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扮演教学对中职护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

2022-04-19梁海燕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角色扮演中职

梁海燕

广西医科大学附设玉林卫生学校 广西 玉林 537000

在医院中,护理工作离不开人际沟通,护士面临较多人际关系,例如护士和患者﹑护士和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间的关系,其中,护患关系是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护士于护理工作中,和患者及其家属﹑医生以及院内其他的支持人员接触最多,处在医疗保健工作中人际交往的核心地位[1]。当前,人际沟通课程的安排时间较少,教师的引导程度不足,护生对于人际沟通知识学习意识及能力淡薄,远远无法满足护理岗位需求。因此,重视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工作对培养出具备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满足患者对于医疗护理服务人性化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角色扮演教学使学生于逼真模拟场景内开展实际沟通练习,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按设计好的案例演练,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同时积极进行评论,找到更为适宜的沟通方案[2]。本文就角色扮演教学在培养中职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中的作用开展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01-2020.06本校19级在校中职护生192名为研究对象,其中19级护理8班96名护生作为对照组,19级护理6班96名护生作为观察组,两组男女比例依次是2:94﹑3:93;年龄依次是18-20岁﹑17-20岁,均值依次是(18.85±0.56)岁﹑(18.90±0.48)岁;期末考试成绩分别为65-90分﹑68-88分,均值依次是(78.40±5.45)分﹑(78.28±5.38)分。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可比对分析。

纳入标准:(1)均在中职卫校在校护生。(2)具备正常的认知能力。(3)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1)无法遵守学校有关规章制度者。(2)培训期间中途退出者。(3)拒绝参与此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教授护生人际沟通有关知识和技巧,学生被动听课,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总共培训时间为4周。

观察组采取角色扮演教学,具体方法如下:(1)课前准备:第一次理论课上对护生开展分组,学生将宿舍作为单位,每8人组成1个学习小组,共分成12个小组,各组设定1名组长。各组结合事先设置的临床情景(包括患者入院接待﹑协助换完成检查﹑出现纠纷时的处理等),于课前预习有关教材,查阅资料并一同编写剧本。完成剧本后交由授课老师指导,后学生结合老师意见进行完善。剧中角色分配能让各小组成员自主推荐,也能让组长结合剧本内容和同学特点开展分配,后自行组织演练。(2)课上表演:角色扮演课程总共安排4次,每周1次,每个小组经抽签决定相应的表演顺序。将表演场地设置在护理技能实训教师中,学生依据剧情提前准备好用物及道具,各组的表演时间在5-8min。单次课为理论老师与实验老师一同负责组织。每组结束表演之后邀请其他组点评,后教师进行总结。每组表演期间开展现场录像,保存资料便于学生课后自主观看,为任课教师延后评价带来依据。(3)课堂评价:各组分别推荐1名学生组建成为学生评分团,于各组成员结束表演之后开展评分,同时教师进行打分,教师与学生评分综合平均分即为小组成员本次课程最终成绩。4次实践课成绩总分平均即为该组学生表演成绩。结束4次实践课后,各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剧本奖各1组,并于组内选出”表演之星”﹑“沟通之星”分别1名,结合小组得分及投票结果确定。评出的小组及个人额外予以5分奖励,个人最终得分即为本门课程的平时成绩最终成绩。总共培训时间为4周。

1.3 观察指标

(1)沟通能力得分:分别在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采取自制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评估表对两组开展评分,内容涉及语言沟通能力﹑非语言沟通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护患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共4项,各项得分0-25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即沟通能力越佳。

(2)教学满意度:采取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开展评估,内容涉及教学方法﹑带教能力﹑教学态度等项目,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80-90分为一般,<80分为不满意,对总满意度进行统计。总满意度=满意及一般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代表,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代表,行t检验,将P<0.05作为评定存在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沟通能力得分对比

教学前,两组语言沟通能力﹑非语言沟通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护患人际关系方面的沟通能力得分相比无差异(P>0.05);教学后,观察组各项沟通能力得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沟通能力得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沟通能力得分对比(±s,分)

组别 语言沟通能力 非语言沟通能力 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护患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教学前 教学后 教学前 教学后 教学前 教学后 教学前 教学后观察组(n=96) 15.35±3.62 21.25±3.72 14.85±3.78 21.86±3.02 16.12±4.38 21.14±3.25 17.76±3.24 21.25±3.15对照组(n=96) 15.48±3.45 17.56±3.84 14.92±3.60 17.68±3.24 16.25±4.26 18.05±4.32 17.65±3.35 18.10±4.26 t 0.255 6.762 0.131 9.247 0.208 5.600 0.231 5.825 P 0.799 0.001 0.896 0.001 0.835 0.001 0.817 0.001

2.2 两组教学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教学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医患纠纷发生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同时医院越大,出现医疗不良事件的机率越高,学生于实习期间纠纷时有发生[3]。当前,国内中等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育管理策略和教学内容等存在一定不足,多流于形式,使得护生沟通能力培养及发挥被限制。针对中职护生特点,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有关培养模式研究较少,护生普遍缺乏人际沟通能力,远远无法满足临床的护理岗位需求[4]。因此,掌握中职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情况,并有意识开展培养,对协调及处理护理实践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意义重大。

于临床实习期间,多数护生仅注重操作技能练习,忽视和患者间的沟通,出现与患者交流时表情僵硬﹑束手无策﹑语速过快﹑说话声音过小或者不明确沟通目的等情况。此外,护生于学校内接触到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易处理,因此,于操作期间或者与患者家属交流时缺乏自信,甚至出现一言不发现象[5]。角色扮演法已被证实是培养护生沟通能力的一类有效教学方式,将其用于沟通技巧教学中的效果优于其他的教学方法[6]。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教学后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分比对照组更优,说明角色扮演方法能提升中职护生沟通能力。分析原因是将角色扮演方法使用到人际沟通课程中,经情景设置﹑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换等方式,体现出将护生作为主体﹑老师作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出独立思考及练习的机会,于角色扮演期间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能克服交流期间的胆怯心理。因护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于工作中碰到情绪特殊患者时多不知所措,应对能力不足,易导致纠纷[7]。经角色扮演教学能使每位学生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完善自身的沟通技巧,提升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及自信心,使其工作后可沉着冷静面对各类突发事件。观察组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高出对照组,说明角色扮演能提升中职护生的教学满意度,考虑原因是教学期间能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其学习效果与对课程认可度,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其集体荣誉感,进而有助于获得其认可[8]。

综上所述,角色扮演教学能有效提升中职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其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值得采用。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角色扮演中职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影响临床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云南医学院校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及需求状况分析*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