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数字化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赋能

2022-04-19聂玉平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3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育人

聂玉平

当前,学生在核心素养层面尚存在短板。全国家校(园)社区共育先进经验推广指导办公室主任刘强认为,这些短板一是学生的人文底蕴不足,即信念和信仰的缺失;二是科学精神薄弱,创新和创造的意识及能力不足;三是社会学习较少,很少参与社会学习;四是健康生活不够,学生的体质或体能已经成为家长担心的主要问题;五是责任担当较少,影响性格与品格的形成;六是实践创新欠缺,能力与毅力不足。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不少家长和教师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上经验不足、方法偏颇,补强以上短板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发力,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突破。

在信息社会背景下,邹城市田黄中学积极探索研究“互联网+家校共育”,利用教育部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家校(园)共育”数字化试点校的契机,走出了一条借助家校共育数字平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路子。

一、组建平台

依托教育部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家校共育数字平台,校长、班主任、学生家长及其全体学生分层、分类注册。同时,学校建立微信群、钉钉群等辅助数字平台进行家校沟通和教育宣传。学校平台具备教师发布活动、指导家庭教育、反馈学校生活、查询使用教学资源、展示作业、评价成果六大功能,从而畅通了家校共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字化“高速路”。

二、构建机制

成立校长任组长、年级主任和部分师生参加的“家校共育数字化”领导小组;重新审核家长学校成员,优化、精简骨干成员,家长教育率达到90%以上,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率达到80%以上;重组家长委员会,七、八、九年级分别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学校领导小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年级组和班主任精干有为、线上线下互动,形成“五位一体”的家校共育机制,成为家校共育数字化合力育人的“生力军”。

三、专家引领

知道才能做到,为提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指导能力,平台邀请全国知名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每周三网上授课,供家长和教师限时免费收看,专家和家长互动交流、答疑解惑。讲座内容重在改变育人观念和教育方法艺术,聚焦青春期沟通、家风家教、学习品性能力、心理健康、增值评价等热点难点,回应回答家长的关切和需求,家长把观看心得体会分享到班级微信群,形成家校共育数字化合力育人的“智囊团”。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生活即教育。家校共育数字平台结合重要节日每周推出实践活动,提出实践活动目标、流程、要求和评价,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活动,完成目标任务。学校也根据当地资源、结合教学进度,指向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素养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学生做中学、玩中学,学中思、学中乐,学生参与,家长协助,教师引导,形成家校共育数字化提升素养的“实验田”。

五、组建志愿者服务队

建立“闪闪红星”志愿者服务队,骨干教师、学生和家长志愿参与,开展帮助学困生、情感驿站、心理疏导、扶贫扶志、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加强了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暖心交流。志愿者帮了别人、快乐自己,成为家校共育数字化合力育人的“先锋队”。

六、成立小记者站

学校按照年级、班级组建小记者服务站,李昊宇、田倍雪、陈晓彤、王连静、王现琴、刘奥翔等记者站站長深入到教室、宿舍、餐厅、运动场,去家庭、社区、种植园、养殖场调查访问,收集信息,通过家校共育数字平台反馈建议。小记者成为家校共育数字化合力育人的“观测员”。

家校共育数字化的运行,使师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逐渐由对立到对话、互信、和谐,越来越多的学生由厌学到有趣、主动、自主,仁爱大同的人文情怀、求善求美的责任担当、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坚持、刻苦、感恩等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得以生长和发展。

家校共育数字化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教师不理解、家长难接受、学生懒散慢、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困惑和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研究。教师为国育才,家长为国教子,应该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师和家长的初心使命和历史担当,田黄中学将持续探索,贡献家校共育数字化赋能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田黄中学模式。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