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笛单元整体教学
2022-04-19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
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 汤 霞
竖笛单元整体教学是音乐教师在解读音乐课程标准、教学参考、教材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演奏能力和竖笛教学核心概念,合理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选择、重组、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完成一课多曲或者一曲多课的单元整体学习。
竖笛起源于14世纪意大利,是重要的木管乐器,包含超高音竖笛、高音竖笛、中音竖笛、次中音竖笛、低音竖笛、倍低音竖笛。目前,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的是八孔高音竖笛(德式),它音色柔美、价格亲民、便于携带,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成为进入课堂可开展系统性、连序性、多样性学习的乐器之一。笔者依托苏少版音乐教材,围绕竖笛教学的核心概念,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进行竖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尝试构建竖笛学习的微型体系。
一、竖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念
器乐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级,它在儿童的生活中具有真实价值和生命意义。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戴维·帕金斯指出:“我们的大脑只会保存那些在生活中有可能用到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注重竖笛内在学习逻辑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逻辑,开展大任务、大项目、大问题或者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改变碎片化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逐步形成有关学习竖笛的科学方法。每个学生通过小学阶段音乐课的学习,不仅会吹奏几首歌、学过几首曲、知道几位音乐家,更应该能在生活中懂得欣赏器乐演奏的美,能用竖笛演奏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尝试通过个性化编创合作展现民族文化,最终自信而美好地生活。图1 是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角度研究小学竖笛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路径。
图1 竖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路径
二、竖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
学生认知发展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将竖笛吹奏知识生活化,让学生逐渐形成竖笛学习“大概念”,并迁移到竖笛编创乐曲中,与伙伴合作演奏“音乐故事”等。
(二)民族性原则
中国民族调式丰富多样,以五声调式居多的旋律(只出现do、re、mi、sol、la五个音)符合学生的演奏能力。合理运用竖笛演奏民族旋律,让学生在宫、商、角、徵、羽的熏陶中不断感受山歌、小调、号子的民族魅力,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三)编创性原则
音乐是唯一不需要翻译的语言,学生可以围绕不同情绪、情境,编创富有“童趣”的旋律,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尝试异曲同奏、编创竖笛多声部等综合表达方式。
(四)合作性原则
与他人合作是未来生活的必备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自由组合“竖笛学习共同体”,通过相互聆听、共同探究、合作演奏、相互评价等方式共同完成竖笛单元的整体教学。
三、竖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以四年级学生开展“迷人的中国民歌旋律”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竖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发展核心素养
开展竖笛单元整体教学,教师需摆脱纯吹奏技能提升的循序渐进顺序,关联音乐课程标准,梳理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概念,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围绕“迷人的中国民歌旋律”这一主题,选择适合学生演奏的曲目,思考、构建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和分课时学习目标(见表1)。
表1 “迷人的中国民歌旋律”竖笛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二)创设单元整体教学情境,关联生活价值
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未知”,学生能根据“有知”勇于“求知”,并逐步获得“新知”。比如,学生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中乐于接受注入多元素的中国民歌旋律,会欣赏不同形式的表达,会在溯源传承的同时尝试编创。不会说可以唱,不会唱可以吹(竖笛),不会吹可以跳(律动或者声势伴奏),融入自我风格的编创带着甜甜的童趣、美妙的音响、自得其乐的自信。
“迷人的中国民歌旋律”单元整体教学创设的情境是为来访的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民歌旋律。思考:向他们介绍哪些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旋律?以“长期作业”音乐会的方式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由“学习共同体”一起表演“迷人的中国民歌旋律”。其中,第三课时江苏扬州民歌《杨柳青》创设的情境是法国吉他大师来到扬州,被美景陶醉,情不自禁地用吉他演奏起了扬州百姓传唱的民歌《杨柳青》,学生通过欣赏融入吉他浪漫元素的《杨柳青》,仿佛漫步在塞纳河边,体验中国民歌的异国情调。然后听赏二胡演奏的《新乐府·杨柳青》,体验二胡加花演奏技法表现的浓郁中国韵味。学习用柔缓的竖笛声吹奏《杨柳青》,表现流水潺潺、杨柳依依、水墨画般的江南美。最后进行编创体验,可运用乡土素材自制小乐器,如用竹子制作“竹筒琴”“竹串”等伴奏乐器;也可加入插秧、撒种等律动表现或者拍手、拍腿、捻指等声势伴奏,共同表现“新乐府”的魅力,体验来自生活的多形式编创带来的快乐。
(三)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评价,注重合作学习
佐藤学教授指出,学生、教师、家长和市民一起合作,可创建相互学习的学校。与他人合作是未来生活的必备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思考器乐学习的知识逻辑外,更要思考:我帮助小伙伴有什么收获?由“技”入“艺”重于“道”,如请探究能力较弱的学生作为组织者,自主选择“学习共同体”成员:一位顾问和四、五位组员围坐探究,一般组织者面对讲台(便于看谱),顾问背对讲台(会背旋律),其他组员位置随意。吹奏展示时,全体“学习共同体”成员一起演奏,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能“胜任”的演奏声部或表现形式,在活动中相互关注表现,根据不同的达成情况自我调整学习策略,避免简单重复的机械练习,在个性化成长中注重合作学习的多样态发展(见表2)。
表2 “迷人的中国民歌旋律”竖笛单元整体教学评价表
四、竖笛单元整体教学实施
竖笛单元整体教学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核心素养和必备品格。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应依据单元整体教学学习目标、分课时学习目标、单元整体教学情境和单元整体教学评价设计不同形式的竖笛学习活动,如综合类学习、实践类学习、编创类学习。学生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整体理解单元教学主题,主动构建竖笛学习模型,提升文化理解和创意表达能力。
(一)综合类学习
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学生跨学科思维,当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民歌旋律时,应融合器乐、声乐、舞蹈以及相关艺术,如土家族、彝族、汉族等民族的节日文化、民族乐器、服饰特色、居住建筑、饮食特点等。学生认知发展从日常生活开始,以来源于生活的民歌为载体,将竖笛吹奏生活化,听觉、视觉、触觉、动觉相互形成通感体验,在与伙伴载歌载舞、合作演奏中综合感知中国不同民族旋律的韵味,逐步形成竖笛学习“大概念”。
(二)实践类学习
“迷人的中国民歌旋律”单元整体教学通过聆听、演唱、演奏、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感受山歌、小调、号子旋律中宫、商、角、徵、羽的魅力。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会遇到读谱的困难,对于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前十六后八分音符节奏、前倚音等音乐知识,单靠文本解读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唯有开展实践类音乐活动,学生才能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三)编创类学习
在竖笛单元的整体教学中,学生通过感受、探究、表达、编创、评价,阶段性达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如学生可以围绕不同情绪、情境的旋律,自主根据乐曲图谱边唱边找竖笛指法,合理设计乐句换气,尝试变化速度或者拍号编创富有童趣的“音乐故事”,选择个性化吐奏技巧,体验“异曲同奏”或运用民族五声调式编创二声部合奏,自制小乐器伴奏等编创活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在溯源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和编创能力。
课程标准引领下的竖笛单元整体教学,能有效促进器乐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懂欣赏、会表达、善合作、乐编创的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已知”和实际演奏能力,结合竖笛学习核心概念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单元整体教学主题,分层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有序安排课时完成单元整体教学,为落实立德树人发挥美育特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