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心理护理在门诊接种狂犬疫苗人群中的应用分析

2022-04-19刘柳华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狂犬狂犬病护患

刘柳华

柳州市鱼峰区羊角山卫生院 广西 柳州 545005

狂犬病是急性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死亡率高达100%[1]。目前尚无治疗该疾病的有效药物,接种狂犬疫苗是主要预防手段。狂犬疫苗具备自动免疫病毒特性,可降低狂犬病急性发作率,并预防急性病毒传染疾病。但大多数人们被猫﹑犬﹑鼠等动物咬伤后去医院门诊接种狂犬疫苗时,由于对疫苗接种的认知不够,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不能积极配合医师,提高护患纠纷率。有研究指出,强化心理护理对于稳定人们负性情绪﹑降低护患纠纷率以及提高疫苗接种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2]。因此,本文对我院门诊接种狂犬疫苗人群实施强化心理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接种的2175例狂犬疫苗人群,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087例,男540例,女547例,年龄8个月-88岁,平均年龄(43.27±5.68)岁;咬伤情况:502例猫抓伤,572例狗咬伤,13例其他动物咬伤;暴露分级:430例Ⅱ级,657例Ⅲ级;观察组1088例,男538例,女550例,年龄9个月-89岁,平均年龄(44.27±5.71)岁;咬伤情况:524例猫抓伤,540例狗咬伤,24例其他动物咬伤;暴露分级:454例Ⅱ级,634例Ⅲ级。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所有对象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暴露情况为Ⅱ~Ⅲ级;排除标准:(1)精神意识障碍者;(2)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门诊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狂犬病相关知识的讲解﹑接种狂犬疫苗的重要性﹑定时到医院接种以及接种后注意事项等。

基于此基础,观察组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营造舒适环境:大多数人群在接种时容易产生恐惧﹑紧张﹑害怕等心理情绪,因此,为缓解不良情绪,在门诊室营造舒适的接种环境,如在门诊室摆放绿植﹑安装电视等,其中,绿植有利于使人处于放松状态,电视播放轻松的音乐或者有趣的电视节目,有助于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心理。考虑到部分接种人群年龄比较小,可以在候诊室放置小儿玩具或者在墙壁上张贴卡通图片,来分散儿童注意力,避免过度紧张。(2)健康宣教:一部分成年人接种狂犬疫苗时担心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后遗症,导致疫苗接种依从性不高。因此,护理人员可对这类人群加强健康宣教,告知现在狂犬疫苗生产工艺水平与之前比有大幅度提升,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和后遗症的几率非常低,仅有少部分人群接种后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不良反应。加深接种人群对狂犬疾病与疫苗的认知,可以使不良情绪大大改善。同时,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提高对疫苗接种的信心度。(3)针对性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为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①侥幸心理:Ⅱ级暴露者由于伤情较轻,加之没有认识到狂犬病的危害性,认为家犬或者家猫接种疫苗后不会再把狂犬病传染给人;也有部分患者认为接种狂犬疫苗价格较贵,不愿意接种疫苗。对此,护理人员应切实履行告知义务,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并以真实案例为依据,运用专业的知识说服患者,打破其侥幸心理,积极接受疫苗。②恐惧心理:Ⅲ级暴露者往往伤情较严重,容易过度关注狂犬病危害,认为感染狂犬病后果较严重,易产生无助﹑害怕﹑抑郁等心理。对此,护理人员明确告知患者,狂犬病可控不可治,只要及时到医院处理伤口,并及早接种狂犬疫苗,就可以使狂犬病发作率大大降低。另外,在对患者接种过程中,使用暗示性﹑鼓励性语言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导,使其真正感受到人文关怀。③怀疑心理:对狂犬病有害怕心理的人群,一旦被动物咬伤后,会表现出性格孤僻或者妄想疑病等,不相信狂犬疫苗的效果。为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引导患者,对疾病治疗有正确的认知,邀请接种过疫苗的患者现身说法,提高患者信心;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消除怀疑心理;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引导患者自我调整,使用专业的技能水平获得患者信赖。④退化心理:针对咬伤后出现退化心理的人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交流,了解出现退化心理的原因;倾听患者,了解患者基本需求;还可以运用治疗成功案例,对患者构建康复蓝图,增强治疗信心;此外,加强健康教育,积极引导,进一步提高接种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情绪,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每个量表包括20项条目,每项条目分值为1-4分;9条正向计分,11条反向计分,总分为量表得分×1.25,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2)干预结局:包括医疗知识知晓率﹑接种疫苗依从率以及护患纠纷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医疗知识知晓率﹑接种疫苗依从率以及护患纠纷率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描述,SAS﹑SDS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用(±s)描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SAS﹑SDS评分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P>0.05),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s,分)

注:组内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1088) 52.53±4.79 32.55±3.86 48.88±5.21 30.57±3.71对照组(n=1087) 52.46±5.12 42.42±4.19 48.73±5.42 39.86±3.79 t 0.329 57.134 0.658 57.765 P 0.742 0.000 0.511 0.000

2.2 比较两组干预结局

观察组医疗知识知晓率与接种疫苗依从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结局对比[n,(%)]

3 讨论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由狂犬病毒侵犯到中枢神经后引起,死亡率较高。有调查表明,全球每年狂犬病导致死亡的人数中,我国排名第二,尤其是猫﹑犬咬伤导致发病的比例达到93%[3]。加之暴露后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与狂犬病疫苗接种率较低,进一步提高发病率。还与我国公民狂犬病预防意识不强﹑认知较片面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治疗狂犬病,接种疫苗是唯一预防途径[4]。因此,人们一旦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抓伤或者咬伤,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接种狂犬疫苗,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狂犬病发作率。但是人们被动物咬伤后往往易产生负面情绪,不愿意接种疫苗,还会使护患纠纷率提高。因此,为提高疫苗接种率,缓解负面情绪,需要对接种疫苗的人群实施强化心理护理,根据不同心理特点为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强化心理护理是一种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将现代人性化医疗服务作为护理理念,以医院规章制度为前提,主动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一方面有助于引导患者树立正面心理,另一方面能够极大满足患者在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求[5]。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均得到明显改善。与何小萍[6]等人文献报道研究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究其原因为,通过实施强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通过了解发现患者存在侥幸心理﹑怀疑心理﹑悲观焦虑心理以及退化心理等不良情绪,发现这些不良情绪的原因由接种人群对狂犬病以及疫苗接种的认知度不够引起,针对此,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其讲解狂犬病以及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告知疫苗接种成功率;并根据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对其实施相对应的心理疏导,使不良情绪得到改善[7]。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经过心理护理后,观察组在医疗知识知晓率﹑接种疫苗依从率上均高于对照组,且护患纠纷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强化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医疗知识知晓率与接种疫苗依从率,降低护患纠纷率。分析原因为,存在侥幸心理的患者认为狂犬病跟自己没关系,通过实施对应的心理护理后,让患者意识到犬﹑猫咬伤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并认识到接种疫苗是十分必要的,进而使其更加积极的接种疫苗;对于有悲观情绪﹑怀疑心理的患者,通过讲解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并鼓励﹑安抚患者,可提高配合度并消除心理负担,进而更加顺利的完成疫苗接种,还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

综上所述,将强化心理护理应用于门诊接种狂犬疫苗人群中,可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医疗知识知晓率与接种疫苗依从率,保障接种过程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狂犬狂犬病护患
有效预防狂犬病,正确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一针难求”暴露狂犬病防治短板
打败狂犬病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