈椅,其色彩、材质、表面处理以及构件特征均有了新的变化,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些新变是根据时代以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等进行的改变,虽然都是椅圈、椅腿、座面的形式,但是有了不同的特征,因此就有了不同的效果,即产生了新的内涵。
■图11 椅子设计图
■图12 桌子的细节设
■图13 柜设计图
3.2 师法自然再创新
师法自然是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对新中式家具设计而言,师法自然可视为对自然的一种模仿。从自然界寻找创作素材是我国艺术创作的传统,艺术家与设计师们都善于将目光投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符合作品的符号与元素,唐代大画家张璪就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论述,主张从自然中吸取养分,通过心灵的再创造而形成艺术。明式家具中就有许多构件与元素均是师法自然的结果[11],如明式家具中的鹅脖、马蹄腿、耗子尾、鱼门洞等构件形式均来源日常动物,不同的动物、植物纹样则是在模仿自然界动植物的基础上再创新的结果。古人通过模仿将人与万物联系起来,表达了物我为一的思想,体现了生生相联的生命精神。明式家具的这些特征形式虽来源于自然,但经过设计者的再创新而产生了新的意蕴。因此,师法自然不是照搬自然物其形,而是要充分研究被仿之物的形状、结构、肌理、原理等,取其象,通其意,在其基础上进行再创新[12]。著名设计师朱小杰就说过:“设计非原创,设计是有想法的模仿”[13-14]。在自然界中搜寻创作素材时,既可以从天然自然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也可从人化自然中探寻创意的元素。因此,新中式家具的设计可充分利用外界的素材,对其进行提炼、演绎再创新,再转化成符合新中式家具的构件或形式,最后运用于新中式家具之中。自然是天然的宝藏,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可为新中式家具的创新提供充足的素材。如图7所示的椅子为半木家具公司设计的苏州椅,该椅在传承中国明式圈椅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苏州园林中的窗棂、小桥等自然元素,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该椅整体造型轻盈秀气,配以不同的色彩与材质,既便于移动,也能与各种空间有效融合。
3.3 细节设计再创意
世界著名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曾说过“细节就是上帝”的名言,可见细节对于设计的重要性。但如何通过细小的设计达到大效果,关键在于设计的处理。以明式家具的装饰与结构为例,明式家具对装饰的处理堪称细节设计的范本,大部分明式家具不做过多装饰,通常在构件的局部点缀小面积的纹样,以局部的繁与大面积的素简形成强烈对比。尤其明式家具的部分构件在端部或形体结束部位施以圆雕或镂雕装饰,不仅提示构件的功能作用,让使用者能明确地认知构件所承载的坐、靠、承等实用功能[15],更是在虚实的转换中创造了一种自然的人文意境。在结构设计上,明式家具同样有许多精巧的小设计,如攒边打槽装板加穿带结构,配合心板与边框之间细小的缝隙,在很大程度上巧妙地抑制了板材与边框由干缩湿胀而导致开裂变形的大问题。因此,对新中式家具而言,从小处着手,需在细节上深入设计,于细微处见精神。新中式家具的细节设计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创意,一是通过对比突出细节。如图8所示的椅子为深圳景初家具有限公司设计,其整体设计来源于明式椅,但其最精彩的设计则是靠背下部的细节部分。首先,靠背板下部采用浅黄色的木材材质,与椅子的整体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视觉上突出了该处的设计。其次,该处细节的造型设计成山形,与材质不规则的木纹以及材质色调的深浅变化巧妙地融为一体,俨然一幅微型的山水画,可谓匠心独运。二是通过结构的创新设计来达到创意的目的。如图9所示的凳子,其下部的横枨结构打破常规的接合形式,横枨一端出头,并接在两条凳腿不同的高度处,形成高低不平的状态,三条横枨互相交错,产生了高低错落的空间感,既强化了结构,又提升了凳子的视觉表现力。
4 设计实践
综上,可根据上述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指导新中式家具的创作,下面以新中式茶室家具为例来进行设计实践,其整体设计效果如图10所示。该套方案主要由茶椅、茶桌、茶凳、茶柜和茶边几组成,该系列家具的设计以传统明式家具为基础,同时借鉴了传统木建筑的斗拱结构形式,对斗拱结构进行了提炼与再创造,并将这一结构形式运用于新中式家具之中,以求斗拱结构与新中式家具的有效融合。
在形式方面,首先,该系列家具继承了明式家具的主要构件形式,保留了明式家具的基础形,并展现出简洁化的设计风格。如图11所示的椅圈、椅子腿等构件都来源于明式圈椅,但其在继承明式家具主要构件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再创造,如椅子的椅圈从搭脑至扶手处逐渐变宽,以适应人掌宽臂细的特征。其次,作品在设计上还借鉴了传统古建筑的斗拱结构形式,对古建筑上的斗拱结构进行了提炼与简化,并融入其“上承梁,下启柱”的功能意义,将其运用于整套家具之中。斗拱作为整个设计中主要的设计元素,贯穿于整套作品的每一件家具之中,如椅子、凳子、桌子面板与横枨之间的连接均为斗拱结构形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柜子每一层的背板作为装饰结构件,则为斗拱造型形式的变化运用。
在细节设计方面,以设计的椅凳桌为例,首先,斗拱结构采用黑胡桃材质,呈黑褐色,其他构件采用明黄色木材材质,斗拱的榫卯结构与椅子、凳、桌子的面板进行结合,并将部分结构显露在面板表面,在面板表面形成规则的点线装饰,两种材质形成强烈对比,既强化了结构的表现形式,又起到了装饰的效果(图11)。又如桌子的横枨露出桌腿,并采用楔子进行加固(图12),既起到装饰作用,又具有加固家具的作用[16],这种既为装饰又为结构的形式,与明式家具中枨子等构件的作用(既作为加固结构件,又作为装饰件)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椅面、凳面与椅腿、凳腿均不相连,主要通过斗拱结构进行支撑,两端呈微微飞翘之势,类似古建筑的飞檐,呈现出灵动之感。这些细节虽小,却是整套家具中的主要装饰手法以及表现手法,是整个设计中最大的创意[17]。
在精细程度方面,首先,在尺寸的设计上,整套家具的尺寸均经过精准设计,椅凳整体尺寸均符合人体工程学尺寸,符合现代人的使用要求。如茶桌整长两米,高度取680mm,低于一般书桌的高度(约750mm),但高于一般茶几的高度(约480mm),兼顾了喝茶与书写两种功能。又如柜整体高度为1870mm,大部分人举手即可取物。抽屉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其高度与人站立时的双手高度基本相当,方便存取物体(图13)。其次,在家具构件的尺寸设计上,每一构件尺寸均精心设计,在保证构件强度的同时也确保了视觉的协调,力求各个构件之间比例适宜协调。整套家具各个构件的尺寸设计相对精准,既保证了视觉的美感,也保证了整体强度。再次,在结构与表面处理上,各结合处力求精密配合,表面不做过多处理,保持木材的天然纹理,让木材天然的视触觉质感得以呈现,给人以温暖舒适之感。
5 结语
综上所述,明式家具的特征非常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处处凝结着创作者的匠意与巧思,可以说明式家具是一座家具设计的宝藏,可成为新中式家具创新设计的范本。基于明式家具特征的新中式家具的设计原则与创新途径不是彼此孤立的,在新中式家具的设计过程中,需综合考量和运用上述原则与创新方式[18-19]。同时,上述从明式家具中所总结出来的原则与创新途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当代的新中式家具设计师可再深入探索明式家具的特征及表现形式,拓展新的研究方法,挖掘明式家具特征背后所隐含的设计理念,古为今用、推陈出新[20-21],更好地为当代新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