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视角的童话教学

2022-04-19刘丽儿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6期
关键词:习题童话文本

刘丽儿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方式,编写出符合儿童视野的故事。童话以童真童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情节向儿童传递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在阅读中,儿童与文本人物对话,能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语文素养、陶冶艺术情操,丰富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在不同学段中都有童话的编写。一至六年级共入选53篇童话,主要集中于中低年段,甚至还安排了专门的童话单元。第一学段童话类文本共30篇,占入选童话总数的56.6%。可见,童话类文本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童话类文本的教学中,往往会忽略童话元素与个性化思维,只关注“说什么”,而不是“怎么说”。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儿童视角出发,了解学生心理诉求,细细品读文本,让学生带着童心走进文本。

一、巧用插圖设情境,品童话昧

鲁迅在《连环图画:辩护》中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本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

课本中的插图也属于教学资源,是教材的“第二语言”。童话的故事情境强,课文插图能最大限度还原故事情境、突出故事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时,教师应仔细研读课文,把握文本内容,找准情感基调,利用课文插图,巧设情境,使学生人情入境。

低年段的童话多以植物或动物形象出现,贴近学生的生理年龄,如《棉花姑娘》《小蜗牛》《狐假虎威》等。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中穿插了大量的精美插图能弥补第一学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薄弱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童话故事具有很强的情境性的特点,将插图融入课堂,让学生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产生“我就是故事中的那个角色”的意象,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青蛙生长过程。一群天真可爱的小蝌蚪不断游历去寻找妈妈,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最后找到妈妈,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共有三幅插图,生动地展示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遇见鲤鱼阿姨、长出两条前腿遇见鲤鱼妈妈以及变成青蛙遇见自己妈妈的情境。

笔者在教学中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学习课文。老师范读时,在PPT中相机播放课文插图(见图1),让学生初步感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四幅插图中小蝌蚪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借助图片理解变化的过程。

在观察中,学生不仅能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还能准确了解小蝌蚪变化的过程。最后,我将插图转换为小贴图(见图2),让学生在复述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板书张贴,以达到明晰课文内容,确定变化顺序,感知浓厚童话味的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创设童话情境,引领学生从视觉上走进文本,让学生变身为童话里主人公的角色。这样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品味童话中的童真童趣。

二、聚焦语言,品童话美

叶圣陶指出:“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找,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语文教材是学生感知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优秀范本。文本中丰富的言语形式值得学生反复朗读品味。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应聚焦文本语言,发现语言特点。童话类文本的语言风格简洁有趣,遣词造句往往独具匠心,反复之处更是文本情节和言语最精妙之处。童话教学课堂就应该在丰富多彩的词汇里,在趣味盎然的句子间,在浓浓的语文味中,让学生感受童话语言独特的表现力,散发童话真正的魅力。

(一)丰富多彩的词汇

词汇的运用是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词汇的积累是今后阅读学习的基础,也是写作以及语言发展的载体。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词汇。童话类文本不仅词汇丰富,课后习题还会有相对应的字词练习,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中,把握丰富多彩的词汇,落实语言运用训练。

1.积累关键词句

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及二年级上册第21课《狐假虎威》为例。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用词简洁却富有特色,使用了大量和手部动作有关的动词“掰、扛、扔”等,还运用了“又A又B”式词语,教学时需引导学生发现此类词语规律,积累并学会运用。课后习题(见图3)让学生在借助课文插图及动作表演,理解“掰、扛、扔”等动词,进而达到会用以上动词说话并积累的目的。

二年级上册第21课《狐假虎威》用词及课后习题与《小猴子下山》有异曲同工之妙。文本运用大量的动作、神态描写。习题词语(见图4)时从狐狸带老虎吓退百兽的故事情节中提取出来,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情境理解词语意思,并用表演的方式进行内化。教学时,我将习题分步进行,即分一分、想一想、演一演,对学生进行梯度语言训练。

2.拓展短语词汇

童话类文本词汇训练点不仅有课文关键词句,还有对各种形式短语的积累与拓展。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中第一次拓展了偏正结构的短语(见图5)。

“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为偏正结构的短语。教学时,通过句子与句子间的对比朗读。在比较中,学生明确感受到使用偏正结构短语的表达更“绿”,更“白”。

学生初步体会这种形式短语的表达效果,对词语进行积累、拓展,丰富词汇量,使表达更形象生动。

(二)趣味盎然的句子

童言童语,虽质朴,却生动明快,趣味十足。这可以说是童话最大的美丽。不同的人物说出来的话,都来自于儿童日常生活,发自于儿童内心世界,接近儿童口语表达。学习童话类文本中趣味盎然的句子是提高低年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以指导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根据语义作恰当的停顿,能读出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语气。二年级则是在这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能对比独处感叹句和陈述句、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在具体语境中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不同语气。(见图6)

《青蛙写诗》是学生初次接触童话类儿童诗。小诗描写了青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鸣叫来作诗的情景。诗中朗朗上口的拟声词一一“淅沥沥”“沙拉拉”,还有简要易读的感叹句及带省略号句子。“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一个“呱”字通过标点符号的引导,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在《枫树上的喜鹊》中,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有两次对话,对话内容也只有一个单调的音节“鹊”,但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使喜鹊的语音、语调、语气富于变化,富有情感。教学中,笔者抓住标点符号以及提示语,让学生感知句子间的不同,做到根据语境转换语气。

两篇课文的语句轻松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又有不一样的变化。通过学生的想象,可赋予句子不一样的读法。这正是童话类文本语言的妙处。

(三)独特结构的文本

童话的奇妙离奇,源于它独特的文本结构一一反复结构方式。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特点是相似的情节,反复出现。从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童话的特点出发,把握反复结构,可以让学生理清文脉,品味情感。教学中,还能够通过练习结构相似的句式,尝试进行创作,充分挖掘童话课文的价值。

统编版课文中,入选的童话类文本多为反复式结构。如《小壁虎借尾巴》《雾在哪里》《寒号鸟》《开满鲜花的小路》等。

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为例。(见图7)课文第三到五段以对话形式呈现,表达相似、结构相似。第一组句子均在段首,交待小壁虎的去向,语句结构为“小壁虎爬呀爬,爬到____”。“爬”字共出现九次,说明小壁虎爬得远,表现出小壁虎借尾巴的艰辛。第二组句子在段中,反复出现的问句,请求对方借尾巴,表达出小壁虎恳求的语气。第三组句子在段尾,简单有礼的句子表达它们不借尾巴的原因,点明各自尾巴的作用。对结构相似的童话,笔者将教学重点放在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发现规律,即小壁虎到哪里找谁借尾巴,结果怎么样。后面两个自然段可放手自读。学生通过朗读反复式结构,发现其中规律,便可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童话。

三、激活思维,品童话奇

卢梭说:“实际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童话的人物是幻想中的人物,情节是幻想中的情节。在童话里,一切事物都可以赋予人的情感、语言、想法,让事物如人般流露情感,让心中所想如约而至,让理想世界如期待中美好。因此,小公鸡和小鸭子会说话,小雨点有自己的想法,童话的奇在于它充满幻想、神奇的色彩。统编版教材明确指出如何激活学生童话思维,培养想象力。

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为例。作者将生命力赋予雾,使它成为一个淘气的孩子。它将大海连同船只、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都藏起来。教学时,笔者结合课后习题进行引导。课后习题:“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雾都把什么藏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在教学时,笔者先出示学生最熟悉的校园,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语句说一说。有学生关注到校园中的植物,有学生关注到校园最显眼的水景墙。学生的关注点各不相同,但这样的训练既能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又借用童话原有的语句进行语用训练,使学生最终把握童话结构特点,激发童话思维。

笔者认为,在教材外,还能利用已有资源进行童话思维训练。如统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的写话训练:请学生观察下面插图,思考小老鼠正在做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发挥想象,写一写接下来会有什么事情。在写话训练中,学生需要将老鼠当作人来写,通过神态、动作及心理将老鼠描绘得生动形象。其中,还需要发挥想象力,将故事写得有趣。

学生习作节选:

吱吱伸出头往屋里望去。左瞧瞧,右瞧瞧,吱吱发现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它的样子可奇怪了,长长的,还连着许多小方格。不过,这看起来就像是巧克力。吱吱忍不住流下口水。

不料,长格子里突然出现一只大猫,张着大嘴巴。吱吱看着血盆大口,害怕极了,吓得直哭。它一边颤抖着,一边求饶:“猫大侠,您就放我一马吧!我不会和你抢食物的。求求你了!”

学生通过语言、动作,将老鼠吱吱描写得生动形象。“像巧克力”“流口水”向读者展示了一只贪吃又可爱的老鼠。“颤抖”“求饶”充分表现出老鼠对猫天生的畏惧。当学生对童话语言、结构有一定了解,才能点燃想象之火,将自己的童话思维发挥到极致。

巧词妙句是童话的基础,而有趣的思维才能赋予童话灵气,发出光芒,将现实幻化成美好。

童话,有着动人的故事情节、色彩浓厚的插图、生动形象的语言、奇特有趣的幻想。它就像儿童心中那一个个缩小版的世界,美好而真诚。我们应該研读文本,随着儿童的眼,跟着儿童的心,一起挖掘童话中的韵味,享受童话带来的喜悦。

猜你喜欢

习题童话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