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展现中国军工科技力量
2022-04-17杨关
杨关
现代体育竞技早已离不开高科技的助力,在本届北京冬奥会中更是如此。从日常训练到比赛装备,都闪耀着时代最前沿的科技力量。
科技创新,是冬奥筹办最为鲜明的底色,国家为此重点研发计划设立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本届冬奥会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科技冬奥映射着时代发展的风采,军工人也用军工科技力量助力实现了科技冬奥的目标。
国家体育场“鸟巢”行云流水般转场变幻的舞台,给全世界亿万观众带来极致享受的视觉盛宴。飞流直下的“银河”瞬间凝结成巨大的冰立方,一朵朵雪花被置于“冰面”上,即刻又悄然幻化为奥林匹克五环冉冉升起……令观众的感官如同穿梭起伏在水、冰、雪之间不断交融的奇幻场景之中,其背后是来自军工科技的加持。
冬奥会不仅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各国高科技能力的考验。短道速滑赛在毫秒间进行速度比拼,运动员些微的姿态变化就能影响最后的比赛结果。保持的姿态让空气阻力越小,速度也就越快,如果有一项技术可以让运动员实时知晓每个姿态下的精确阻力值,不断训练形成肌肉记忆,就能找到最佳的运动姿态。这项技术就是在导弹、火箭和飞机的设计中使用的“风洞”。
军工科技人员凭借多年设计导弹、飞行器积累的经验,运用空气动力学,设计出的雪车基础外形,通过仿真计算、低速风洞测试,不断优化外形和基础部件,力促国产雪车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填补了国内空白。
由小型导弹以及无人机的发动机“改造”成的冰雪运动训练装备,基于风扇排出空气产生反作用推力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而设计研发的涵道风扇喷气动力的助推器,根据训练的需要,为越野滑雪运动员提供辅助推力,使运动员能够在训练中突破自身体能限制,开展各类极限状态的训练活动,成功地应用于越野滑雪运动员的日常训练。
跳台滑雪专用科研训练风洞搭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系统化电力电缆供应、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工程咨询、延崇高速公路勘测、首都体育馆滑冰场工程监理、赛区环境营造及赛事空中保障……
面向北京冬奧会和冬残奥会的重大需求,一项项基础设施的规划与搭建,一系列“科技冬奥”成果实现转化和应用示范,军工央企以积极的姿态和前沿的科技助力打造顶级赛事,与世界人民共同度过了北京冬奥崭新的历史时刻。
军工人的“奥运情”,始于责任,也一直在创新中贡献着中国智慧。从场馆建设到训练备赛,从空中巡护到地面保障,冬奥会的足迹中,军工科技的细节随处可见。军工产品集群发力,让“军工制造”惊艳冬奥会。
中国军工以其高精专的“跨界”助力,将冬奥的科技难题一一化解,凸显了科技冬奥的鲜明特色,描绘出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回首军工人的“冬奥之路”,他们始终心怀使命,以昂扬的姿态、精湛的技术赋能北京冬奥,以项目质量见证拳拳报国之情,为这场顶级冰雪盛会圆满成功贡献了军工力量。33C3E851-1953-4749-A790-BDEA3339B2CD