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PFNA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2-04-18陈浩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出血量

陈浩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骨科,江苏宿迁 223800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人群结构老年化日趋严重化,各类骨折病症的发病情况也逐渐严重。 据悉,随着人体年龄不断增长,其身体机能会逐步退化,老年人群受各类疾病的困扰和侵蚀的风险性远高于中青年群体[1-2]。 老年人群由于行动不便,出现意外骨折的风险性更高,同时,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由交通事故扫导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数量显著提高, 严重影响了我国老年居民的生命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3-4]。 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症状,缓解患者痛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但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患者需求的提高, 人们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6]。 故该研究选取该院2015 年1 月—2019 年1 月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9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该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9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术差异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 对照组男20 例,女29 例;年龄52~89 岁,平均(71.56±6.23)岁。 观察组男19 例,女30 例;年龄52~89 岁,平均(70.45±6.11)岁。 纳入标准:①经相关诊断筛查及影像学确诊症状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标准,且手术指征完全;②具一定治疗依从性,谨遵医嘱;③临床病历清晰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具精神、意识障碍、缺乏感知判断者;②合并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无法实施随访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开展研究前,由涉及医师针对对象及家属予以了涵盖医疗内容、 预期结果等内容的全面医疗诠释, 基于研究对象及家属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内容交由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LPFP 内固定治疗方式。 手术于外侧入路行切口,起始于股骨大粗隆下2 cm 定点,向大腿前外侧作8~13 cm 切口,充分暴露股骨大粗隆与胫骨近端。 于大粗隆下1 cm 处就股骨近外端外侧安置LPFP 锁定套筒,安置后需与股骨干及股骨大粗隆完全贴合。 选用克氏针(2.0 mm 直径)沿套筒与导针安置于股骨头软骨面。 之后调整最佳前倾角, 并于C 型臂X 机透视下精确确定克氏针深度,之后安置入松质骨全螺纹锁定螺钉予以固定。

观察组则予以PFNA 内固定治疗。手术切口于大转子上方5~6 cm 位置处起始作5~8 cm 切口, 分离臀中肌与臀小肌。 于大粗隆顶点中央处定位进针点,予空心尖锥开骨窗,置入导丝予扩髓,之后依附于导丝置入PFNA 主钉,于C 型臂X 机透视下精确确定插入位置及深度, 微调前倾角度。 于螺旋刀片于解锁状态下打入股骨颈,保证螺旋刀片的导针处于股骨颈中下1/3 处,最后锁死系统并于远端置入动力或静力固定锁钉。

1.3 随访

两组患者术后均实施负压引流, 基于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适量的恢复性训练。 两组患者均予以3 个月以上的电话随访,并定期影像学复查。

1.4 观察指标

评估比对两组治疗后各项相关指标、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情况。 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 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 同时精确评估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发症包括骨不连、股骨头切割、螺钉断裂、髋内翻和内固定断裂,并发症发生率=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00%。另依据国际Harris 评分法,通过随访从疼痛程度、步态状况、畸形程度、活动能力和日常行为5个维度评价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总分为100分,具体细分为4 个级别:优(90 分以上)、良(80~89 分)、可(70~79 分)、差(70 分以下),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较大幅度短(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相关临床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evant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1 两组各项相关临床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evant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组别 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 值P 值78.67±11.35 62.45±10.52 7.337<0.001 10.21±2.24 6.15±1.33 10.909<0.001 324.23±46.56 192.24±24.65 17.538<0.001 55.35±12.34 36.63±8.54 8.732<0.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88%)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hip function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随着人年龄增长其身体机能不断下降, 诱发骨质疏松的风险性会逐步提高[7]。 据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群出现骨折的重要原因。 老年人群由于身体状况较差、骨质疏松、骨组织量减少、骨密度异常降低等问题,极易出现骨折等现象。 同时,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群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风险性会进一步提高[8]。 临床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往往采用简单的复位、重力牵引等常规保守治疗措施, 但该治疗方式会加大急性肺炎和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性,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和多重内固定手术逐渐被推广和应用[9]。 与传统保守型治疗方式相比,该手术治疗方式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骨折问题,帮助患者融入正常生活。 多重内固定手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极大地改善了手术效果,减少了手术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治疗时间, 但其创伤性较大、 患者术后难以快速恢复,还需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0]。同时,由于老年人群年龄较大,随着年龄增长其各个器官和系统逐步退化,加之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其骨头脆性增加、韧性降低、骨量减少, 髋关节受外力影响后出现骨折的风险性大大提高,而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11]。此外,老年人群大多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肺心病等慢性器质性疾病,导致许多药物不能使用,加大了保守治疗难度。 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极为重要[12]。

近年来,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更新,微创手术逐步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方式因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逐渐得到认可[1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属于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通过螺旋叶片的稳定支撑和抗旋转能力,维持基本的功能。 同时,相较于其他治疗方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方式适用于各类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 不仅缩短了治疗时间,还能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14]。 依据国内学者钟声[15]研究结果提示,接受PFNA 内固定手术治疗的A 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手术时间(52.7±7.9)min、手术出血量(120.4±17.2)mL、术后引流量(70.3±13.7)mL、切口长度(6.3±1.5)cm]均显著优于B 组患者[(63.9±7.6)min、(231.6±22.7)mL、(81.6±14.3)mL、(11.2±2.4)cm];且A 组患者术后髋关节恢复优良率(91.18%)明显优于B 组(73.53%);并发症发生率(5.88%)也显著低于B 组(23.53%)。 而该研究中,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观察组手术时间(62.45±10.52)min、切口长度(6.15±1.33)cm、 术中出血量 (192.24±24.65)mL 及术后引流量(36.63±8.54)mL 均短(低)于对照组(78.67±11.35)min、(10.21±2.24)cm、(324.23±46.56)mL、(55.35±12.34)mL)(P<0.05)。表明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量更少,切口长度更小,不仅减轻了患者的治疗时间,避免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还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帮助患者快速融入正常生活[16]。 该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8.37%)(P<0.05)。 究其原因在于,相较于传统内固定手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采用空心设计,所做的切口长度更短、面积更小,更有利于从股骨粗隆顶部插入髓腔,减少血液供应时对患者股骨颈和骨髓腔的损伤,缩短治疗时间和手术时间, 便于患者术后骨折部位快速愈合,极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7]。同时,远端的锁紧螺孔可方便医生进行动态锁定和静态锁定, 用最长的简短和凹槽设计方便插入,减少局部应力集中问题,减少骨折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微创特性,更有利于患者恢复[18]。该研究中,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88%)高于对照组(71.43%)(P<0.05)。该项结果则进一步证实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优势, 该治疗方式对患者的髋关节损伤更小。 该结果与国内学者钟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印证了研究的真实有效。

综上所述, 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效果显著,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缩小手术切口,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出血量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假体断裂的研究进展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