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

2022-04-18杨红珍

百科知识 2022年7期
关键词:螽斯草虫鸣声

杨红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在民间及王廷贵族中传唱的诗歌,共311首。在这些诗歌中,涉及昆虫描写的诗歌共有19篇,其中,“风”诗8篇,“雅”诗10篇,“颂”诗1篇。在这些篇章中,除了两篇是借助昆虫的生活习性来描写时令转换之外,其余的都是借助昆虫表达一种情感,比如,思念、凄苦、劝诫、讽刺、斥责、欣赏、美好愿望等。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诗经·召南·草虫》

《诗经·召南·草虫》是一首描述孤独的女子思念远方的爱人、渴望与他相见的诗歌。全诗第一章通过“喓喓草虫,趯趯阜螽”的欢快与女子见不到恋人的伤春悲秋形成鲜明的对比,草虫的欢唱和阜螽的欢跳正是昆虫的求偶行为,看见这些,女子“未见君子”时,更是“忧心忡忡”,只有“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才能“我心则降”。在另一篇《诗经·小雅·出车》第五章中同样使用了这句话:“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这里则描写了战争使人们饱受凄苦,相爱的人不能相见的残酷的现实。

关于草虫,历代有很多注释,有些人认为专指某一种鸣虫,有些人则认为是泛指草丛中会鸣叫的昆虫。清戴震《诗经补注》曰:“草虫,则凡小虫草生者之通语也。”清汪梧凤《诗学女为》曰:“闻其声,泛曰草虫而已;见其物,乃曰阜螽……草虫本无定指。”三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则认为:“小大长短如蝗,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清徐鼎《毛诗名物图说》支持这种观点:“愚按诸家说,草虫纷纷,惟陆疏似蝗者为是,但非灾虫不可谓蝗耳!”清郝懿行《尔雅义疏》以为虫、螽古字通,草螽即草虫,济南人谓之聒聒,即今人所说的蝈蝈。目前,大多数现代文献也都认为草虫即蝈蝈。距今3000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已经被蝈蝈的鸣声所吸引。现今,蝈蝈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识。提起蝈蝈,那悦耳的声音是否会立刻在你的耳边萦绕?

蝈蝈作为一种鸣虫,从古至今广受人们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鸣声响亮,也因为它长相讨巧,更重要的是,蝈蝈的“蝈”与国家的“国”同音,所以才有了“万蝈来朝”的故事。关于“万蝈来朝”有多个版本,但不管是哪一个版本,都是皇帝希望在自己的管理下国家能强盛,其他国家都臣服于我国,每到年关都能看到万国来朝的景象。一些聪明的大臣知道做不到却又不敢违抗皇命,就想到用一万只蝈蝈来代表万国的方法,等到皇帝一上朝,一万只装在笼子里的蝈蝈开始“国、国、国”地叫成一片。仪式过后,心情大好的皇帝就会把这些蝈蝈赏给在朝的王公大臣,所以很多王公大臣家里也会蓄养蝈蝈并听其鸣声。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非常喜欢蝈蝈,因此清宫里设有专门繁育蝈蝈等鸣虫的机构。末代皇帝溥仪也是一位蝈蝈爱好者,据说小时候上朝时也把蝈蝈带在身上。电影《末代皇帝》里有这样一幕,当年仅有3岁的溥仪在登基大典时,对大臣的朝贺毫无感觉,却寻着声音找到了某位大臣怀里揣着的蝈蝈。

因为蝈蝈的鸣声也像“官、官、官”的声音,而且蝈蝈的后足强劲有力,善于跳跃,也有升官的意思,因而蓄养蝈蝈的官员大臣越来越多,据说清朝八旗子弟没有不玩赏蝈蝈的。

蝈蝈的形体、鸣声和美好的象征赋予了它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也多次出现在文人雅士的绘画作品、玉器摆件以及鼻烟壶等工艺品上。其中,蝈蝈白菜是最著名的玉器摆件。对国家而言,寓意国有万财,国家兴旺;对个人而言,则意味着招财纳福、步步高升!因为寓意好,所以除了玉器,还有用金、银、骨骼等材料雕刻或者铸造的蝈蝈白菜。

蝈蝈也是平民百姓的爱宠。直到现在,很多地方走街串巷卖蝈蝈的自行车旁总是围绕着不少小孩子,缠着家长给他买一只蝈蝈带回家。女人们喜欢把蝈蝈笼挂在屋子里或者院子里听声,男人们则喜欢把蝈蝈笼藏在口袋里,便于随时拿出来把玩,在别人面前炫耀,或者三五人坐在茶馆里喝茶聊天时,拿出各自的蝈蝈互相品鉴一番。在很多街头小店里,有创意的店主会在门口或者店里挂一只精制的蝈蝈笼,让客人在挑选商品的同时,能够欣赏到舒悦的虫鸣声,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蝈蝈属于直翅目、剑尾亚目、螽斯总科、螽斯科,正式名字为优雅蝈螽。此外,还有很多俗名,如蚰子、秋哥、叫哥哥、短翅蟈蝈等。在古代,蝈蝈也叫“蛞蛞”或“聒聒”,这是根据它的鸣声而命名的。蝈蝈的体形比螽斯科其他昆虫要粗壮得多,体长四五厘米,体色也有翠绿色、深绿色、草白色、铁皮色、褐色等多种。蝈蝈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那硕大的头部,颜面很长,口器很大又极其锐利,就像长了两排坚硬的牙齿。蝈蝈的触角又细又长,超过了体长,共有30多节。两只复眼虽然小,但圆鼓鼓的,看起来炯炯有神。前胸发达,前胸背板盖住了中胸和后胸,形成了马鞍形的脖项。后足长而健壮,有极强的弹跳能力。蝈蝈的后翅退化,前翅短小,只有身体的三分之一长。就是这对短小的前翅却发出了优美的鸣声,当然这是雄蝈蝈的本事,雌蝈蝈就没有这个能力,不过它们好像不需要歌唱,只要听力好就行。雌蝈蝈的“耳朵”长在两个前腿上,凭借自己的好耳力,它们总能找到那个叫声最大、身体最强壮的雄蝈蝈作为自己的“新郎”。雌蝈蝈的屁股上拖着一个又长又结实的产卵器,长度几乎跟它的体长差不多,怎么看都是个累赘,但传宗接代就全靠它了。

蟈蝈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在形态上差别不大,只是若虫的体形较小,翅也没有发育完全,性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蝈蝈一般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在第二年4、5月间若虫孵化,经过4次脱皮之后,在6、7月发育为可以鸣叫的成虫。蜕皮时蝈蝈一般头朝下,用3对足抓住小树枝倒挂在灌木丛中。紧接着头胸蜕裂线开裂,头部从蜕裂处钻出来,之后是前足、中足、后足,再之后是长长的触角全部出壳,最后腹部蜕出。整个蜕皮过程需要一个多小时。蝈蝈蜕皮之后有吃掉蜕下的皮的习惯,这可能是因为蜕皮消耗的能量太多,需要及时补充体力。成虫的寿命大约80多天。雄蝈蝈在野外基本上都是独居,它们具有很强的领域性,通过鸣声来标记自己的领域。雄蝈蝈喜欢站在灌草丛的高枝上,通过优美的鸣声来吸引雌性个体前来交配。交配完成以后,雌蝈蝈在8、9月间把长长的产卵器插入土内开始产卵,一只雌蝈蝈一生可以产250~450粒卵。

蝈蝈在我国分布很广,遍布大江南北,甘肃、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是野生蝈蝈的主要分布地。北京的燕山山脉、山东的沂蒙山脉以及山西、河北的太行山脉则是优良蝈蝈的主要产地,市场上秋天售卖的野生蝈蝈大多来自这些地区。北京的平谷和房山一带以盛产黑色大铁蝈蝈著称。因为铁蝈蝈的体色发黑,很像铁皮的颜色,所以也叫铁皮蝈蝈。

蝈蝈属于杂食性昆虫,但更偏向于肉食,喜欢吃各种小昆虫,饥饿时它们也会自相残杀。如此凶猛的吃相为农作物除掉了不少害虫,所以蝈蝈是可以用于生物防治的天敌昆虫。

蝈蝈的生存跟温度有极大的关系,比如低于25℃,蝈蝈就不再鸣叫了。随着天气转凉,到了9月末,蝈蝈基本上进入了生命的尾声。所以冬天赏玩的蝈蝈都是人工在室内繁育出来的。清末至民国时期在京津地区冬天玩赏蝈蝈最为流行,不过那时候冬蝈蝈的繁育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以价格比较高,只有生活殷实的有钱人家才能买得起,现在冬蝈蝈已经成为平民化的鸣虫了,市场上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蝈蝈售卖。

蝈蝈喜欢站在草丛、小灌木的高处引吭高歌,这样它的声音会传得更远、更广,以便吸引更多的雌蝈蝈。蝈蝈的歌声响亮高亢,它们喜欢烈日当头的感觉,阳光愈强,其鸣声愈响亮。一只蝈蝈唱歌没有意思,它们喜欢在“歌唱比赛”中让雌蝈蝈发现自己的“才华”,给雌蝈蝈更多的选择机会,所以往往是一只开始鸣叫就会引起其他个体跟着鸣叫,从而形成了田野上的大合唱。

蝈蝈的歌声是通过一对前翅相互摩擦而发出的,有敲击金属的感觉,而且声音响亮,可以传至一二百米远的地方。确切地说,它们是在演奏,而不是歌唱。蝈蝈的左前翅覆盖在右前翅上。雄蝈蝈左前翅基部的一条横脉变粗,横脉上有一系列发音齿,特化为音锉;右前翅的后缘基部骨化为刮器;右前翅的基部还有一个透明膜质状的镜膜,是发声的共鸣区。这3个部分组成了蝈蝈的发音器。右前翅上的刮器与左前翅上的发音齿摩擦发出声音,再通过镜膜产生共鸣,扩大声音的强度。蝈蝈在发声时,马鞍形的前胸背板会翘起,双翅也会随着背板的翘起与虫体形成一定的角度,通过双翅的反复开合产生悦耳的鸣声。它们双翅开合的速度非常快,以至于蝈蝈在鸣叫时,双翅看上去是虚化的。

雌雄蝈蝈一生要经过多次交尾。歌声传情是交尾的第一步,雄蝈蝈用优美的歌声把雌蝈蝈吸引过来以后,双方开始交尾。一旦选中自己的“情郎”,雌蝈蝈会相当的主动,爬到正在鸣叫的雄蝈蝈的背上,这时候,感受到爱的雄蝈蝈随即停止了鸣叫,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将外生殖器贴近雌虫腹部末端,然后不断地张缩腹部,排出乳白色精包,挂在雌蝈蝈的生殖器末端。得到了精包的雌蝈蝈随后向前爬动,而雄虫则向后爬动,两者分离,交尾完成。因为雄蝈蝈并没有把精子送入雌蝈蝈的体内,所以交尾结束之后,雌虫还要咬食精包,而精疲力尽的雄蝈蝈则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恢复体力,再次产生精包。

雄蝈蝈的精包由三部分组成,最外层是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精护,里层是精荚,精荚中包着的是精液。交配后,雌蝈蝈会寻找一个安全隐蔽的地方,只吃精包,不再取食其他食物。吃精包对雌蝈蝈来说非常重要,首先,在咬食精荚的过程中,可以把精子挤入它的贮精囊中,这样卵子才能受精,其次,精包的营养成分可以保证它有力气产卵,而且营养成分还可以进入受精卵内,提供后代生长发育的能量。这也是蝈蝈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生存策略,精包的营养不但可以提高雌蝈蝈的产卵率,还可以提高后代的存活率。由于精包堵住了雌蝈蝈的生殖孔,所以只有将精包全部食完,雌蝈蝈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次的交尾。

雌蝈蝈一般会选择个体较大、鸣声响亮的雄蝈蝈进行交配。实际上雌蝈蝈的择偶标准并不是体重和体形,而是鸣声。雌蝈蝈会优先与鸣声响亮的雄性进行交配。在雌蝈蝈看来,具有这种鸣声的雄蝈蝈才是身强力壮的,其体重和体形也许并不是最大的,但产生的精包是最大的。雌蝈蝈取食较大的精包后,受精卵获得了较多的营养,所以后代成虫的个体也会较大,体重也会较重,质量也会更好,在与同性的竞争中获胜的概率更高,更有机会延续自己的基因。

蝈蝈是全民的爱宠,不用看身形,只要听见那种金属般“聒、聒、聒”的声音,就知道是它。不过有一种螽斯跟蝈蝈长得极为相似,一般人很难将它们分清,它就是吱拉子。这个名字看起来也是根据它的鸣声谐音出来的。确实,吱拉子的鸣声没有蝈蝈的好听,没有一点清脆的金属之声,也没有寓意好的谐音,只有低沉的带着杂音的“吱拉吱拉”声。所以,没有多少人喜欢吱拉子。

其实,吱拉子虽然跟蝈蝈长得很像,但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吱拉子的翅要比蝈蝈长很多,基本上都超过了腹部。所以忽略其他特征,只要观察它们的翅就能分清蝈蝈和吱拉子。

吱拉子又名暗褐蝈螽,因为它的翅比蝈蝈长,所以也叫长翅蝈蝈。翅长有利于飞行,所以又叫飞蝈蝈。吱拉子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尤其是北方居多。在北方,因为吱拉子比蝈蝈出现的早,一般在初夏就会大量发声,也算是自然界最早的虫鸣声。虽然吱拉子的叫声细直而单调,但在其他鸣虫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它的鸣声还是可以愉悦到忙碌的人们。

蝈蝈只是螽斯科的一个种,而螽斯是螽斯科昆虫的统称。螽斯属于世界性分布,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全世界已知螽斯种类7000余种,我国已知110多属400余种。螽斯的体形通常为中型至大型,较粗壮;触角丝状,超过体长;前足胫节基部有听器,后足腿节发达,有4节跗节;雄性前翅具有发音器;雌性的产卵器发达,呈剑状,有6个产卵瓣。

螽斯的种内通信主要依靠鸣声来完成,雄虫的鸣声对同种的雌虫有极大的吸引力,能诱导雌虫朝着自己快速运动。螽斯的鸣声与系统发育和物种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螽斯的鸣声特征稳定,既具有科和属的共性,又具有种间的特异性。鸣声特征的差异性在辨识形态上难以区别的物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疑难种和近缘种。因此,鸣声特征可以在螽斯科昆虫传统分类的基础上起到辅助鉴定的作用。早在19世纪,一些学者就已经借助昆虫的鸣声特征进行物种鉴定,并提出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昆虫鸣声分类学,之后不断有学者对昆虫的鸣声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一项分类鉴定特征。目前,利用鸣声特征进行种类鉴定已成为分类学上的一种手段,随着昆虫声学的迅速发展,这种鉴定手段会更加准确而便捷。

螽斯科昆虫在物种分化的过程中,发音器的结构也发生了分化,因此在种间区分鉴定中,发音器的结构也可以作为一项分类特征。螽斯发音器结构在种内具有稳定性,相同环境条件下个体间差异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螽斯雄性音锉虽然都属于长条状,但不同的种类音锉的弯曲度有差异,其上发音齿的数目、形状、长宽比以及齿的排列方式也有差别。同一属的螽斯音锉和发音齿的属性均有相似之处,比如,蝈螽属的音锉上的一排发音齿,分布在两端的发音齿较小,而且齿间距较短,在中部的发音齿较大,且齿间距较长。同一属的螽斯,其镜膜的属性也有相似之处,比如,草螽属的镜膜比较薄透,华绿螽属的镜膜较厚且不透明。

昆虫鸣声研究不仅可以在相似种和近缘种方面起到鉴别作用,还能识别同种昆虫不同地理种群的分化程度。昆虫也有“方言”。不同地理种群不仅形态特征出现了分化,雄虫的鸣声特征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化。鸣声特征的分化也许会推动地方种群的分化甚至地理亚种的产生。

蝈蝈文化源远流长,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在全民赏玩蝈蝈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出现了材质多种多样、造型五花八门的众多蝈蝈笼。

民间所用的蝈蝈笼基本上是用草茎、麦秆、高粱秆皮和竹皮编制的,这些材料在农村随处可见,而且制作简单,也不需要其他工具,做成的笼子精巧别致,主要是圆形和塔形。麦收季节正是蝈蝈在田间叫个没完的季节,忙碌收麦的人们在短暂的休憩之时还会利用身边现成的麦秆编一个蝈蝈笼,几分钟的时间一个蝈蝈笼就做好了。当然也有专门编制这些蝈蝈笼卖钱的。另外还有用木棍所作的蝈蝈笼,这个需要简单的工具,将木材裁成需要的粗细和长度,还需要利用榫卯原理将木棍安装好。这种蝈蝈笼一般都做得比较大,有的还做成了上下两层,可以同时放两只蝈蝈,造型很像一座房子,甚至精制到有各种造型的房檐。

蝈蝈葫芦是从明清时期一直流传至今的虫具,在北方用于蓄养冬蝈蝈。北方冬天天气较冷,葫芦保暖性较好,只在盖上留出通气的小孔即可,很适合冬天饲养蝈蝈。葫芦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棒子形、柳叶形、鸡心形、奶瓶形……有些葫芦是天然长成之后由人工挑选出来,有些葫芦是通过模具先做出一个形状,在葫芦刚长出来时就把它放在模具里,最后长成模具的样子。葫芦选出来以后,还要在上面绘制一些吉祥、漂亮的图案,比如花鸟虫鱼、山水园林等,最奇妙的莫过于在葫芦上绘制蝈蝈图案,可谓内外呼应,相得益彰。

此外,还有利用玻璃、陶土、金属、贝壳,甚至金银制成的各种造型的蝈蝈笼。饲养蝈蝈的器物也给蝈蝈的玩赏增色不少,可以说,蝈蝈笼也是蝈蝈文化的一种体现,甚至欣赏蝈蝈笼也成了玩赏蝈蝈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螽斯草虫鸣声
又是年尽别离时
口袋(外一首)
扬子鳄幼鳄求救鸣声声谱特征及个体签名
草虫的画法(八)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草虫的画法(五)
钱松喦《南瓜草虫》
夜半虫鸣
我和白额螽斯的故事
螽斯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