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2022-04-19周婷

高教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策略

周婷

摘  要:对来华医学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助于培养其健全人格,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型医学人才和打造来华医学教育特色品牌。当前高校对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内容狭窄、教育方法单一及教育队伍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及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合理的高校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体系,提高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思想水平。

关键词: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9-0174-04

Abstract: Having moral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can foster the students' well-rounded personality, cultivate their international medical talents and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liness to China, and build China's own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brand. Nowaday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moral education, such a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narrow educational content, single educational method and inadequate education team.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hould be put forwarded such as updating education concepts, optimizing education content, innovating education method and building a strong team construction to make a reasonabl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moral leve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in China.

Keywords: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strategies

隨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医学留学生生源增长的发力点。根据我国来华留学生大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来华医学学历生约6.86万人,约占当年来华留学学历生总数的26.58%。医学留学生已成为来华留学生群体中除语言类别外的第一大群体,并呈现出总体规模逐年增长、本-硕-博学历层次稳步提升、分布趋于合理的发展态势。来华医学留学生是具有中国品牌特色的优秀国际化医学人才的生力军和中外友好交流的促进者,是中国投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医德医风、临床业务水平都将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因此,充分做好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研究如何做好这个群体的思想教育,是亟须被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做好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来华医学留学生的健全人格

医乃仁术,加之医学专业学制长、课程量大、培养成本高、重视实践教学、行业资质要求严等特性要求,对医学生的教育不但要培养其精湛的临床技能和严谨的科学精神,也要注重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医德。由于语言障碍、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差异、社会支持有限、学业就业压力大等因素,来华医学留学生群体都不可避免地遭遇“文化休克”和遇到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克服其在跨文化适应期面临的学习、情感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增强其自信心、责任心、仁慈心等品质,以健康的心理水平和完善的人格品质去克服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其成长为具备健康心理人格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医学人才。

(二)有助于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型医学人才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契机,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医学国际人才也是接收来华医学留学生的高校自身发展的应有之义。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该标准除了指出医学本科毕业留学生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外,还明确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与思想道德等医学人文要求[1]。通过对来华医学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助于培养其高尚的医德,使其成长为关心病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德术兼备”的医务工作者;有助于引导其主动了解中国、认同中国,从而更加愿意亲近中国、宣传中国,使“一带一路”倡议拥有良好的人脉和人才基础。

(三)有助于打造来华医学教育特色品牌

医学专业建设和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是打造来华医学教育特色品牌的拳头组合。通过高校、教师、医学留学生、社会等多方参与、协同发力,做好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有助于以过硬的留学生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吸引大批留学生来华学医。同时,以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为依托,增强来华医学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融入感,增进其对中国的认知,加深其对中国的理解,有助于通过来华医学留学生提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来华医学教育特色品牌的含金量,让来华医学教育更加国际化、专业化、特色化。

二、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来华医学留学生自身层面。医学留学生群体普遍认为医学学制长,学习任务重、压力大,需要把更多的、甚至全部的精力放在医学专业课学习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提升自我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另外,有些学生不能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认识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也不愿意主動了解和融入中国社会,出现心理适应或社会文化适应障碍。二是高校层面对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有些高校片面追求扩大医学留学生规模,注重形式上的国际化,认为思想教育工作不是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必要内容;也有些高校对医学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较于体系成熟的中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由于医学留学生社会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各异,因此,对医学留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内容差异较大。另外,来华医学留学生入学门槛和入学标准不一、招生渠道狭窄等因素导致来华医学留学生生源质量不容乐观,学生群体素质参差不齐,对其进行思想教育难度较大,最终致使部分高校不能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完善地开展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二)思想教育内容过于狭窄

来华医学留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内容过于狭窄主要表现有:一是实际工作中更偏重法治、法规教育和安全教育,校情、国情教育相对较少。简单地将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等同于遵纪守法教育,更多关注如何保障这个群体的安全和维护这个群体的稳定,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如何引导其更快更好地了解和熟悉学校情况和中国国情。二是医学专业课与思想教育脱节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医学专业课程都由至少一位以上的教师承担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任务重、教学内容衔接等原因,任课教师往往没有太多精力去主动了解和跟进留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他们更偏向于医学知识教学和临床技能传授,有些更认为思想教育只是留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从而忽视了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对留学生进行医学人文、职业道德、价值观引导等思想教育,导致出现唯技术、唯知识、轻素养的现象。三是较少关注医学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有些高校将留学生毕业回国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在华医学教育好坏的重要指标,比较少关心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事实上,由于语言障碍、宗教信仰、饮食及生活习惯差异、医学学业和就业压力大等因素,来华医学留学生较其他学生群体更容易产生跨文化适应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四是没有利用好第二课堂开展医学留学生群体思想教育。医学留学生的课程多为小班教学,导致这个群体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交流机会相对较少,真正参与校内外第二课堂活动的机会也较少,未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在华的学习与生活。

(三)思想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高校针对来华医学留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教育的方法仍比较单一,大多以传统说教和填鸭式单向灌输为主,互动教育和体验实践较少,没有结合医学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没有综合考虑其社会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学习经历、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及医学专业特点等因素。这就造成了部分医学留学生对思想教育产生厌烦情绪和抵触心理。他们不能客观看待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听不进合理的建议和引导,也不愿意主动探索和体验新环境,难以引起情感共鸣和达到知行合一,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四)思想教育队伍不够完善

一方面,当前面向来华医学留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教育主要依赖于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实际上有些高校并未配齐专职留学生辅导员,由一些留管干部兼任部分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可留管干部大多已有招生录取、签证办理、后勤保障等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并没有更多的精力保证精准充分地开展留学生思想教育,而且有些并不完全具备实施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思想教育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欠缺。2017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制定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第42号令)(以下简称《办法》)指出,高校应设置国际学生辅导员岗位,国际学生辅导员配备比例不低于中国学生辅导员比例,与中国学生辅导员享有同等待遇[2]。但保障该支队伍建设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全明晰和完善。对医学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仅要求施行教育者具备较高的外语能力、丰富的外事经验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熟悉我国及国际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国际通行的基础教育体系及主要生源国的基础教育情况,了解医学留学生个体及群体特点。要达到以上要求都亟需这支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高校对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重视程度

更新观念是前提,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已从强调扩大规模到注重内涵式发展和提质增效转变,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功能已逐渐从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培养国际医学人才延展扩大到了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和国际化、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层面。来华医学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认同度及其思想道德水平高低不仅影响着他们能否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务工作者,也将直接影响其学成之后是否能成为文化交流互鉴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一方面,高校必须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重视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认清当前国内、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整体情况和突出问题,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符合来华医学留学生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的思想教育策略。在交流中互学互鉴,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其文化选择,积极影响,不强加于人,尊重学生,也要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尊重学校、尊重中国和中国人民,引导医学留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和提升。同时,也要转变医学留学生对思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和引导来华医学留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主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提高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

(二)优化教育内容,构建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大格局

优化教育内容,构建教育大格局是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坚守课堂阵地,结合医学留学生实际情况和医学院校特色,创新课程体系,将思想教育融入医学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一方面,把思想教育融入医学课程,在医学课程教授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思想教育。学校在充分尊重留学生生源国文化、宗教信仰和习俗的基础上,创新医学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如开设医学哲学导论、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行为医学等课程,加强医学人文与医学专业内容的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医学人文与医疗实践融合,帮助其进一步完善人文知识结构和储备,提高医学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以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另一方面,开设选修课或系列讲座,帮助医学留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国情。学校通过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以跨文化视角和中国学者的立场,在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中讨论中国当代国情、哲学思想、物质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引导医学留学生客观认识和了解中国。另外,讲好普通汉语和医学汉语课程,选择具有正面导向的教学素材。在普通汉语课程教学中以阅读材料、视听材料等形式多样化地呈现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重视医学汉语课程教学,帮助医学留学生解决在华临床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中的语言障碍,使其更好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二是用好第二课堂,培养其知校爱校、知华友华情结。通过组织参观校史馆,用生动的图文和故事引导留学生们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责任担当;既“走心”、又“用情”地组织各项校内文体活动,通过国际交流文化节、汉语沙龙、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留学生们融入校园生活;开展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使留学生了解中国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增强他们对中国的友好情感和认同。开展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竞赛、演讲比赛、摄影比赛、学术论坛等“学在中国”系列活动,使留学生们在中国“学得了”“学得好”,也让其感受到在中国所学“用得上”“用得好”,推动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三是关注来华医学留学生心理健康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学校要高度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提高其跨文化适应能力。精准了解来华医学留学生的心理状况,探索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从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推进趋同管理,注重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跨文化心理咨询、语言文化支持体系、学术支持体系;搭建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平台;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构建来华医学留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及干预机制。在完善的教学、管理服务、支持体系等基础上引导他们如何面对和处置跨文化适应障碍,预防和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使其尽快适应在华的学习和生活。

(三)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

遵循多元文化背景下来华医学留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注重创新教育方法,以留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教育,提高教育实效性。一是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首先要开展正面引导,将医学留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与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将“大道理”化为“微故事”,将“大思想”融入“小活动”,使其在互动中受教育,在参与体验中接受思想教育[3]。二是了解和尊重留学生的个体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留学生个体的文化观念、思维习惯、宗教信仰、个人经历、家庭环境、性格爱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做到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因人而异。三是用好新媒体,以留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善于利用以微信、QQ等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媒体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以视频、音频或文字形式进行直接交流或者以发布新闻消息等方式进行思想教育,了解他们的心声,用正面的积极的声音加以疏导和引导。四是搭建平台,引导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经济、政治、价值观和对外政策的缩影。医学留学生是“中国故事”的受众者,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者。要积极探索寻找互学互鉴与思想教育的融合点,搭建一个有效的德育空间,让其有了解“中国故事”的主动性,培养其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引导其把“中国故事”本土化。这不仅能塑造来华医学留学生群体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将随着医学留学生毕业后回国或到其他国家就业、深造把中国故事生动有效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具体而言,首先对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涵和经典内容融入汉语课程、汉语实践教学、医学人文教育当中,使其掌握和领会“中国故事”的内容和内涵。其次,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其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组织“感知中国”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其体验“中国经济、中国智造”;组织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使其感受中国优秀文化的源远流长。最后,通过融通中外,实现“中国故事”本土化和国际化,提炼出“中国故事”背后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引导留学生在深入体验和系统学习中华文化和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把“中国故事”背后的价值观融入留学生自己的“国家故事”中去,实现情感上的共鸣和价值观上的理解与认同,成为“中国故事”最出色的讲述者和传播者,切实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加强队伍建设,配齐建强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

一是配齐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可持续性发展。辅导员是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的一线工作人员和骨干力量,为了确保教育质量,需切实根据《办法》的通知要求落实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队伍配备,确保来华留学生的辅导员配备比例不低于中国学生辅导员配备比例,同时应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内容,强化责任意识。二是建强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主要体现在如何使这支队伍走向专业化、职业化。要加强这支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构建队伍培养培训体系,有计划地以培训、交流等形式提升队伍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外语水平、跨文化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使其成长为政治站位坚定、业务水平过硬、实践能力扎实的队伍。探索建立完善的留学生辅导员专业职称晋升机制。保障这支队伍能够针对来华医学留学生特点提供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开展思想教育。三是要建立起高校指导下的来华医学留学生自治组织,加大留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力度。在严格遵守国家对高校来华留学生相关管理规定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學校指导下的留学生自治组织,引导留学生群体做好师生双向沟通,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教育,营造一个互帮互助、和谐向上的生活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吴建章,吴强,黄华兴,等.医学院校留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养路径探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70-73.

[2]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EB/OL].[2017-06-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5/t20170516_304735.html.

[3]姚值兴.国际化办学视野下高校境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2):65-69.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