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理论视域下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的改进路径
2022-04-19汪艳霞
汪艳霞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重要任务常抓不懈。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坚定团结、大胆选拔、放手使用”[1]。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培养对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作为新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骨干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影响学生干部自身发展,而且会在全校学生中形成榜样力量,影响其他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一定意义来说,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落实新时期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要求的关键所在。
孟庆新认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主要包括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和奖惩[2],本研究采用此观点,认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是指对参加校级学生会和院级学生会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选拔、培养、考核和奖惩等方面进行的管理。国家已经明确提出要创新青年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展、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3],遗憾的是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现阶段存在选拔方式机械化、培养方式一统化、考核方式模糊化、奖惩机制形式化等问题。权变理论可为如上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提供支持和参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学生干部管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键一环,需要运用权变理论“因势利导”地开展工作,并且让权变理论贯穿于选拔、培养、考核、奖惩四个方面,以更好地达成国家人才培养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新疆高校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学生异质结构复杂,给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学术界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的针对性、专题性研究较少,更少有基于理论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差异性分析的研究尝试。因此,本研究以切合新疆高校异质性学生结构的权变理论为基础,选取新疆五所高校(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和指导教师作为调研对象。
(二)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深度访谈为辅,采用Excle和SPSS 20.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本研究分别对不同岗位的学生干部和指导教师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干部的培养、选拔、考核、奖惩四个维度。江志斌开发的《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调查问卷》[5]同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维度一致,故本研究采用该调查问卷,问卷的Cronbach’a系数为0.793,高于0.70;KMO值为0.826,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小于0.00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具体来说,本研究以分层抽样的方式在新疆五所高校中选取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将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工作岗位分为工作部成员、各工作部负责人、主席团成员三类①,随机选取300人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4份,回收率为94.7%。因校级学生会、院级学生会总人数不同,本研究将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按照2:1的比例发放问卷;回收校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有效问卷185份,其中工作部成员103人,各工作部负责人76人,主席团成员6人;回收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有效问卷99份,其中工作部成员67人,各工作部负责人30人,主席团成员2人。本研究选取五所高校的20名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和5名指导教师作为深度访谈对象,以此了解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的现实情况。
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当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方式的多样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奖惩不同程度地受学生干部需求、指导教师能力、具体情境、校园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我们通过对新疆五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选拔能力还是选拔服务?——学生干部进入学生组织的动机各异
校级、院级学生组织各维度差异分布,见表1;校级、院级学生组织各维度状态分布,见表2;不同岗位学生干部各维度差异分布,见表3;不同岗位学生干部在各维度分布,见表4。
通过调查了解到,各高校的校级学生会、院级学生会均建立了选拔机制,但是竞选机制不健全,选拔机制作用甚微,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优化;选拔维度方面,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加入学生组织的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为0.029(见表1)。
表1 校级、院级学生组织各维度差异分布
校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加入学生会主要是为了锻炼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加入学生会的动机是为同学服务、锻炼自身能力(见表2)。由此看出,校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表现出很强的个人主义,功利性较强,服务意识薄弱;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服务意识较强,功利化思想较弱,他们参加学生会主要是想服务学生。
表2 校级、院级学生组织各维度状态分布
本研究按照《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将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岗位分为工作部成员、各工作部负责人、主席团成员三类,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加入学生会的动机差异不显著(见表3);工作部成员、各工作部负责人、主席团成员之间存在差异(见表4)。工作部成员和各工作部负责人加入学生会是为了锻炼个人能力,主席团成员加入学生会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存在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部成员和各工作部负责人大多处于刚加入学生会阶段,主要目的是在执行任务中锻炼和提升自身能力;主席团成员大都是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积累工作经验。
表3 不同岗位学生干部各维度差异分布
表4 不同岗位学生干部的各维度分布
在选拔方式上,校级学生会和院级学生会存在差异。校级学生会的工作部成员竞聘各工作部负责人采用“任命制”,各工作部负责人竞聘主席团成员采用“选举制”;院级学生会中,工作部成员竞聘工作部成员采用“推荐”和“任命”相结合的方式;工作部成员竞聘主席团成员采用“选举制”。参与“任命制”选拔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通常由指导教师和往届学生干部直接推荐;参与“选举制”选拔的学生干部由于缺乏对自身和组织的认知,被选中的机率较小。目前多数院级学生会采用“推荐”和“任命”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们对此认可度高。”②
(二)注重创新还是注重合作?——学生干部缺乏的意识和能力各异
总体来说,各高校虽然都建立了培养机制,但是培养方式缺乏针对性。高校为学生干部的培养提供了固定场域和机会,但是因培训采用集体授课、集体开展活动的短期培训形式而限制了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培养的个性化。
本研究将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培养分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四个维度。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最缺乏的意识方面无显著差异(见表1),都缺乏“创新意识”(见表2),这是因为培养制度过于老旧,限制了新时代学生干部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而且校园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守旧,降低了学会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逐渐减弱。
不同职务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最缺乏的意识”方面无显著差异(见表3),但是工作部成员和各工作部负责人同主席团成员之间有差异,工作部成员认为最缺乏“创新意识”,主席团成员认为最缺乏“合作意识”(见表4)。
本研究将培养能力分为组织领导、人际沟通、个人特质三个维度。组织领导维度,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差异明显,校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更注重组织领导能力(例如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等)的提升;人际沟通维度,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差异不显著,都认为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基础;个人特质维度,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差异显著,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更注重个人特质能力(例如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等)的提升。
祝国寺的“和谐”有不同的层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有寺庙内部人与人的和谐,还有寺庙与周围社区、与相距不到3公里的东川城市的和谐。当然,还有“以大带小”的管理实践成功营造出的东川全区佛教寺院的和谐。
校级、院级学生组织培养能力维度差异分布,见表5。
表5 校级、院级学生组织培养能力维度差异分布
“了解学生的需求”是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指导教师最缺乏的能力,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非常需要指导教师了解自身需求,针对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开展针对性培养,同时提升创新能力和合作力。
(三)重工作能力还是重工作态度?——学生干部考核需系统化
各大高校目前均有考核机制,但是考核流于形式。在现实情境中,考核机制等相关文件常被学校束之高阁或者只是作为辅助参考,很多学生干部因此无法发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降低了工作效能。本研究按照党员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将学生干部的考核分为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出勤率、工作成绩、学业成绩。调查结果显示,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考核方面存在差异。在校级学生会中,34.05%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认为“工作能力”最重要,其次是“工作态度”,占30.27%,再次是思想品德、学生成绩、工作成绩;在院级学生会中,45.92%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认为“工作态度”最重要,其次是“工作能力”,占32.65%,再次是思想品德、相关成绩。由此可见,校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更注重工作能力的考核,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则重注工作态度的考核。不同职务级别的学生干部在考核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P≤0.05,说明学校应当对不同职务级别的学生干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考核体系更新速度慢导致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退出学生会,加之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修正和完善考核机制,致使现有的考核机制发挥作用甚微。校级学生组织的指导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因为指导教师大都“承担着繁重的日常工作,只能要求学生干部快速完成工作,对于学生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否做到真正服务学生过问不多。”③院级学生组织的指导教师分管工作相对固定,指导教师较为关注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促使很多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养成了“服务学生”的好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院级学生组织的考核体系目前较校级学生组织相对完善,受到学生干部的好评。
(四)重“奖励”还是重“惩罚”——学生干部奖惩机制的不完善性
调研发现,各高校的校级、院级学生会都建立了奖惩机制,奖励机制相对完善,惩罚机制相对薄弱,“退出”机制不健全,普遍存在“奖多、罚少”的现象。很多学生干部不重视奖惩机制,需要评奖时,他们就依据评选标准来准备材料。调查结果显示:校级学生组织中,32.4%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认为目前的奖惩制度不完善;院级学生组织中,28.6%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认为目前的奖惩制度不完善。相比而言,院级奖惩机制较校级奖惩机制相对完善。“院学生会会专门针对具体项目制定奖惩机制,学生干部对奖惩机制的认可度高。”④此外,“校学生会近五年内没有惩罚过任何学生干部,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⑤,没有建立明确的退出机制,对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惩罚就无据可依。
调研还发现,校级学生会大都未针对具体项目专门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指导教师对如何奖惩没有明确概念。在学校层面,奖惩每年都进行,标准均相同,很少修订和完善奖惩机制,除非有学生干部提出质疑,指导教师和相关部门才可能修订原有制度。由上可知,院级学生组织的奖惩机制比校级学生组织的奖惩机制相对完善,学生干部的认可度较高,这将促使院级学生干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从而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综上,校级学生会和院级学生会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奖惩方面存在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干部生源和需求的多样性、管理的“一统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尤其是管理层使用一统化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新时代的学生干部,管理研究要了解“管理是什么”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学术界目前虽然对学生干部出现问题的原因有诸多分析,但是缺乏从权变的视角分析和深挖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可能是目前出现诸多问题的主要诱因。权变管理强调管理活动应当随机制宜,要有灵活性,管理要科学,只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才能寻求最佳的管理方式。
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管理的改进路径
(一)以系统观统摄学生组织,进行分层、分类选拔
权变理论强调系统观,组织的差异会带来管理方式的差异,任何管理实践活动都是分层次的[8]。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选拔应当根据学生需求差异和组织的性质、目标进行。校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竞选时应当将服务学生放在首位,组织竞选的部门应当运用“推荐”和“任命”相结合的方式;院级学生会应当注重对学生干部自身能力的选拔。学生干部需要明确加入学生会动机、体认应聘岗位,有目的地加入学生会,提高入选率。组织竞选的部门要重点选拔工作部成员的动机和对组织的认同感;重点选拔各工作部负责人的责任感和对组织的归属感,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重点选拔主席团成员对组织的服务、引领、担当、创新的能力;选拔方式要与时俱进,可以将胜任力强的工作部成员破格提拔为各工作部负责人,将综合能力强的各工作部负责人破格提拔为主席团成员,做到人尽其用。
各高校管理层可以为校级、院级学生组织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指导教师,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组织的指导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对学生组织进行指导的系统观。具体而言,指导教师需要开展不同层次的调研,了解各层级学生干部需求,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干部在学生组织工作的动机,对他们进行分层次选拔任用,让他们匹配相应的岗位,根据岗位需求选拔人才[9]。选拔机制采用“选举制”“任命制”和自我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对服务意识强、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干部加强引导,发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完善选拔分类机制,以吸引更优秀的学生干部加入学生组织。
(二)承认组织中个体成员的需求差异,进行多维度、个性化的培养
尊重组织成员需求的差异性,是权变理论的另一个主要观点。培养的最终目标指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培养学生组织里学生干部的部门在分层次厘清组织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之后,要准确了解大学生真正的诉求[10],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化需要进行培训[11],培养方式需要分班、分类型进行。负责培养学生组织里的学生干部的部门可以针对共性问题定期采用网课、慕课等形式开展培训;针对新加入组织的成员进行岗前培训,理论培训后组织他们到相关岗位进行实践,或者外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促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培训内容应当结合他们的所学专业,同时包含学生个人成长、理论学习、实践等内容,实践应当根据学生兴趣而定,满足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需求。负责培养学生组织里的学生干部的部门需要在培训期间对各工作部成员跟踪指导,让他们尽快适应组织环境,重点培养人际沟通、个人特质、组织领导能力;针对各工作部负责人和主席团成员,重点培养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服务师生的意识。
校级、院级学生组织的指导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干部的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和管理方法。指导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应当积极组织协调学生干部参与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后勤管理、学生奖惩等学生关切事务的决策、管理、评价工作⑥,同时加强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性知识,根据学生干部面临的情境,调试与之匹配的培养机制,还要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观念,尊重和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3],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12],用发展创新的理念引领学生干部成长成才,在长期跟踪指导中培养学生干部服务、创新、合作、沟通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指导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干部政治素养和道德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站位和道德修养。
(三)依据组织目标、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的差异,开展多方位、多视角的考核
权变理论认为,组织的目标、工作性质和人的素质等对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影响,目标管理可以将校级、院级学生组织总体建设目标分解到组织内的各部门和个人,通过目标是否实现的考核方式对他们进行管理[13]。负责考核的部门应当从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出勤率、工作成绩、学业成绩等维度设置校级学生干部考核指标,建立目标导向机制[14]。考核可以采用“学生干部自身考核—被服务学生考核—其他学生干部考核—指导教师考核”的体系,对学业成就差的学生干部不予任用。相关部门在院级学生干部确保学习成绩优异的前提下,考核工作能力,可以实施活动项目申报责任制,激发全体学生干部的责任心和创新性,同时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学生干部工作实际,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学生组织中公示,使学生干部对自身有更清晰的认知,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相关部门要重点考核工作部成员的综合能力、重点考核各工作部负责人的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重点考核主席团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主席团成员需要在每学期的工作总结大会上向全体学生会成员汇报工作情况,接受学生代表、广大学生、指导教师的评价,从而进行全面考核。
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干部具体工作内容和职位,将岗位职责与目标管理相结合,为每个职位设定工作目标,确定工作内容,尽量量化工作内容,进而开展客观公正的考核,确保学生干部各司其职,在适宜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能力。考评过程应当包括“目标—控制—考评—反馈”四个环节,相关部门要及时反馈考核结果,使学生干部全面认知自身工作。同时,管理者需要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对无法正常完成学业、考核不合格、违法乱纪的学生干部予以劝退或者免职,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此外,管理者需要加强自身对相关考核机制的理论学习,借鉴内地高校优秀考核机制,不断修正和完善不同级别和不同职务的学生干部考核,使学生在考核中明确自身不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成才。
(四)采用目标激励的奖惩制度,采取分层级、分类别奖惩
权变理论的另一个核心主张达到一个目标后,可以继续激起成员的胜任感,使成员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15]。一方面,相关部门对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奖励应当采取目标激励、物质奖励、情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惩罚措施。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要明确认识目前奖惩制度存在问题,督促指导教师完善奖惩机制内容,针对不同的考核项目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组织属性各异,获得的奖励也有差异,当奖励与付出成正比时,学生干部会增强工作热情,继续为学生组织服务。相关部门对测评成绩优秀的学生干部应当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给予相应奖励,测评结果还要与职务晋升和挂职锻炼相连接;对测评成绩较差的学生干部给予一定的惩罚,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
另一方面,指导教师需要厘清高校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结合学生的需求建立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奖惩机制,根据校级、院级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和内容指导学生干部设定工作目标,结合各项评选标准,有效带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合理进行评估,做到奖罚分明,奖惩措施应当对事不对人,对优秀者予以奖励,对落后者进行教育和帮扶,对不合格者予以劝退。相关部门对学生干部失误实施惩罚的同时,应当运用奖励艺术,及时勉励,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指导教师应当从学生干部现状出发,尊重个体差异,提供均等机会,在评优评先中给予积极评价和荣誉激励,激发他们的持续动力和潜能;通过召开表彰大会,宣传优秀学生干部的典型事迹,在全校树立服务学生的“典型”事例,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成长成才提供展示舞台,有意识地放权富有挑战性的项目,提升学生干部的创造力,从而实现学生干部的人生价值。
[注 释]
①见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发布的《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②整理自笔者2020年9月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访谈的访谈笔记。
③整理自笔者2020年9月对乌鲁木齐市高校学生会指导教师访谈的访谈笔记。
④整理自笔者2020年9月对乌鲁木齐市高校院级学生会指导教师访谈的访谈笔记。
⑤整理自笔者2020年9月对乌鲁木齐市高校校级学生会指导教师访谈的访谈笔记。
⑥见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发布的《关于印发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