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22-04-18李晓琴李家鑫黄利亚王晓龙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4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李晓琴 李家鑫 黄利亚 王晓龙

摘要:口蹄疫属于世界A类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高发病率、流行广、难防控等特点,主要危害牛羊等哺乳类动物,有可高达50%的病死率,对羊的养殖业产生严重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羊的口蹄疫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介绍,提出羊口蹄疫的防控措施,以期为羊口蹄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口蹄疫;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主要感染偶蹄兽,其中又以猪、牛、羊最为易感。易感动物在患口蹄疫后,在口腔黏膜和蹄、乳等部位会出现水疱或溃烂,故称之为口蹄疫。该病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我国农业农村部将该病列为一类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将口蹄疫列为 A 类动物疫病之首,可见口蹄疫的危害性。虽然该病有高传染性和高发病率,但只要了解羊口蹄疫的发病规律以及流行特点,完全能够在羊养殖的实际生产中做到有效预防,对羊的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病原学特征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为该属唯一成员。病毒粒子直径约为 27nm,呈六角形或球形。该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具有明显的多型性以及易变性,目前主要分为7个血清型,分别是A 型、O型、C型、SAT1型、SAT2型、SAT3型和 Asial-Ⅰ型,同时每种血清型还有多种亚型,不同型病毒的疫苗无法产生相互免疫。口蹄疫病毒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耐干燥和低温,对常见消毒剂如醇类、酚类、氯仿等不敏感,对高温、某些酸碱特别敏感,在短时间内就能灭活[1]。

2 流行病学

口蹄疫病毒有多种传播途径,不过以直接接触传染为主,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畜(隐性感染动物)、病畜及其排泄物。空气也能够传播口蹄疫病毒,病毒在环境中形成气溶胶,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健康动物吸入后则发病,空气传播的距离非常远,可达数十甚至上百公里。羊感染口蹄疫存在约5d的潜伏期,最长可达14d,根据具体环境情况潜伏期有一定变化,羊感染病毒后3d左右发生病毒血症,存在约5d的稽留期。相较于牛和猪来说,羊感染病毒后的临床症状更轻,产生的病变也更轻微,口腔黏膜部位產生的水疱较小,水疱性病变不明显,咂嘴、流涎等其他并发症状也不明显,同时病变消失时间短,容易被忽略。蹄部仅出现小水疱,快速恢复消失,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没有出现继发感染的羊在约12d后就会恢复健康。成年发病羊抵抗力强,死亡率通常不高,但发病羔羊死亡率高。在主要血清型中A型、O型流行强度最大,危害也最大,范围最广,其次为SAT2型[2]。2011年6月后全国均未检出Asia1-I型阳性样品,我国已于2018年起停止Asia1-I型口蹄疫的免疫。口蹄疫的流行并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是具有明显的季节规律,不同地区的流行季节不尽相同,多于冬春发生流行。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口蹄疫病毒感染动物后,经由皮肤表面的破损、呼吸道黏膜、消化道侵入机体,侵入上皮细胞后不断繁殖,口腔内齿龈、乳房、皮肤等部位上皮组织内产生原发性的水疱,继而变成水疱或者溃疡样病变,情况严重的感染甚至能蔓延到气管、咽喉、前胃等黏膜[3]。3d左右后病毒会进入血液,机体会出现体温升高及全身性的症状,患病羊体温可升高到41℃,精神状态会随病情不断变差。根据水疱的发展,会融合后而破裂,此时体温会回归降至正常,血液中的病毒不断被清除减少,症状开始出现好转,病畜进入到恢复期。部分病例水疱破裂后不会愈合,而是变为糜烂、溃疡,会伴随出现跛行、流涎、倒地不起等情况,幼畜特别易发此种情况。当心肌被血液中病毒制造的大量毒素所损害时,原发性水疱成为通道让大量病毒进入血液导致病毒血症,此时动物出现死亡。

良性症状通常在患病后一周即可自愈,死亡率约为2%,是常见的类型。病变主要是皮肤及黏膜发生烂斑或水疱。山羊绵羊的水疱大多发生在蹄趾间与底部,多因发生细菌感染而出现蹄匣脱落的情况,而母羊则多伴发流产。恶性症状在患病后出现病情恶化,出现糜烂的部位往往会继发感染,继而化脓、坏死,严重会致出现卧地不起的情况,发生心肌炎、急性肠胃炎的子畜会突然死亡。其他症状包括食欲废绝,停止反刍,心跳节律不齐、加快,最终出现全身性的衰竭,死亡原因多为心脏的麻痹。恶性症状多见于强致病性的病毒的特急性病例或抵抗力弱的动物,也可由良性病例恶化引起,死亡率可高达50%。病死动物的剖检可见心包腔积液,心内外膜可见弥漫性点状出血,心肌的切面呈淡黄色或者灰白色,并可见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条纹状出血,分布于正常红棕色心肌中,眼观类似老虎斑纹,俗称“虎斑心”,为该病特征性病变。

4 防控措施

防控的总方针是预防为主,包括提升家畜的饲养管理水平,科学严格的免疫程序等,做好日常防治工作对预防羊口蹄疫来说相当重要。饲养场在进行新种群引种时需要确保检疫的完成,引入牲畜不应选择在出现过疫病的地区,防止染疫动物的流入,切断传染源。日常管理容易疏漏的消毒环节也要严格执行,动物的生活空间依据养殖标准按时清洁消毒通风,尤其在传染病容易发生流行的时期,预防工作更是不可大意。

4.1 提升家畜的饲养管理水平

首先是要按照家畜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日粮,采用科学高效的饲喂方法,按照标准定期打扫卫生,保持良好的圈舍环境,进出圈舍需要更换专用的衣服鞋子并消毒防止携带病原体。然后是严格的消毒工作,能够有效杀灭口蹄疫病毒的消毒剂主要包括氨水、氢氧化钠、环氧乙烷及10%生石灰等,日常的圈舍消毒可使用氢氧化钠和甲醛溶液,每周消毒两次,疫情高发期可提升消毒频率,最好定期轮换选择消毒剂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不得混用、串用舍内工具,避免造成交叉感染。有条件的养殖场提倡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减少引种带来的传染风险,消除传染源。羊群新引进后需要至少30d以上隔离,经过严格检疫检验确保安全后才能合群饲养。有老鼠的圈舍需定期灭鼠杀虫,动物排出的粪便应收集起来统一处理,最好能有效利用起来。高素质的饲养员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对饲养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能够更好的预防口蹄疫等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4.2 科学严格的免疫程序

對于口蹄疫的预防来讲,定期免疫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饲养管理者应当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操作,定期将易感动物集中起来进行疫苗接种。对口蹄疫而言,成年羊每次免疫可注射3mL疫苗,每年应免疫注射2次,春秋各1次。羔羊在4月龄时可首次免疫,注射1mL疫苗,第2次疫苗接种需待6月龄后进行。同时应建立免疫档案,因各种情况未能按时完成免疫程序的,应及时补免不得遗漏,做到动物群体的全体免疫,降低感染口蹄疫等传染病的风险[4]。确保免疫接种的覆盖率的同时,疫苗质量也不可忽视,采用的疫苗产品应符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的标准。完成免疫后的免疫水平监测也必不可少,对于各级动物防疫部门的检测机构抽查应当积极配合,抽查到的抗体不合格的,及时进行补免流程。

4.3 出现疫情的措施

在口蹄疫等传染病发生流行时,遵照政府防疫部门的防疫要求,对疫区进行第一时间封闭,阻止疫情蔓延扩散造成更大的流行。封闭疫区要尽早,对于新发现的疫情应当立即上报,同时进行封闭隔离,保证以最快速度控制疫情。做好疫区划分,对每个小区域都要进行防控,隔离范围应缩到最小,尽可能减少损失[5]。做到防控早,封锁快,监控严,范围小,确保不会有更多的动物染疫。

发现的病畜应隔离治疗,封锁隔离所在的养殖点,用0.2%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全面彻底消毒2次/d。对于病死畜及其污染物一律采用深埋处理,处理完后彻底消毒。对病畜的护理治疗应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及时进行。护理时可将病羊隔离在清洁的栏内,促使患病动物多饮清水,提供柔软的饲料。 可用胃管饲喂吃食有困难的病畜,饲喂时需要有耐心,喂易消化的食物。对病畜进行治疗时,可用碘甘油涂擦口腔溃烂处,甲酚皂溶液洗涤病畜蹄部,洗完擦干后涂上鱼石脂软膏,最后使用绷带包扎好伤处。用3%硼酸水洗涤患病母羊乳房,再涂以碘甘油和青霉素软膏,为了防止乳房炎的发生还需要定期挤奶。对于无法治疗的或者没有治疗价值的羊群进行扑杀,才能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当全部病畜都完成屠宰后14d内未再出现新的病例或者所有病畜痊愈时,经过全面彻底消毒后才能够解除疫情封锁。

5 结语

口蹄疫是一种烈性动物传染病,对全球的畜牧业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口蹄疫的传播和流行的制约。尽管羊口蹄疫的死亡率并不高,但是口蹄疫病毒传播途径广、速度快,防范羊口蹄疫的传播流行,为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对羊口蹄疫快速有效精确的鉴定,对于羊口蹄疫的防控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对该病的诊断、防治技术需要不断的钻研进步。同时在日常的防疫中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防控办法,对疫情进行有效控制。

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带动了传染病领域的全面进步,无论是养殖理念还是饲养管理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对于羊养殖业来说,羊口蹄疫不再是谈之色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做的到位,了解疫病的发生流行原理,就能够心中有底,发生疫情时才不会慌乱,做到快速控制疫情。

参考文献:

[1]李晓茹.羊痘、羊口疮及羊口蹄疫鉴别诊断[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6):45-46.

[2]刘凤祥,郭亚利,张素娟.牛羊口蹄疫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138-140.

[3]李春丽.牛羊口蹄疫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7):91-92.

[4]张云秋,孟磊方,刘亚,等.牛羊口蹄疫诊断和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23):165-166.

[5]李冰,王涛,郑勇.羊口蹄疫的流行诊断与预防初探[J].饲料博览,2020(7):70.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