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2-04-19张贤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呼气雾化哮喘

张贤

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小儿哮喘是小儿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类气道炎症性疾病,该病难以彻底治愈,患儿症状的发作具有反复性,对患儿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生长﹑发育等均造成严重影响[1]。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肺部哮鸣音﹑咳嗽﹑胸闷﹑呼吸困难以及反复性喘息等症状[2-3]。当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通过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4-6]。临床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经雾化吸入给药能有效改善哮喘患儿症状,稀释﹑消融呼吸道痰液,并快速缓解支气管的痉挛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优势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快且药物用量较少。当前临床常用雾化吸入给药方式主要空气压缩泵与氧驱动两种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研究对比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纳入男童29例﹑女童21例,患儿年龄1~10岁,平均(6.8±1.7)岁,哮喘病情轻度12例﹑中度27例﹑重度11例;研究组纳入男童31例﹑女童19例,患儿年龄1~10岁,平均(6.6±1.8)岁,哮喘病情轻度14例﹑中度26例﹑重度1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入组前签署知情权同意书,研究内容经过医院学术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纳入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对小儿哮喘的临床诊断标准﹑疾病分期与病情分度标准;纳入患儿每年喘息﹑哮喘发作次数≥ 3次;患儿家属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标准:合并其他脏器功能疾病患儿;对治疗药物发生过敏反应患儿;病情危重患儿。

1.3 方法

纳入患儿在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护理以及哮喘综合性支持治疗,包括进行止咳﹑化痰﹑平喘﹑抗炎﹑抗感染等支持治疗。研究组患儿应用氧驱动进行雾化吸入给药治疗,予以布地奈德(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H20030410)1mg+浓度0.9%的氯化钠溶液2mL,患儿应用面罩罩住口鼻,开放氧气,控制氧流量4~6L/min,持续吸入给药15~20min/次,以2次/d。对照组患儿应用空气压缩泵进行雾化吸入给药治疗,予以布地奈德(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H20030410)1mg+浓度0.9%的氯化钠溶液2mL,药物加入空气压缩泵雾化机(德国百瑞,085G3305),雾化装置运行压力1.4bar,空气流量控制4.4L/min,机器接通电源进行雾化,持续吸入给药15~20min/次,以2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雾化吸入给药治疗5d,记录患儿治疗情况。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情况,疗效评定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三个等级,显效:经治疗后患儿的缺氧状态﹑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消失,SaO2指标回复正常;有效:经治疗后患儿的缺氧状态﹑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改善,SaO2指标升高;无效:经治疗后患儿症状未见改善或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例数+治疗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检测对比患儿治疗前后SaO2指数情况﹑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胸闷﹑咳嗽﹑反复喘息等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最大呼气流量变化等[7-8]。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涉及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12例﹑治疗有效25例﹑治疗无效13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0%;研究组患儿治疗显效31例﹑治疗有效15例﹑治疗无效4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0%;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SaO2指数变化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SaO2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SaO2指数明显提高,相比对照组患儿SaO2指数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SaO2指数变化对比

2.3 两组患儿治疗时间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胸闷﹑咳嗽﹑反复喘息等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相比对照组患儿明显更快(P<0.05);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时间指标对比

2.4 两组患儿治疗后最大呼气流量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量(11.8±6.3)L/s﹑治疗后最大呼气流量(13.2±6.9)L/s,治疗前研究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量(11.9±6.7)L/s﹑治疗后最大呼气流量(43.2±5.8)L/s;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患儿的最大呼气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量相比对照组患儿明显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后最大呼气流量对比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作为儿童时期的一种具有常见﹑高发﹑慢性及非感染性等特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9]。小儿的哮喘疾病多集中在年龄<5岁发病,患儿哮喘发病时间一般集中于清晨与夜间,哮喘的长期﹑反复性发作可能对患儿循环系统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影响到患儿生命安全[10-12]。临床当中对于哮喘患儿多予以复方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等气雾剂进行治疗,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扩张患儿支气管﹑抗炎等功效,一般给药途径通过雾化吸入给药,雾化吸入给药的原理是通过雾化器将药物雾化分散为极小的微粒物,后通过呼吸作用直接作用于患儿的肺部与呼吸道等部位,使药物可直接于病灶位置治疗,雾化吸入给药的优势在于其见效速度较快﹑用药剂量小且治疗的不良反应率低等特点,该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患儿短期哮喘再发作率[13]。正确雾化吸入途径给药当前小儿哮喘疾病的治疗研究关键[14]。当前临床常用雾化吸入给药方式主要空气压缩泵与氧驱动两种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的动力为空气,雾化器内空气处于低压泵的状态,经毛细血管输出可将雾化药物喷射,进而使药物形成极小的雾滴颗粒分子,经气管吸入后对人体的肺部组织等产生直接作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给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水肿﹑炎症反应,并有效缓解患儿的支气管痉挛状况,该治疗方法对小儿哮喘疾病的发作控制上具有重要作用[15]。而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治疗的动力则为氧气,雾化器内控制氧气流动速度,经高速作用从毛细血管输出并形成负压,使治疗药液吸出,且经高速氧气流作用,演变成极小的雾滴颗粒,经雾化器喷出,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治疗可有效扩张患儿的支气管,降低黏液分泌水平,起到祛痰﹑消炎﹑平喘﹑解痉等作用,且药物发挥疗效的时间持续,能有效改善患儿肺通气的功能并消除肺部哮鸣音。当前两种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均有应用,而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治疗方式相比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给药治疗方式的优势更高,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对患儿造成的刺激相对较小,该给药方法的耐受性相对较高可有效提升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而应用空气压缩泵进行雾化吸入给药治疗过程的噪音声相对较大,易导致患儿在治疗前出现焦虑﹑紧张﹑害怕等负性情绪,导致其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此外,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方所使用的器材均为一次性器材,在实际操作中更便捷,且可有效避免治疗过程引发交叉感染等不良现象。研究对照组患儿应用空气压缩泵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儿应用氧驱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经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治疗后SaO2指数明显提高,相比对照组患儿SaO2指数明显更高,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胸闷﹑咳嗽﹑反复喘息等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相比对照组患儿明显更快,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且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量相比对照组患儿明显更高。研究提示,氧驱动进行雾化吸入给药治疗效果相比于空气压缩泵进行雾化吸入给药治疗更明显。综上所述,针对于小儿哮喘疾病患儿治疗过程可予以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治疗,其临床疗效﹑患儿治疗后症状恢复相比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给药治疗更明显,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治疗的临床价值与推广性更高。

猜你喜欢

呼气雾化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