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诗海品味经典——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022-04-19张真鹏
摘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知识板块,尽管篇幅短小,文字有限,但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饱含作者深厚的情感。纵观中国文化历史,几千年绵延不绝,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文人雅士,流传下来的经典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无不令人惊叹。而学生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更应将这些文学珍宝留存于心,用心学习、用心体悟。反观现实教育,语文古诗词教学与预期还是相差甚远,无论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学习氛围的营造上,都还尚存差距,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群体共同努力,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一同徜徉诗海,品味经典,用知识擘画人生画卷。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7-0066-0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一件简单的教书育人工作,而是与国家命运、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依存关系。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愈发关注,有关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理念持续输出,目的就在于引领莘莘学子,乃至全国人民,共同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基于这一教育发展背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就更加显著,对学生该模块素养的培育也更加重要。文章将从两大模块出发,即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的主要难题以及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展开深入的分析,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一、 探究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而言,最为突出的教学问题当属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很多课堂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即教学进展顺利,教学内容也都涉及了,教学输出较为全面,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难以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停滞不前。透过对众多实际教学的经验分析可以得知,该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在面对不同受教群体时采取的教学方式几乎趋于一致,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较大的弊端,最主要的体现在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固化严重,没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相应的转变,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教学观念过于陈旧,接纳新事物的行动力相对缓慢,如对一些信息技术教具的运用极其不熟练,这与当今社会教育逐渐趋向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是不相符的。而古诗词的教学恰恰需要教师更多地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可见,若不与时俱进创改课堂、创新教学,那么提升教学有效性将成为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历程中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
(二)教学环境有待优化
教学环境也是影响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一大因素。对教学环境的理解,不仅仅限于日常课堂秩序的规范和学习氛围的活跃,还包括教学情境的创设、班风学风的建设等,这些层面的向好发展与否都决定了一门课程的教学能够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和质量的最优化。而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显然鲜少课堂教学具备相对优良的教学环境。这一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其一,学生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对课堂纪律没有深度的认识,这就直接导致他们在学习时无法完全投入课堂,甚至会出现开小差等情况;其二,课堂交互性相对弱,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这将影响学生对语文古诗词内容学习的兴趣和深度,从而阻滞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其三,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欠妥,即未能合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以给予学生更多优良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其更加乐于古诗词的具体学习。从上述分析来看,教学环境的确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影响颇深。
(三)学生理解能力不足
提升教学有效性需要把握的核心就是学生是这一课堂主体,学生学习能力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随之提升,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可以将高效教学省下的时间用于教学优化,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做好教学指引准备,如此层层递进,就能快速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但实际教学反馈表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这一前提的达成还尚未成型,即很多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多数还是依靠教师的指导,这一难点要求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结构特征和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毕竟,小学语文古诗词模块的学习不像一般的语篇阅读,它高度凝结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极少的字数传达了和普通文本阅读相同层次知识的内涵,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做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显然很多学生是不具有这一学习特性,或者说这一能力的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可以见得,学生理解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的关键要素之一。
(四)学生实践能力缺乏
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反映到语文古诗词内容的学习中主要体现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这直接导致他们在知识迁移和运用过程中出现困难。但无论哪一课程的学习,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如果学生不能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其在古诗词内容的学习中将举步维艰。所以,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其学会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并透过实践训练巩固知识,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共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 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图文并茂,促进学生理解
为了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可以在教学输出,尤其是教学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加以衡量,探寻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指导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有趣,只有教学内容足够有趣生动,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才能有效激發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首要的教学工作就是将静态的文本内容转化为可视化的图文形式,透过色彩、动态元素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抛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视听学习的同时能够发散思维,从而加强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此情境下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赏析,通过图片、视频的辅助赏析,并结合课文中的注释,整体感知古诗词的意蕴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以此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诗词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也借此陶冶学生的文化素养。经过图文并茂式的动态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精准,进而助力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咏柳》和《春日》这两首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并透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输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在理解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树苗成长的动图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会认读和拼写生字词“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背诵两首古诗;学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眼中的大自然。接着,教师透过一些图片来引入《咏柳》这一首古诗,将杨柳曼妙的姿态呈现出来,让学生对照着图片进行古诗内容的学习,并回答课堂问题——“碧玉妆成一树高”这一句诗将什么比作什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谈谈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一句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以及大自然的伟大神奇。下一步,要求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古诗的诵读,其中一个趣味诵读环节为:要求几名学生分别诵读古诗,看看谁对古诗的韵律以及感情基调把控得最准确,透过局部发现学生整体的学习问题,并据此引导学生及时纠正学习问题。在《春日》一诗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则可播放与春天有关的乐曲,同时播放古诗的录音,并让学生闭上双眼,边听边想象春天的景色。随后,借助图画形象引导学生感知春天花儿的缤纷色彩以及各种美丽的景象。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图文并茂的学习氛围下更好地理解古诗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互动交流,活跃学生思维
互动交流是交互性课堂创建的主要构成环节,也是提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教学阶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创新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等是极其关键的。因为没有活力的课堂是不具效率提升的可能性的,所以,互动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显得更加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语文课程的学习本身就具有较大难度,其中的古诗词板块的精研细究就更难了,但一旦迈过这道坎,学生日后无论是继续学习课本上的古诗词,还是拓展到课外,学习一些教材之外的古诗词,都是具有实质性帮助的,尤其是语义理解、思想情感的把握,以及重点语句的赏析等方面,将具有更大的优势。这一学习成效的达成有赖于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和促进,要求教师能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互动学习,通过集体谈论和观点分享,发散思维,活跃思路,高效准确地把握古诗词的深刻含义,并学会针对性地品味古诗词语言,感受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从而使字句入心。学生学习互动的增强将直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在《题西林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堂互动交流,在交互性的教学指导下活跃思维,把握古诗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同时又是一首哲理诗。那么,在具体教学中,第一步,教师可以借助已学知识进行新课导入,即让大家集体背诵《望庐山瀑布》一诗,以此自然过渡到描写庐山的另一首诗《题西林壁》,并让学生试着交流对题目《题西林壁》的认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精读,理解古诗大意。这一环节分为两步:一是教师示范诵读,帮助学生把握本诗的情感基调;二是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并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几个问题——大家朗读古诗后对庐山有哪些具体的认识?和一开始的印象有哪些不同呢?大家可以用简笔画试着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庐山。下一步,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拼读三、四句,重点理解“缘”的意思。即以问答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为什么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无论身处何种高度,都有其局限,关键要学会整体看待,将各种景色融合在一起,形成之景自然就是庐山真面目了。经此,学生就能在互动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并掌握“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三)任务驱动,提高学习效率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自然离不开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学习活动的开展,做好这两项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大大提升,课堂有效性自然也就得以提升。首先,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学习任务单的形式,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要求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此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同时有效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其次,在学习活动的开展上,教师可以设计更加多元的教学活动,同时融合趣味游戏。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自觉自愿地参与古诗词学习活动中;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在多元的课堂情境中感受古诗词所传达的深刻韵味。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将教学内容多元化呈现,同时融合学习任务,如问题探究、学习交流、情景剧演示等,以此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学《游山西村》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任务单。第一项学习任务是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工具书或者互联网,搜集有关这首诗或者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信息,初步认识这首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第二项学习任务是情境角色扮演,即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丰富想象力,想象村里的人见到陆游会说些什么?并由教师扮演村民,让学生扮演诗人陆游,以此帮助学生体会陆游受到款待后的独特心情。第三项学习任务是情景探究学习。教师先播放陆游离开村子的图片,同时让学生思考陆游离开时发现这个村子的景象是怎样的?由此引发学生自然地发出感叹:多美的村子啊!接着,在课件上展示两句诗,分别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山清水秀疑無路,柳绿花红又一村”,让大家进行比较学习,体会诗句的意境和表达的差异性。再从此过渡到下一个情景片段: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一下陆游现在的心情吧。教师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演示陆游行走于柳影摇曳的小路,并让学生执起手中的笔,写下当中的情景。基于此,抛出思考问题——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有变化吗?怎么变的?你能读出这种对比变化吗?最后一项任务,让大家在课后思考,这首古诗所要传达的道理是什么?仅仅是写山西村的美丽吗?实则不然,还传达了积极乐观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难题的道理。借助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效率,也切实促进了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活动竞赛,拓宽学生视野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爱好,使其在乐学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课内外活动和竞赛,透过这种开放式、自由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良性竞争,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语文古诗词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活动竞赛环节,往往会涉及大量的课外知识,这是一个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升学习能力的大好机会,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类似的活动和竞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信通过这类活动的参与,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运用和知识理解能力,将得以有效提升。此外,在课内外不同经典古诗词的熏陶下,學生的视野将会进一步拓展,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也将进一步深化,学习情怀将更加深厚,这是徜徉诗海、品味经典的最大收获。
例如,教师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的过程中,就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开设多元教学活动。首先,明确这首诗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抒发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开展学习活动,活动一:趣味抢答活动,即教师出题,由学生进行抢答,看哪位学生答得又快又准确。问题一为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问题二为诗人被大家称为什么?问题三为古诗描绘一幅怎样的场景?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通过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感,同时增强大家对诗意的理解。活动二: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每句诗意。具体的要求为选择一句诗,从词到句进行赏析,如“渭城朝雨浥轻尘”,我们了解到“朝雨”是指清晨的雨;“浥”是湿润、滋润的意思;“轻尘”是指轻飘的浮尘。以此让大家进行逐句逐词的剖析,进而全面深刻地了解古诗大意。活动三:诗词竞赛。教师给出一份古诗词清单,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一周后举办诗词背默竞赛,以此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内外知识,在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增强课外知识储备。
三、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教育观,要学会审时度势,进行创造性的人才培养,开展更具科学性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并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其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指引下高效学习,丰富知识,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孝广.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J].学苑教育,2021(21):73-74.
[2]杨登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0(1):170-171.
[3]姚波.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3):42.
作者简介:张真鹏(1982~),女,汉族,福建龙海人,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第二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