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三七粉保留灌肠对轻中度E2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黏膜愈合情况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2-04-18崔卫卫李兰兰
崔卫卫,李兰兰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常见的炎症性肠病,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晰,临床多认为与肠道内环境紊乱等因素有关,我国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1],多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病程长且易反复。活动期可伴有黏液血便、里急后重、腹痛等症状,给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2]。临床治疗多采用常规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对病人症状改善及预后康复方面的治疗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因素损及肝脾,以致气滞血瘀而发病,故治疗应以活血祛瘀为原则。中药保留灌肠是指将中药灌入结肠或直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云南白药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内皮及成纤维细胞因子生长的作用,三七粉活血化瘀,锡类散具有收缩血管、止痛、消炎的作用,地塞米松可减轻炎性症状反应[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云南白药三七粉保留灌肠对轻中度E2型活动期UC病人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10月—2019年12月选择我科89例轻中度E2型活动期U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2~55(34.63±2.71)岁;轻度25例,中度19例;病程1~6(3.23±0.18)年。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1~54(33.95±2.53)岁;轻度27例,中度18例;病程1~7(3.18±0.21)年。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①符合UC[5]诊断标准;②处于活动期的UC病人;③病人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其他胃肠道疾病、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入院后嘱病人充分休息,避免劳累,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活动期病人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国药准字H19980148,规格0.25 g)治疗,每次1 g,每天4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云南白药三七粉保留灌肠,药物组成为:云南白药2.0 g,三七粉3 g,锡类散0.5 g,地塞米松5 mg,将以上药物加入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在病人睡前30 min且排净大小便后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常规消毒肛门,采用凡士林润滑肝门及灌肠管后将灌肠管插入肛门10~15 cm,注入混合后的灌肠液,抬高臀部卧床,使灌肠液尽量保留在肠内1 h以上。每天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
1.3.1 黏膜愈合情况 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Mayo评分系统对两组病人疾病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包括镜下表现、便血、排便次数及医生总评价4项,每项0~3分,评分范围0~12分,分数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
1.3.2 结肠镜下黏膜愈合 结肠镜复查肠黏膜大致正常为显效,肠黏膜炎症改善>30%为有效,经治疗后肠黏膜改善≤3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后分别采取两组病人静脉血5 mL,采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IL-8)水平。
1.3.4 症状改善时间 治疗期间观察两组病人腹痛、腹泻、黏液便脓血便及肛门坠胀症状改善时间。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单位:ng/mL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Mayo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结肠镜下黏膜愈合情况比较
表4 两组病人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单位:d
3 讨论
UC是指病变累及肠黏膜下层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属亚型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腹泻或血性腹泻次数增加、腹痛、肛门坠胀等症状,镜下可见结肠病变部位黏膜充血、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溃疡糜烂[6]。目前临床多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对肠道黏膜功能的恢复却仍有一定局限性。中医将UC归入“肠澼”的范畴,认为由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邪等因素导致病邪积累在肠道,导致病人气血凝滞、大肠传导失司,肠道血络受损而发病,治疗应以活血通络为原则[7]。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已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获得一定优势,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UC的一种措施,可使高浓度中药直接作用于患处,提高肠内血药浓度[8]。云南白药及三七粉具有活血止血的功效,锡类散具有收敛、祛腐、生肌的作用,地塞米松可减轻肠道黏膜炎性症状[9]。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云南白药三七粉保留灌肠治疗UC病人,旨在提高其治疗效果。
炎性因子在UC的发病过程中参与了结肠黏膜损害的过程,IL-6、IL-8及TNF-α等促炎因子水平的升高可加重肠道黏膜的损伤[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治疗30 d后IL-8、IL-6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提示云南白药三七粉保留观察可有效降低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肠道黏膜损伤。美沙拉嗪可抑制过氧化物酶、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同时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分泌炎性因子,从而减轻促炎因子对肠道黏膜的侵害[11]。云南白药三七粉中锡类散是由牛黄、象牙屑、珍珠、青黛等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解毒祛腐、收敛生肌的作用[12],同时可减少肠内细菌菌毛数量,并使细菌不易于附着在肠道细胞上,从而起到抗炎作用,保留灌肠给药可提高药物利用率,作用时间更长[13]。UC病变部位主要侵及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肠黏膜炎症可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反复不愈,Mayo评分是临床评估肠黏膜功能的常用标准,结合结肠镜检测可反映肠道黏膜组织情况[14]。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30 d后病人Mayo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云南白药三七粉保留灌肠治疗UC病人可有效改善肠黏膜组织情况,有利于受损黏膜的愈合。灌肠液经加温后灌入肠道可扩张肠黏膜毛细血管,促进炎症吸收,提高药物吸收率,灌肠液中云南白药具有消肿化瘀、活血止血的功效,可促进溃疡的黏膜恢复[15]。相关研究表明,云南白药可促进血小板释放,缩短凝血时间,可治疗肠道出血[16],同时,云南白药可提高血流量、增加皮质激素的分泌,提高毛细血管渗透性,从而促进炎症吸收、改善局部循环,有利于肠道黏膜的恢复[17]。
UC是一种主要侵及结肠或直肠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炎症,发病后病人多表现为腹痛、腹泻、肛门坠胀及黏液便脓血便等症状[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治疗30 d后肛门坠胀、腹泻、黏液便脓血便及腹痛症状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提示云南白药三七粉保留灌肠治疗可有效改善UC病人临床症状,有利于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灌肠液中地塞米松可对炎症引起的白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活性、血管增生等具有抑制作用,联合保留灌肠可使药物吸收更充分,进而提高治疗效果[19]。三七具有消肿止痛、止血散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中含有三七素、三七皂苷、氨基酸及挥发油等物质,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抗炎的作用,其中三七素可增加血小板数量,缩短凝血时间,从而起到止血作用,有利于黏液便脓血便等症状的改善[20]。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本研究纳入观察指标有限,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颇,此外,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功能也有密切关系,后续应增加相应指标,为临床提供更详细的参考。
综上所述,针对轻中度E2型活动期UC病人应用云南白药三七粉保留灌肠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减轻病人肠道炎性症状,促进肠道黏膜愈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有利于UC病人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