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探析
2022-04-19何秀成唐致刚
何秀成 唐致刚
摘 要:铸魂育人是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的主要价值取向和根本任务。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往往过于注重物质经济的帮扶,未能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文章在铸魂育人视域下,探讨高校资助工作的时代意义,客观分析高校资助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主要针对高校资助工作中“铸魂育人”理念缺失、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合力缺乏和受助学生 “铸魂育人”成才意识缺乏的现实问题,提出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铸魂育人;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9-0085-04
Abstract: Casting souls and educating people is the main value orientation and fundamental task of university funding work in the new era. The current university funding work often focuses too much on material economic assistance,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funding education has not been fully realized.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ege funding work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asting souls and educating people, and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college funding work, mainly focusing on the lack of the concept of "casting souls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the funding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lack of synergy in direc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casting souls and educating talents among the aided students put forward an effective way to construct the funding system for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 exp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funding work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casting soul and educating peopl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nding work
教育是國之大计、党之大计。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的重要论述,可见,铸魂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的主要价值取向和根本任务。铸魂育人的基本内涵,可以分为铸魂和育人两个层次,铸魂即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育人即学习广博知识、培养过硬本领、励志成才担当。
高校工作的本质要求就是铸魂育人,资助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然而长期以来,高校资助工作始终过于注重物质经济的帮助,其精神层面的铸魂育人重要作用尚未完全被发掘。因此,明晰高校资助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任务,探析高校资助工作在铸魂育人层面的时代意义、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真正发挥资助工作中铸魂育人的作用,为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铸魂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工作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意蕴
(一)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是实现铸魂育人核心任务的重要保障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铸魂育人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必然要求高校要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入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在对困难学生经济帮助的基础上,更容易把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和诚信教育等活动融入进来,为高校铸魂育人工作提供重要的活动载体,为实现铸魂育人这一核心任务提供重要保障。
(二)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重要内容
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增进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保障每一位大学生都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2]。每个经济贫困学生的背后都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困难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其家庭脱贫致富、实现梦想的希望所在。也就是说,融入铸魂育人理念的资助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贫困生家庭的民生福祉,有序推进学生资助工作,能够有效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逐步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三)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
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3]”我国正在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必须要以更高遠的历史站位和更宽广的国际视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培育输送有用人才。新时代,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和占比仍然较多,因此,资助工作在对困难学生提供经济帮助的基础上,更重视在资助工作中发挥铸魂育人功能,切实提高贫困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知识文化素养,使他们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保障受助学生成长成才,进而为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
量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2017年12月,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资助、服务、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4]。推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是铸魂育人[5],学生资助工作是铸魂育人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在保障学生成长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还能满足学生成才的多维需求,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将资助工作落实在铸魂育人的核心要求上,成为高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铸魂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中困难生认定的难度加大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在《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教政法函〔2019〕12号)中明确提出,高校学生申请资助时需由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予以证明的环节,改为申请人书面承诺[6],这项便民减负条款极大便利了学生申请认定困难生,但同时提高了困难生认定的难度。首先,认定申请方面,部分诚信缺失的学生谎报家庭实际经济情况骗取学校资助导致出现“申而不贫”,部分心理自卑或认识偏颇的学生隐瞒家境贫寒的真实情况放弃申请学校资助导致出现“贫而不申”。其次,认定依据方面,高校缺乏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认定的标准,部分学生存在申请材料可信度不高的问题,给困难生认定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再次,认定流程方面,高校资助主要有分配指标和人工认定的方式方法,存在资助名额有限、申请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并出现了“申请即助”“轮流享受”“按名额找对象”等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中缺乏铸魂育人的理念
理念主导行动,在高校资助工作中,部分高校仍然以经济资助为主,认为资助金发到受助学生账户,资助工作就结束了,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铸魂育人教育的实际行动。高校资助工作中缺乏铸魂育人的理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和教育缺失,可能滋生受助学生的懒惰心理,认为自己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造成受助学生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的严重问题。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高校资助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任务就是铸魂育人,资助工作者应该牢牢树立铸魂育人的育人理念,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三)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缺乏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合力
高校要在资助工作中实现铸魂育人功能,就必须构建“全员参与育人、全过程注重育人、全方位实现育人”的机制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难以实施资助工作的铸魂育人功能,资助工作者往往忙于冗杂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时时关注并及时开展针对性强的个性化、具体化的教育辅导工作。高校资助工作要实现铸魂育人的重要功能,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协同努力,然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存在原生家庭教育缺位和社会环境育人错位的问题,使得铸魂育人难以落实在资助中。
(四)新时代受资助学生自身缺乏铸魂育人成才的意识
新时代资助工作的目标就是弥补贫困家庭在经济方面的缺憾,教育贫困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就受资助学生本身来说,一方面,由于原生家庭长期物质生活匮乏、 家庭成员的缺失或残疾等问题,他们经历了较多困难和挫折,容易出现自卑、敏感、抑郁和孤独等心理问题,引发不愿与人交往、自我封闭等反常行为,往往对于未来的期许度和自身期待值较低,容易缺乏铸魂育人成长成才的意识。另一方面,受世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和个别不良现象影响,部分受资助学生存在等、靠、要的心态和诚信不足、缺乏感恩意识的状况[7],认为国家资助是理所应当的,学生自我成才意识淡薄,行为养成的追求不足。
三、铸魂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的策略和途径
(一)量化高校资助工作中困难生认定标准
新时代,高校要结合实际构建困难生认定的量化标准,建立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构成要素的数据库,加权后计算困难程度分值,精准识别困难学生。甘肃省学生资助中心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颁布实施了《甘肃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该文件为甘肃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标准及规范,让学生资助工作有标可依。甘肃农业大学在遵循国家“申请人书面承诺”认定的基础上,鼓励建档立卡户、孤儿、单亲、家庭主要成员伤残和发生自然灾害等七类学生自愿提供相关证明,将其直接认定为特殊困难学生,优先享受国家资助。同时,甘肃农业大学借助社会实践和招生宣传活动开展家访活动,如实记录学生诚信档案,严惩资助工作中的弄虚作假,将国家资助精准分发给真正贫困的学生。
(二)深化高校资助工作铸魂育人的功能意识
高校资助工作要充分树立铸魂育人的功能意识,学工部联动其他相关部门开展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和高度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校资助工作由简单的 “经济资助”向着“育人成才”转变,努力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高校要为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资助工作者要掌握受资助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真实需求,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铸魂育人的基本内涵,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生追求,挖掘和肯定学生所具有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实现铸魂育人目标过程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全员参与资助育人。高校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的“四位一体”育人机制,举办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发挥资助工作在铸魂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8]。高校应以暑期三下乡、招生宣传和家长群等方式进行对贫困学生进行家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的同时获得了家庭的有效建议,共同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的同时,一般会与受助学生见面交流,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受助学生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和聆听报告等多种方式,树立劳动服务意识、培养自强感恩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全过程注重资助育人。高校要使资助工作始终贯穿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全过程,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不愁”。入学前,新生会收到高校资助政策宣传资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用于支付学费和住宿费。入学时,贫困学生可以通过 “绿色通道”完成入学注册手续,生活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领取临时困难补助。在校期间,学校主要通过物质帮扶、道德浸润、能力培养和精神激励等方式,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教育。毕业时,针对毕业生群体,国家提供就业补贴,激励学生到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在基层锻炼中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毕业后,学校加强与校友的沟通与支持,设立社会爱心助学项目,真正落实受助到助人的良性发展。
全方位实现资助育人。高校要紧紧围绕铸魂育人的核心任务,从不同角度、不同空间,用不同方式全方位开展资助工作,通过“奖、贷、助、勤、补、免 + 绿色通道”等资助手段,利用各种不同资助育人载体,全方位开展价值观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激发内在成才动力,强化铸魂育人意识
高校应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途径,将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润物无声地融通于受资助学生的培养教育中,为受助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空间和平台,使之内化为受资助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实际行动,由此将个人的人生奋斗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帮助受助学生早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是强化诚信意识。建立健全学生资助诚信档案制度,对于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资助的学生进行严肃惩处,在取消其受助资格的基础上,取消其他评优、评奖及入党资格,教育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良好品质。二是强化责任意识。权利和义务相伴相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权获得国家资助,同时受助学生有义务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学好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强化感恩意识。教育受助学生喝水不忘挖井人,要感恩国家的资助,激发自身内在成长动力,全面发展,努力成才。四是将家庭教育引入资助工作。高校将贫困学生的受助情况、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受助学生家长对国家资助政策有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进而实现家校间的协同育人。
学生资助工作中,甘肃农业大学牢牢把握时代特征与大学生成长规律,通过构建“四+”模式推进铸魂育人工作。“思源助学+价值观”,以价值观教育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学校思源助学的设立者、爱心人士景志竑先生,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分享会,培育并坚定了广大贫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奖学金+励志”,以榜样力量引领学生成长。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通过分享个人励志成长的优秀事迹,发挥朋辈间的榜样引领作用,真正激励身边的学子们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助学金+感恩”,以感恩情怀完善健康人格。在“助学·筑梦·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中,教育引导家庭经济困学生感恩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感恩中成长成才。“助学贷款+诚信”,以诚信熏陶突显铸魂育人。主要通过诚信、征信主题报告,让大学生深刻感悟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四、结束语
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在保证学生求学无忧的基础上,更要注重铸魂育人作用的发挥。铸魂育人是资助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任务,只有牢牢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不断完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在实践中加强工作研究,才能真正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早日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杨晓慧.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6(9):22-25.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4]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5)[2019-07-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5]李忠軍,杨科.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关键:信仰、信念、信心[J].思想理论教育,2019(6):56-62.
[6]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EB/OL].(2019-04-02)[2019-05-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7049/201904/t20190423_379235.html.
[7]李新元.加强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意识培养[J].吉林教育,2012(13):33-34.
[8]蔡克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