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饱和”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2022-04-19俞倩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9期
关键词:承受力算式现象

俞倩

【摘要】受小学数学学科性质及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容易产生“心理饱和”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数学教学中学生“心理饱和”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这种现象的若干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心理饱和

一、何谓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理饱和”现象

心理饱和,从数学教学角度来讲,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非常厌烦的、不想继续工作的心理状态,即使学习着也是处于一种机械的、毫无兴趣的状态中。主要的表现有:

1.在认知上停滞不前,所学知识间的相互混淆,尤其是概念、规则间的混淆,出现认知错误,做题效率下降,思维迟钝;

2.在情感上则会产生厌学情绪,感到身心疲惫,心理压力增大而承受力减弱;

3.在行为技能上出现动作麻木,反应迟钝,尤其是在概念、规则的运用上,无法达到得心应手,本来极其简单的题却百思不得其解。

二、学生心理饱和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学科特点制约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科学,这与小学生所具有的身心特点是有所冲突的。另外,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知识比较枯燥,特别到了高段,出现较多的便是概念、定义、规则等条条框框的东西,这些都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饱和”。

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仔细、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处理不当同样会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

(二)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

1.心理承受力不强。心理承受力不强是学生心理饱和现象产生的关键所在。该类学生极易产生挫折,尤其是学业挫折,一碰到学业难题就会表现出过分的恐惧和不安,常采取逃避退缩同时又自怨自艾,无形之下心理饱和就产生了。

2.身心发展不全。所谓身心发展不全是指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与所学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小学生特别是低段学生自制力差,好动,好奇心强,抽象能力弱,他们就很容易感到厌烦,一学就腻。

——原有的知识准备不足。我国古代就有“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起知之”的精辟论点。可见新知识的理解和习得必须要有一定的旧知识作基础。如果原有知识不足,学习就如悬空行走,随时都有遇挫的危险,人的大脑也会很快进入饱和状态。

3.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因,主要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学生有兴趣的科目往往也是学习成绩最好,学生信心最足,最有把握学好的科目,相反,学生对不感兴趣的科目,接受理解能力也会减弱,产生饱和现象。

(三)外部原因

主要有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学分,主张考什么教什么,教师片面抢时间,结果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以至无法接受,厌学现象屡见不鲜;社会的负面影响,如“学习无用论”等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和信息的传播,使很多学生出现一蹶不振,甚至厌学、逃学现象;家庭教育的偏差,使得学生除了学校里沉重的学业负担外又多了一种负担,导致学生形成深重的孤独感和无能感,这同样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饱和。

三、消除学生“心理饱和”现象,提高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力强的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设法克服困难,以顽强和自信的姿态去面对困难。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平时主动和孩子多聊聊天,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如果发现问题,最好以建议的方式引导他们。另外,还要增强学生对紧张刺激的应付能力和耐挫力,设法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增强他们的挫折经历,逐渐走向成熟。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教学

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过程,掌握思维方式,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例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表”时,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个4*4的方格,要求学生将上一个环节中的口算练习卡有规律地填进表格中。在学生提出将“11-9”这个算式排在第一行、第一列,老师边说边把算式贴到指定的地方,提问“那么其它的算式可以怎样排放呢?”请每个学习小组先在小组内把他们的想法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完成这个表格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来形成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现了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的思想。这样做不至于因超出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使得学生无法承受,形成厌学。

(三)激发学生兴趣,实行趣味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具体地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手段活。如,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中,可采用视算、对口令、开火车、接力赛、聪明题等很多不同的环节进行,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课堂上所授内容时能充分积极调动起来。

2.知识趣。我们可以设计教学游戏,还可以将课堂生活化,使学生产生疑问,引起求知欲。如在教学“8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出手指”游戏,要求游戏双方出的手指数合在一起为“8”,如教师出5,学生则需出3,以此类推。通过这个游戏将“8的组成”在一个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以实现。

3.语言趣。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就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9加几”例3“9+5”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如下引导:

师:9和5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经常互相帮助。一天,9想变成10,它就找5帮忙,小朋友们想想看5该怎么帮助9?

这比单调地告诉学生9凑成10需要把5分成4和1,在把9和1合成10来得生动形象,学生也乐意接受。

(四)消除家庭、社会的不利影响

我们应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打破错误陈旧的观念,还学生以快乐的童年,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自然的發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避免心理饱和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付俊贤.中小学生心理承受力教育不容轻视,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8):18,3.

[2]邹琴.小学教学中的“快、趣、活”,http://61.177.59.155/jingyan jiaoliu/28.htm.

(特约编辑:罗良英)

猜你喜欢

承受力算式现象
骆驼之死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现状调查研究
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